胡伟政,李仿敏,黄文源,黄东苑,刘聪玲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1450)
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疗效观察
胡伟政,李仿敏,黄文源,黄东苑,刘聪玲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1450)
目的:比较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成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内注射)和B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1mg/kg,每次最大量为50mg,深部肌内注射),每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1h后的退热效果。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均明显低于退热治疗前(P<0.05);并且,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结论: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双氯芬酸钠均是临床常用退热药物,尽管双氯芬酸钠的效果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但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耐受力合理选择用药。
复方氨林巴比妥;双氯芬酸钠;退热效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内科范畴里最多见的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前,如何安全、快速地退热,改善患者发热的不适症状十分重要。临床上主要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或者双氯芬酸钠肌内注射退热。现将本科2013年3月-2013年8月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80名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双氯芬酸钠的退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1 研究对象 从本院急诊科发热门诊治疗的成年患者中随机筛选出体温39-41℃(腋温)的患者80例,伴有咳嗽、流涕、咽痛、头痛、乏力等一个或多个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l8-69岁、平均32.4岁,体重40-70kg、平均54.6kg。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氨林巴比妥组(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B组)各40例。A组年龄18-49岁、平均32.9岁,男22例、女18例,体重40-70kg、平均54.8kg;B组年龄18-69岁、平均32岁,男14例、女26例,体重40-67kg、平均54.4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均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在测得患者体温≥39℃后当即给予退热注射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其它退热措施。①A组:肌内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②B组:深部肌内注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1mg/kg,每次最大量为50mg(广东邦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均于注射后1小时测腋温1次,腋温仍≥39℃者改用其它方法退热。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用药1小时内体温降至≤37.4℃,出汗、头痛、乏力等发热不适症状缓解;②有效:用药后1小时内体温降至37.5℃-38.9℃,头痛、乏力等发热不适症状减轻;③无效:用药后1小时内体温仍≥39℃。以显效+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体温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均明显低于退热治疗前(P<0.05);并且,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体温(n=40)
2.2 药物不良反应 B组40例病人中有36例自觉注射过程中注射部位疼痛较剧烈,10-30min后可自行缓解;其中1例注射后因疼痛剧烈出现头晕、胸闷(血压为113/69mmHg),1例注射后因大量出汗致虚脱、血压偏低(92/60mmHg),予平卧休息、饮温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好转。A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上腹不适(血压104/65mmHg),予饮温水、平卧休息30min后症状改善。两组患者在退热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过敏性药疹、剥脱性皮炎、血尿、消化道出血、精神异常、肝肾功能损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有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均为致热原性发热,当人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或病毒时,其包含或者释放的某些大分子物质会被白细胞吞噬并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然后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并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前列腺素是内源性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重要中间介质,因此,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起到退热作用[3]。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强力抑制剂,它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同时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酯结合,降低细胞内游离花生四烯酸的浓度,从两个途径减少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由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和巴比妥(18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均属吡唑酮类衍生物,能抑制下视丘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觉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为此,上述两种药物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紧急退热治疗。
通过本研究对比发现,双氯芬酸钠组(B组)用药1h后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组(A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虽然双氯芬酸钠和复方氨林巴比妥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温,但双氯芬酸钠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明显低于复方氨林巴比妥组,说明双氯芬酸钠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作用更快速且行之有效。虽然注射双氯芬酸钠疼痛较明显,但只要做好注射前病人的告知解释工作严格计算、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注射时动作轻柔,注意并把握好进针深度、推药速度,注射后局部予热敷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症状。
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双氯芬酸钠均具有使用方法简便易行、退热效果确切、经济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是处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较佳的退热方法,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开展和推广[4-5]。对于高热、发热不适症状明显,疼痛耐受力好(尤其是男性)、迫切要求快速退热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氯芬酸钠注射治疗;而对于中高热、发热不适症状不明显,疼痛耐受力差、无迫切要求快速退热的患者,则建议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治疗。无论使用上述哪种药物治疗,必须做好紧急处理不良反应的准备。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l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9-748.
[2]李万亥.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536-537.
[3]陈新谦,金有预.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150.
[4]李菊清.肌注双氯灭痛致严重注射部位硬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1例[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81):121.
[5]路绪文.复方双氯灭痛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3):150-152.
(临床医学栏目编辑:陈志宏)
R459.7
A
1004-6879(2014)03-0224-02
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