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

2014-03-04 03:36廖春莲谭春燕谢政蓉
重庆医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良肢圈员品管圈

廖春莲,谭春燕,胡 盼,谢政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40001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由日本石川馨博士1962年创立,广泛开展于企业之中。后来被引进中国,衍变为质量管理小组,是工作性质相同、自发组活动团体,其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QCC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良肢位摆放是为了防止或者对抗脑卒中患者痉挛姿势的出现,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避免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在早期抗痉挛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出现[2]。本科2013年2~8月开展了QCC活动,实施半年以来,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增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3年2月成立QCC小组,圈名为放馨圈,意为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放心,家属放心,放飞良肢位,馨香暖人心,小组成员10人,其中,圈长1人(由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主管护师担任),副圈长1人(由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本科护士担任),辅导员1人(由副护士长担任),圈员7人(其中,护师4人,护士3人),小组遵循品质管理(PDCA)的原则开展活动,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为活动对象。

1.2 方法

1.2.1 选定主题 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科内讨论,采取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通过领导重视度、问题解决的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等项目的评分比较、讨论分析,在“避免输液漏签名”、“提高良肢位摆放有效率”、“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提高实习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体温单书写的完整率”等主题中通过采用“5、3、1”的评分方法筛选出“提高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

1.2.2 调查现状并分析原因 召开圈会,制订出影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关注度、质控力度、健康宣教效果、辅助设施情况、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在2013年2月实施QCC方案前对60例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24例良肢位摆放不规范,其中,由于护士专业知识不足导致8例,健康教育缺乏6例,质控力度不足6例,辅助设施不全2例,护士关注度不够2例。结合调查问卷及圈员的脑力激荡结果,将造成良肢位摆放率低下的原因制成柏拉图,见图1。

图1 改善前良肢位摆放缺失率柏拉图

1.2.3 拟定目标 拟定目标为:良肢位摆放有效率提高至99%,患者满意度提高至100%。

1.2.4 分析问题 圈员通过讨论分析,对影响良肢位位摆放有效率的人、方法、辅助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发现需要重点改进的主要问题包括护士专业知识不足、健康宣教力度不够、质控质量不高3个方面。

1.2.5 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造成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原因,小组成员经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制订了相应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1)针对护士专业知识不足:进行护士专业知识培训,副圈长负责拟定培训方案,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2)针对健康宣教力度不够:由1名圈员制订健康宣教手册,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发放给患者及家属;由1名圈员负责质控健康宣教实施的效果;加强沟通,随时评估患者良肢位摆放知识掌握度;定时开公休会,给患者讲解良肢位摆放知识。(3)针对质控力度不足:选定3名圈员(责任组长)作为质控员,制订良肢位摆放实施表格及质控表格;制订质控考核措施,纳入绩效考核。(4)针对护士关注度不够:加强护士责任心,并将良肢位摆放纳入绩效考核。(5)针对辅助设施不全:向医院争取资金投入,添加辅助设施。

2 结 果

2.1 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和满意度变化 QCC活动前(2013年2月)、后(2013年8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通过此次QCC活动的实施,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运用QCC前、后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 满意度比较[n(%)]

2.2 伴随成果 开展QCC活动的伴随成果包括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创造力,尽量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工作效能等[3-4]。QCC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加科室凝聚力,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增进护患关系。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每一位圈员进行团队精神、沟通技巧、QCC手法应用、脑力开发、责任与荣誉、工作热情6项内容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10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并与改善前各项进行比较,绘制出良肢位摆放有效率QCC活动的伴随成果雷达图(图2),结果表明,伴随成果较为显著。

图2 QCC效果确认图

3 讨 论

3.1 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的治疗模式,可以对抗患者的关节痉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足内翻、足下垂、肩手综合症等。

3.2 QCC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美誉度。QCC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工作范围、质量标准和现存问题,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增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作为工具,开展质量控制活动的小组[5]。目前,QCC活动广泛开展于国内各大医院、各个部门,产生了理想的效果。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让患者感到心情愉快,释放压力,缓解病痛,增加康复治疗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护理、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QCC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6-7]。本科室研究证实,QCC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1),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3.3 优质护理的开展为QCC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优质护理的开展得到了医生、患者、护士的认同。它要求责任护士不仅要完成治疗任务,还要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优质护理注重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QCC活动的开展促使其得以实现。

3.4 QCC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掘护理团队的潜力,让员工享用更多的自主权,使成员自发地参与活动,同时员工的创造性也得到激发。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计划、实施与改进。本科开展“放馨圈”活动,充分挖掘了责任护士的个人潜能,能鼓舞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病房的护理工作,每位圈员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改变了以往护士的被动执行工作模式,使优质护理得以实现和更加完善,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患者满意度自然得到提高,患者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同时QCC活动的开展使护理人员实现了自我价值。通过开展QCC活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最终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3.5 保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QCC活动开展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促,可使护理质量可持续地进行改进,使护理管理改变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8]。运用PDCA方法与三级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相符,值得推广。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0-185.

[3]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26.

[4]周丽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73-76.

[5]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8.

[6]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089-1090.

[7]杨艳,张莉国.品质圈活动在提高小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0-111.

[8]谢炜坚,钟华荪.护理部推行品质圈活动的实践与成效[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41-42.

猜你喜欢
良肢圈员品管圈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