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

  •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最佳证据总结
    极大负担[4]。良肢位摆放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而采取的一种临时体位[5],已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关键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最高的策略[6],被广泛用于临床。已发布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对实施良肢位摆放具有一定指导价值[7-9],但缺乏便于临床实施的具有整合性的、多维度的证据总结。鉴于此,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最佳证据,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结局。本研究已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号:ES2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10期2023-10-12

  • 良肢位摆放管理对脑卒中偏瘫侧肩关节僵硬、疼痛改善及肌力恢复的影响
    ,提高康复质量。良肢位摆放管理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极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是指导患者休息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体位,以减少肌痉挛出现频次,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疗效,促进肢体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近几年,有学者发现良肢位摆放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增强患者大脑可塑性,预防肢体痉挛,减少致残率〔4-5〕。为进一步提供该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数据,本研究探究良肢位摆放管理对脑卒中偏瘫侧肩关节僵硬、疼痛改善及肌力恢复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6期2023-09-08

  •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建运动传导功能。良肢位摆放是通过合理的体位管理来保护脑卒中患者患侧关节,并诱发分离运动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血液循环[2]。护士作为这一项康复运动的主要实施者,应掌握良肢位摆放的正确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品管圈质量控制活动由工作性质相近的医护人员发起,这一活动能够紧密围绕某个主题,运用品管手段自上而下全面提高护理质量[3];将这一质控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中,有助于严格把控良肢位摆放质量,避免人为、环境因素引发失误,从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2022-09-20

  • 感知法人文关怀培训在交流障碍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态,需要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减轻功能障碍,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容易缺乏耐心、动作过大、不注意保护隐私等人文关怀缺陷。这与ICU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与忽略患者的感受[6]有关。有研究表明,患者对护士关怀行为的感知情况对护患关系有重要影响[7];对护士关怀行为的感知应成为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8]。感知[9]是指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感知法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培训,提高ICU护士对交流障碍患者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5期2022-08-16

  • 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其日常生活能力。良肢位护理是康复护理领域的重要护理技术,已获得广泛认同,但其临时性治疗体位的属性导致部分患者难以保持标准正确良肢位[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旨在探讨个性化体位更换法与肌力分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48~75岁,平均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3期2022-04-20

  • 脑卒中患者的体位管理——良肢
    听到或被要求进行良肢位管理,那么大家对良肢位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良肢位常见问题进行科普一下: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主要针对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脑中风)后患者出现的肢体无力、没劲、软瘫等进行的一种治疗管理,为什么说是治疗管理?因为它属于早期治疗和护理的范畴,而且对后期的康复治疗有很大帮助,对后期治疗有促进作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些患者可从软瘫期跨过痉挛期直接到恢复期,不同程度地降低

    科学导报 2022年18期2022-04-10

  • 智能警示偏瘫服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3-6]表明,良肢位摆放可使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其依从率和正确率均较低,从而影响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康复。因此,探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率和正确率的护理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科自主研制了一款智能警示偏瘫服,并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临床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1期2022-01-21

  • 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认知的质性研究
    干预已迫在眉睫。良肢位又被称为抗痉挛体位,是一种暂时性的治疗体位,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静止性反射抑制和持久性控制痉挛来达到改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患者预后的一种方式[7]。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促进其肌力恢复,改善肢体功能,进而减少患者后期护理成本[8]。目前,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已较为多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过国内关于良肢位摆放的质性研究仍然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从护士的角度出发,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神经内科护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4期2021-12-09

  • 护工良肢位摆放培训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疗效果[1]。而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最终达到理想效果有重要意义[2]。目前我国医疗人力资源紧缺[3],康复护理以宣教指导、演示、督促执行为主,持续保持良肢位摆放需要照护者协助,患者的照护者是康复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康复科患者的特点是以老年患者、失能患者为主,住院周期长,由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及残障等情况导致的依赖程度高,患者陪护率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护工逐渐代替家属成为患者的照护者。我院康复科护工使用率是82%,在工作中发现对护工进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1期2021-11-17

  • 临床护士良肢位摆放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抗痉挛体位,又叫良肢位,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1]。研究表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后遗症,且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2-3]。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也提出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4]。然而,实际护理工作中,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并未广泛推广应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护理人员配置不足[5],

    中国康复 2021年8期2021-08-31

  • 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摆放垫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康复治疗的介入,良肢位(抗痉挛体位)的摆放能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1]。(2)保持正确良知位对于脑卒中患者极为重要,保护肩关节、预防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诱发早期分离运动,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3]。良肢位是指患者可以根据不同治疗、护理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有效并能保持的身体发展姿势和位置[3]。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可开始进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6期2021-08-31

  • PDCA 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等,进而影响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性,降低摆放合格率,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2 例,观察PDCA 循环临床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选取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46-74 岁,平均(60.72±3.16)岁,上下肢完全性偏瘫10 例,不完全性偏瘫31 例,缺血性脑卒中27 例,出血性脑卒中14 例,观察组男23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2期2021-07-13

  • 超早期良肢位配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超早期良肢位配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超早期良肢位护理,观察组实施超早期良肢位配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入院生活质量以及出院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入院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2021-01-04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的影响分析
    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方案的效果,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25 例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将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方案的25 例患者划分为良肢摆放组。其中常规护理组男女比例为14/11;平均(63.57±3.29)岁。良肢摆放组男女比例为13/12;平均(63.82±3.37)岁。良肢摆放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2020-11-25

  • 研究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患者康复的护理体会
    早期卧床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防止患者肢体畸形或拘挛,减少患者致残率,可有效保护患者关节或肌肉发生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探讨脑卒中早期卧床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故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患者5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早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1期2020-08-10

  • 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动内容中[2]。良肢位通常是指通过体位的调整防止或者抑制痉挛情况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由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病床上度过,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现通过将品管圈活动实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5—6 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良肢位摆放患者 107 例,共调查642 次,其

    医药前沿 2020年9期2020-07-04

  • 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护理中,做好患者良肢位的摆放非常重要,而常规针对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常常是由护士进行示范与讲解,这样的护理方式往往使得肢体摆放的错误率增加,这对患者的疾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2]。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对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借助康复护理标识可以提高对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正确率,如此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有满意效果, 以2018 年2 月—2019 年3 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81 例偏瘫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2020-07-02

  • 康复护理标识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影响[1]。正确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但很多偏瘫患者依从性较差,所以导致良肢位摆放无法正确执行,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份~2019年1月份收治于我院的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比较(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知识讲解,同时对患者进行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2020-04-22

  •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作用与效果
    现,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可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同时规范和改进护士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其中良肢位摆放用于脑卒中早期的基础康复治疗十分有效,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痉挛,是一种治疗性的体位。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全科护理人员成立QCC 小组,圈名圈徽使用《同心圈》。其中小组成员共8 名,圈长1 名、辅导员1 名(由护士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期2020-03-25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不可分[2],而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现就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综述如下。1 良肢位摆放的定义及作用良肢位是为避免或减少痉挛姿势的出现,从而使病人的肩、肘、手、髋、膝、踝这些关节仍能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对后续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帮助的一种专门治疗体位。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其目的是激发肌肉组织的活力以达到最好的康复状态,同时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痉挛,让肌肉保持对运动的感觉。经研究发现[3],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2020-02-27

  • 良肢位摆放干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本文为了深入探讨良肢位摆放干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选取患者共计90例进行护理观察,具体观察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90例,均经MRI检查、头部CT检查等检查方式确诊。90例患者用“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组间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9岁-80岁,平均年龄(67.45±10.10)岁;疾病类型:31例脑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2019-07-23

  • 脑卒中良肢位摆放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脑卒中早期可予以良肢位,这种抗痉挛体位的摆放,不但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康复速度[6]。钮晓芳[7]强调,我国脑卒中幸存者病例存在着良肢位依从性地、正确性偏差的普遍性问题,并没有充分发挥良肢位摆放在该类患者功能恢复和并发症预防中的积极作用[8]。为保证良肢位摆放效果,我科卒中小组设计了良肢位摆放装置,用于保证良肢位摆放过程中偏瘫侧肢体与躯干的角度,以及肘腕指关节伸直[9]。现介绍如下。图1 良肢位摆放装置示意图1 设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2019-04-26

  • 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后早期给予积极的良肢位摆放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功能残障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2-3]。但患者由于缺乏对良肢位摆放的正确认识,依从性较低,且存在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的现象。本文对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1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患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57例。观察组56例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47~79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2019-04-25

  • 品管圈护理干预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分析
    预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房偏瘫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50.40±11.20)岁,随机分为品管圈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不开展品管圈活动,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①明确主题思想,即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②成立品管圈小组,组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2019-01-07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
    工作效率[1]。良肢位是指可以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体位或姿势,常用于脑卒中、外伤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良肢位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我科于2017年3—9月开展QCC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正确率进行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首先选取我科2016年12月21日—2017年3月21日实施QCC活动前81例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情况为参照组,男49例

    医药前沿 2018年35期2018-12-07

  • 康复护理标识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
    其生活质量和正确良肢位摆放为关键。护理标识是一种行为标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中,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1-3]。本院对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 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7.23±1.23)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 例,年龄31

    大医生 2018年9期2018-11-26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及自制标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及自制标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20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均103例。试验组男57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23±8.99)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64.49±9.13)岁。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头部CT 及M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2018-10-29

  • 品管圈活动降低康复科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
    绩的目标[1]。良肢位是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使躯体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人体功能性,动静结合[2]。保持良肢位:就是将患者肢体摆放在抗痉挛的体位,给患者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体位,使肌肉保持一定的长度、缓解肢体的痉挛,同时又可达到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的目的[3]。采用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4]。2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2018-09-12

  •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活质量,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够使瘫痪肢体的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地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关节脱位、失用性综合征发生[2];配合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收治的5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1.2

    系统医学 2018年1期2018-06-23

  •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州 450003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护理当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研究共选取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脑梗死60例,脑出血30例,混合性脑卒中14例。对患者进行编号,1~104号,偶数号为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 22例,年龄41~77岁,平均(5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9期2018-06-14

  • 应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效果观察
    重度残疾[2]。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常用良肢位有5种: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床上坐位、轮椅坐位[3]。本科室通过开展科学管理小组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至12月脑卒中患者57例,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6.3±5.7)岁。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2018-05-30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而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有良好效果。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分析了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所有患者经头部MRI或CT等确诊脑卒中,均在发病后出现偏瘫。早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9~7

    当代医学 2018年8期2018-03-13

  • 偏瘫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展开护理管理对提高良肢摆放合格率的效果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成功率,我院展开了品管圈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可参见下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于2016年4月~2016年12月开始实施针对偏瘫患者的品管圈活动,分别在实施前后各选择10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0.5±8.4)岁;实施后: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8.5±8.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品管圈实施前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详情在本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2018-01-30

  • 良肢位摆放对不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人们熟知和认可,良肢位摆放作为康复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临床。由于良肢位是抗痉挛体位,所以针对偏瘫患者的应用较多,而对于其他肢体障碍的患者,应用并不多见[1]。因此,研究良肢位摆放对不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进入我院接受不同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前50例为对照组,后50例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8~65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2018-01-29

  •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云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唐敏怡 严红云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知识的口头讲解与良肢位摆放行为的观察督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加用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偏瘫观察对象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正确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21期2017-11-17

  • 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提高正确执行率
    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提高正确执行率孙艳红 王莹莹 王珊珊(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 长春 130021)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理论在脑卒中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正确执行率。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脑卒中入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执行康复护理常规,协助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实验组40例,运用奥瑞姆护理体系评估患者,进行分类护理,充分调动照护者的自护力量。每周2次进行患者良肢位摆放率和摆放的正确率调查。结果 实验组第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2017-10-17

  • 利用品管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观察
    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观察王晓丹1杨艳艳2孙燕燕1(1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内二,河南 汝州 467599;2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 汝州 467599)目的 利用品管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方法 通过品管手法,分别在干预前后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43名,在不同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体位通过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查找造成良肢位摆放不合格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拟定对策并进行措施改进,对改进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科室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8期2017-10-16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分析
    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分析黄秀萍,刘 彦(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行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时与治疗同时进行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2017-09-15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内科护理・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白 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目的 分析并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质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2017-09-14

  • 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鲁娟娟1薛 芬1和振娜1岳紫龙2(1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2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并降低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不合格率。方法 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一般步骤和相关质量管理的工具,展良肢位摆放活动,遵循PDCA程序,不断的提升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大大的降低了良肢位摆放的不合格率,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2017-07-12

  • 专案改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陈 玉 王红玉 王玉香目的:探讨专案改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6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9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成立专案改善小组,确定“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专案改善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进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0期2017-06-19

  •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应海丽,江崇凤,胡娇芬(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合并肢体偏瘫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制定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2组干预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8.3%比53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0期2017-04-03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00)・综 述・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李秀芬(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贵港 537100)作为世界性疾病的其中之一,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的严重影响下,往往会表现出言语功能丧失障碍以及偏瘫障碍的情况,此种状态下表现出的社会负担以及家庭负担不容忽视。此种形势下,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受损神经表现出的部分功能恢复以及患肢功能缓解可以加以有效促进,从而可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优化以及预后质量的优化做出充分保障。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2017-04-02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良肢位的护理效果及观察
    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良肢位的护理效果及观察刘洪先(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德宏 679300)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良肢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接诊的13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早期康复过程中是否实施良肢位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提供良肢位护理,对照组不予以实施良肢位护理,通过对比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以评价早期康复过程中良肢位护理应用价值。结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2017-04-01

  • 微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王 洁,陆素萍(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500)目的探讨微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微课结合良肢位摆放的指导与示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良肢位摆放的指导与示范。结果 干预1个月后统计两组数据,观察组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患者对微课的评价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3期2017-03-07

  •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瘫病人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很有必要!为什么呢?因为良肢位摆放能防止偏瘫患者关节僵硬、改善痉挛的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对患侧肢体的感知觉输入,向大脑传入冲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良肢位摆放是一种最基本的康复技能。可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3种良肢位,下面听我一一道来:仰卧位一种不太建议长时间使用的体位,因为这种体位易激发异常反射活动,所以作为体位之间转换的过渡。●患侧肩关节:肩下垫一枕头承托,以抬高肩关节。●患侧上肢:伸展置于薄枕

    健康博览 2016年6期2016-05-14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效果观察
    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效果观察吕梅芬,赵友兰,张世英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曲靖 655001)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5年7月)和实验组(2015年8月~2016年2月),各36例。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的建立,利用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1期2016-04-05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450000)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李淑媛,马 楠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目的对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2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良支位摆放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就开始良支位摆放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5期2016-03-10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55204)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刘 萍,刘 韦(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204)目的 研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良肢位摆放,观察组在入院后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2016-02-08

  • 良肢位在预防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方少琴 查 智良肢位在预防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少琴 查 智目的:探讨良肢位的摆放技术在预防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康复科54例入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采取任意舒适体位;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的摆放技术在减少偏瘫患者压疮、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

    安徽医专学报 2015年6期2015-12-26

  • 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
    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郭淑红,赵 琼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目的:探讨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及肩关节活动情况、肌力情况及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内旋角度、肩关节外旋角度及肩关节上举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西部中医药 2015年4期2015-06-01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孔艳蕾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孔艳蕾目的 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将早期多次应用良肢位摆放进行护理的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 在护理后期才少次应用良肢位摆放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尽早的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2015-05-08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效果观察
    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效果观察李雅云目的调查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初期的应用结果。方法将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随意体位和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降低了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良肢位摆放;脑卒中;护理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组织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1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1期2015-04-18

  • 品管圈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研究
    管理方法[1]。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目前多应用于中风、截瘫、四肢瘫等软瘫期患者,能够对抗患者肢体痉挛模式的出现,促进肢体功能更快地恢复。工作中如不能维持良肢位的正确摆放,造成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和加重,引起肢体功能的废用,甚至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属的负担。为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恢复期病人的致残率,我科自2013年2月组建品管圈,以“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为主题,开展了良肢位摆放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1期2014-08-05

  • 健康教育对家属实施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影响
    ]。治疗中早期的良肢位摆放能有效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实施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对54例脑卒中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脑卒中患者54例,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3±6.2)岁;均经CT 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排除骨、关节及腹腔脏器等外伤病例;住

    护理与康复 2014年3期2014-07-23

  • 持续质量改进 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
    钮晓芳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良好体位,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采用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2]。为体现专科护理内涵,切实为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2期2014-03-24

  • 护士对脑卒中病人良肢位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调查
    人进行康复训练,良肢位的摆放可降低瘫痪病人由于关节痉挛和挛缩造成的足内翻和足下垂等并发症和继发损伤[1],促进瘫痪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护士,有许多人对良肢位摆放的知识欠缺并在执行方面做得不到位。为此,2010年6月—2010年9月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4个有脑卒中病人的病区护士进行良肢位摆放的知识掌握及执行力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本

    护理研究 2012年7期2012-11-22

  • 提高偏瘫急性期患者良肢位使用率
    小红1 选题理由良肢位是一种治疗性体位,能减缓和对抗瘫痪肢体的痉挛[1]。偏瘫急性期患者使用良肢位,可减缓偏瘫侧肢体的挛缩、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半脱位、膝关节过伸展、髋关节外展外旋等并发症,为肢体运动功能的进一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是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的重要措施。良肢位分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3种卧位,对患者在卧床时的头、颈、胸、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及肢体位置等都有一定规范[2-3],但临床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2 小组概况为了提高偏瘫急性期患者良肢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3期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