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6-02-08 03:11萍,刘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良肢软垫屈曲

刘 萍,刘 韦

(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204)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刘 萍,刘 韦

(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204)

目的 研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良肢位摆放,观察组在入院后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要高。结论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研究显示,及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促使其肢体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将其致残率与致死率降低。在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5.21±8.26)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5.05±8.1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以及良肢位置摆放护理,对照组在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良肢位摆放,观察组在入院后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置摆放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为:(1)仰卧位摆放:将一软垫垫在患者患侧肩部下方,促使其肩部上抬前挺,患者上肢离开躯干,保持外旋以及外展位,将肘部伸直,掌心保持向上,分开五指;将一软垫垫在下肢大腿以及膝关节外侧,以此来防止髋关节出现外旋以及外展的现象。(2)健侧卧位摆放:患者患侧上肢向前伸出,将肩关节屈曲90°,采用软垫在下面进行支撑,患者手放在软垫上,保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可自由摆放健侧上肢,保持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将一软垫放在患者背后,促使其躯干保持轻松的状态。保持踝关节的中立位,避免出现跖屈内翻的现象。(3)患侧卧位摆放:前伸患侧肩胛带,避免患者肩关节受到压迫之后出现疼痛感;将肩关节屈曲在90°之内,伸肘,将前臂向后旋,腕背伸,手指伸展;将一软垫放在患者腰背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伸展患侧下肢,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其关节,并将一软垫垫于下方。(4)床上坐位摆放:帮助患者起身,坐在床上将一软垫垫于患者后背,以此来对患者进行支撑。患者上肢在床桌上保持伸展状态,屈曲下肢,保持足部背屈。

在对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的过程中,要对锻炼的时间进行注意,早期主要采用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以及仰卧位这三种摆放方式,不断循环以上三种摆放方式,每隔1~2 h对摆放方式进行一次更换,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在后期,可以慢慢地对患者进行坐位摆放,并且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嘱咐其在出院之后继续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评定(以Brunnstrom肌力分级指标为依据):护理后,患者肌张力提高1个等级或者没有提高为无效;护理后,患者肌张力提高了2个等级为有效;护理后,患者肌张力提高了3个等级为显效。康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其次,对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进行对比,该量表主要是对患者吃饭、穿衣、洗漱等10个动作等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所得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其中100分表示患者的生活完全能够进行自理;0~20分表示患者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生活障碍;20~45分表示患者的生活出现了重度障碍;50~70分表示患者的生活出现了中度障碍;75~95分表示患者的生活存在轻度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n(%)]

2.2 两组aDl评分对比

护理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DL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0 32.97±19.89 72.65±2.23观察组 20 31.48±22.23 90.56±2.73

3 讨 论

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痉挛、阻塞以及破裂等是造成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1]。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猝然晕倒以及偏瘫等,患者在某些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出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促使患者猝死。针对以上情况,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是十分必要的[2]。在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被动帮助患者进行体位与姿势的变化来增强对患侧与患肢的刺激,进而以对肌痉挛与肌紧张进行有效预防。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要高。由此可知,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刘娅慧.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77-278.

[2] 韦淑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位摆放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7):5759.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6.10.055.02

猜你喜欢
良肢软垫屈曲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一种实用新型底盘装配支撑结构的开发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跟踪导练(三)(4)
意大利为“低头族”设警示软垫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