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

2014-03-04 05:58刘巴睿刘海青张发荣徐小青王忠东陶元清薛红梅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旱獭雌雄喜马拉雅

范 微, 刘巴睿, 刘海青, 张发荣, 徐小青, 加 洛, 王忠东, 陶元清, 薛红梅

(1.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西宁 811602; 2. 青海省实验动物协会, 西宁 811602)

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

范 微1,2, 刘巴睿1, 刘海青1, 张发荣1, 徐小青1, 加 洛1, 王忠东1,2, 陶元清1,2, 薛红梅1

(1.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西宁 811602; 2. 青海省实验动物协会, 西宁 811602)

目的 对人工饲养成年喜马拉雅旱獭的体质量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方法 选用成年喜马拉雅旱獭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质量和15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性别间比较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旱獭(P<0.01);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等器官组织重量雄性略大于雌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重量雄性略小于雌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脏器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各脏器系数雌雄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成年喜马拉雅旱獭雌雄间脑重量差异显著,而体质量、其他脏器重量及各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

喜马拉雅旱獭; 人工饲养;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是评价动物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和鉴定动物遗传品质的重要依据,是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可用来衡量和反映动物的功能状态,同时也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重要基础数据,并对实验动物种属标准化鉴定有一定意义[1~2]。

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属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m idae)、旱獭属(Marmota),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具冬眠性。近年来,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研究已取得明显成效,人工条件下繁殖的喜马拉雅旱獭已经在人类乙肝动物模型、药物线粒体毒性替代模型、低氧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方面显现独特作用,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实验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关注[3~8]。

本文对人工饲养3年以上成年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为喜马拉雅旱獭的种质资源保护及作为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

喜马拉雅旱獭指名亚种(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1841)20只,捕自青海同仁多哇地区,雌雄各半,体质量4.5~7.0 kg,年龄5~7岁,人工饲养于青海省实验动物中心3年以上。

1.2 饲养条件

动物室内温度控制在10~15℃, 相对湿度40%~60%,光照为自然光或白炽灯。饲养室定时抽风,降低室内氨气浓度。每日6∶00、12∶00、18∶00定时饲喂; 早晨供给品种多样、鲜嫩的可食绿草, 中午和晚餐供给由玉米粉、小麦粉、麸皮、苜蓿草粉、食盐、微量元素及少量鱼粉组成的复合半干粉料或颗粒饲料。营养成分指标为: 粗蛋白12%、粗脂肪3%、粗纤维40%、粗灰分6%、水分30%; 饮水供给pH 2.5~2.8的酸化水。每天上午清扫室内卫生; 隔周用2%来苏尔、2%过氧乙酸或强力消毒灵等消毒液轮换消毒饲养设施一次。

1.3 仪器及测定方法

电子天平JJ200,分度值0.01 g(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生产),用于称量脏器重量; ACS-20-YE 电子婴儿秤,最大称量20 kg,最小分值度10 g(上海益联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称量动物体质量; 常规手术器械。

测量方法参考文献[9]。测量前动物禁食12 h。测量时, 动物经盐酸氯胺酮麻醉[10], 称体质量,腹主动脉放血处死。迅速分离心、肝、脾、肺、肾、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睾丸、子宫、卵巢、胆囊、胃等器官和腋下褐色脂肪。用眼科剪和镊子仔细分离,剔除和清除附着在器官表面的淤血、脂肪和结缔组织,胃等中空性脏器沿器官长轴剪开,生理盐水洗净内容物,用滤纸吸去脏器内外表面血液或体液后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质量×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用(x-± 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脏器重量

喜马拉雅旱獭成年雌雄个体间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 各脏器重量比较显示,旱獭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等器官组织重量雄性略大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 胆囊重量雄性略小于雌性,但也无显著性(P>0.05); 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旱獭(P<0.01); 其余各脏器重量虽有略微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1)。

2.2 脏器系数

喜马拉雅旱獭脏器系数比较显示,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及脑系数雄性均大于雌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同脏器重量比较结果类似,胆囊系数雄性略小于雌性,但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脏器系数雌雄个体间差异皆不显著(P>0.05)(表2)。

3 讨论

依据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可大体确定脏器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所以,实验动物脏器重量、脏器系数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重要基础数据[11]。由于对喜马拉雅旱獭研究起步较晚,实验动物化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未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表1 喜马拉雅旱獭脏器重量

表2 喜马拉雅旱獭脏器系数 %

国内对大鼠和豚鼠等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测定报道中,均表明性别对脏器系数影响较小[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成年喜马拉雅旱獭雌雄个体间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1), 其它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不因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褐色脂肪组织,初步推断对于动物的体温调节、冬眠觉醒、抵抗寒冷、防止肥胖、调节能量平衡以及抵抗感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长爪沙鼠、高原鼠兔适应寒冷环境的有效产热方式是非颤抖性产热, 其主要产热源是褐色脂肪组织, 这两种动物褐色脂肪在冬季和枯草期最重[14~15]。作者对冬眠前10月份成年喜马拉雅旱獭腋下褐色脂肪进行称重,约占体质量的0.29%,其重量与冬季和枯草期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于今后补充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讨论。

到目前为止,本研究中的喜马拉雅旱獭均为成年,所涵盖年龄范围较大,年龄间的差异不能完全消除;在解剖过程中,肉眼观察到有脏器明显病变的测定的数据不统计在内,但也有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感染和自发性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定的数据; 另外,受条件限制,我们没能测定野生状态下喜马拉雅旱獭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无法对野外和人工饲养旱獭的脏器指标进行比较。这些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生物学参数,在制定实验动物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正常值参考范围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标准化,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随着喜马拉雅旱獭相关研究的不断拓展,有关喜马拉雅旱獭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因此研究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统一的参考值具有重要意义。

[1] 恽时锋, 胡玉红, 田小芸, 等. 不同品种实验兔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 数 的 研 究[J]. 中 国 比 较 医 学 杂 志, 2004, 14(6):350-354.

[2] 施新猷. 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30-34.

[3] 王忠东. 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笼具的设计与应用[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2, 32(4):356-357.

[4] 范微, 王忠东, 陶元清, 等. 喜马拉雅旱獭肝穿刺方法的建立[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1, 31(4):287-289.

[5] 范薇, 王忠东, 陶元清. 青海省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7, 14(4):60-63.

[6] 黄孝龙. 大型冬眠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的实验动物化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 6(2):70-72.

[7] 冯雪梅, 尹莹, 李安意. 一种HBV研究的新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11, 8(2):95-99.

[8] 张评浒, 陶元清, 江振洲. 喜马拉雅旱獭作为药物线粒体毒性替代模型的可行性分析[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2, 32(5):436-440.

[9] 贺争鸣. 啮齿类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测定技术规程[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53-54.

[10] 范薇. 喜 马 拉 雅 旱 獭 制 动 性 麻 醉 方 法[J]. 四川动物, 2008, 27(6):1139-1140.

[11] 王荫槐.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9: 43-59.

[12] 王海霞, 李永明, 郭守利, 等. DA大鼠的繁殖性能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测定[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7, 17 (12):710-713.

[13] 詹纯列, 王洪涛, 李建军, 等. 封闭群FMMU白化豚鼠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997, 5(1):33-36.

[14] 张志强, 刘全生, 李纪元, 等. 长爪沙鼠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产热特征的季节[J]. 动物学报, 2006, 52(6):1034-1041.

[15] 柳劲松, 李庆芬. 高原鼠兔褐色脂肪组织及肝脏产热的季节性变化[J]. 兽类学报, 1996, 16(1):155-157.

Q95-33

B

1674-5817(2014)01-0059-03

10.3969/j.issn.1674-5817.2014.01.013

2013-11-01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T-Y20)

范 微(1964-), 女,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研究, E-mail: fanweiqy@163.com

王忠东(1962-),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实验动物管理与研究, E-mail: wangzhongdong@163.com

猜你喜欢
旱獭雌雄喜马拉雅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不要着急劝旱獭
零度火焰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旱獭洞迎来“看房团”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
雌雄时代
风过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