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研究型医院相对效率的DEA分析及资源优化配置

2014-03-05 08:08杨鸿洋张鹭鹭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型规模医学

杨鸿洋,刘 旭,冯 鑫,张鹭鹭*

(1.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务部,北京 100088;2.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200433)

研究型医院源自于国际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1],是一种在医疗型医院、特色型医院、医教研一体化医院之后发展的全新的医院发展模式。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重点是实现医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科技创新方式转变、医院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技术能力生成方式转变[2]。自2004年起,军队医院在全社会率先发起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创新实践,旨在立足国际医学前沿竞争发展,通过科研创新与临床诊治深度融合,解决医疗服务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并计划到2020年将全军所有师级医院基本建成研究型医院。在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建设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是必要前提[3]。一味追求床位规模的扩大、高端设备的购置、新技术项目的开展、科研人才的引进,不慎重考虑适度规模与资源转化的内在关系,忽视内涵质量建设,将必然带来资源结构的失衡和低效率损失。因此,加强对军队研究型医院资源转化效率的量化分析,对促进军队研究型医院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军队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评价医院投入产出效率最为成熟和先进的方法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卫生组织效益的优越性已达成共识,特别是用于分析医院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产出[4]。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可以对具有多个投入指标和多个产出指标的同类单位相对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较其他方法而言,其优点在于无需具体的生产函数,可进行多投入-多产出效率分析,并且能够测量低效率单位改进的方向和程度,为决策者提供直接的辅助决策信息。对于研究型医院这样具有多种投入指标[5](包括床位、人力、设备、经费等外生性资源,医学科技、临床学科、医院竞争力、临床医学家等内生性资源)及多种产出指标(包括临床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成果)的医疗机构而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效率的测算尤为合适。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指标筛选的原则,将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设备总值、卫生技术人员数作为研究型医院的资源投入指标;将门急诊量、出院人数、科研成果数、文章发表数、获得专利数作为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产出指标(表1)。

表1 研究型医院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指标

1.2 研究对象 数 据包络分析对于研究对象有较为严格的规定,需要评价对象为同类型并且具有相同投入产出指标的组织或机构。根据这一要求,本文从课题组调研的军队医院中,选取了4所总医院级别的军队研究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其在2012年的资源转化数据(表2)。

表2 4所军队研究型医院资源转化数据

2 研究结果

在进行数据包络分析过程中,运用由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经济学系效率与生产力研究中心(Centre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Department of Econometrics,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所研发的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版本号:2.1)进行计算。

2.1 总体效率评价 采用 Chames、Cooper和 Rhodes提出的CCR模型,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对上述4所军队研究型医院的总体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将资源投入与临床服务产出、医学科技产出的分别进行数据包络分析(表3、4)。

表3 4所医院临床服务产出效率评价情况

表4 4所医院医学科研产出效率评价情况

2.2 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评价 DEA通过评价单元间的相互比较,得到相对效率高的单元,并通过这些单元构造出有效的“生产前沿面”。而对于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也即是“非DEA有效单元”来说,按照最有利于决策单元的原则,可以求出其与生产前沿面间的距离,从而得到一个相对效率值。之后,DEA还可以将非有效单元向生产前沿面上“投影”,为决策单元生产活动的改进提供更为明确和具体的信息。通过比较各非有效单元的实际值和投影值(目标值)之间的差距,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医院资源转化效率损失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非有效医院的资源转化水平。S-、S+的代表的是决策单元的投入冗余值与产出不足值,非有效决策单元可以通过投入两种方式,即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产出,或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投入,提高决策单元的资源转化效率。因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还可以对资源转化总体效率不高的医院投入冗余量与产出不足量进行分析(表5-7)。

2.3 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评价 进一步运用Banker、Charnes和Cooper提出的BCC模型进行测算,在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前提下,可将上述4所医院总体效率进一步拆分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测算(表8、9)。

表5 B、C医院投入冗余情况分析

表6 B医院临床服务产出不足情况分析

表7 C医院医学科研产出不足情况分析

表8 4所医院临床服务产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表9 4所医院医学科研产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3 讨论

3.1 样本医院总体效率较高 投入产出结构仍需优化 由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得出,4所医院中临床服务产出效率和医学科研产出效率为1的医院分别有3所,占参与评价医院的75%;反映出所评价的大部分医院,无论是在临床服务转化还是医学科研转化上,资源均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达到了技术上与规模上的最佳产出值。但B医院与C医院分别在临床服务产出效率和医学科研产出效率上较另外DEA有效的医院相比低效,说明B医院和C医院分别在临床服务和医学科研的资源转化上尚未达到最佳水平,表现为总体效率值小于1。一是从投入指标上分析,B、C医院在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设备总值、卫生技术人员数这几项投入上,分别在某一项投入或某几项投入上有不同程度的冗余。以B医院为例,在维持现有的临床服务产出水平上,医疗设备总值可以减少约3 290万元,提示医院的资源转化能力和效率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从产出指标上分析,B、C医院在临床服务和医学科研产出上均与“生产前沿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C医院在调整资源投入量后,获得的科研成果数应增加2项,文章发表数应增加96篇,获得专利数应增加5项,提示该医院应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在提升临床科研转化上下功夫。

3.2 规模效率有待提升 以进一步促进资源更佳转化 通过运用BCC模型测算发现,4所医院的纯技术效率值均为1,表明在现有规模下,医院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已经较高,能够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规模效率测量的是规模收益不变与可变规模收益假设前提下,医院实际资源转化效率与生产前沿之间差异,即由于规模不合理,不能达到规模收益不变状态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规模效率反映了各医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规模来提高生产能力,如果不能通过改变其运作规模而变得更有生产能力,即表明医院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状态,规模效率值为1。测算结果表明,B医院与C医院未能达到规模有效,并且均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也就是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产出增长的速度高于投入增长的速度,反映出上述2所医院现有规模偏小,可以采取在优化资源比例结构的前提之下,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的方式以提高规模效率进而推动总体效率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的资源转化。

[1] 李 书章.我军建设研究型医院系列报道之三:转变发展方式造福人民群众——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李书章谈建设研究型医院[EB/OL].http://mil.gmw.cn/2011 -12/08/content_3131289.htm,2011-12-08.

[2] 李 景波.转变医院发展方式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14 -1115.

[3] 任 国荃.科学管理内涵建设推进研究型医院向纵深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04 -1106.

[4] 左 娅佳,吴雁鸣,陈志兴.DEA在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12):41 -42.

[5] 张 鹭鹭.卫生资源配置论——基于二类卫生资源配置的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3.

猜你喜欢
研究型规模医学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