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疗养庭园五感设计研究

2014-03-06 05:49
关键词:芳香植物五感庭园

高 洁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休疗养庭园(Healing Garden),即主要用于医院、疗养机构等卫生部门的具有康复疗养作用的景观,主要由植物、水体、地形等园林自然元素及人文景观元素组成[1]。其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让有需要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恢复身心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功能,从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三方面重拾整体的健康。

五感就是人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身、舌)刺激,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休疗养庭园对人体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便是这五感刺激,其疗养作用的实现即是这五大感官媒介综合、立体地感知环境并产生心理与生理反应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从中发掘休疗养庭园五感设计的方法。

1 人体对园林环境的五感感知

在园林绿地中,植物的色彩、姿态对视觉,香气对嗅觉,叶片、花瓣、枝干的质感对触觉以及一些可食用的植物种类对味觉都会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大自然中的鸟语、蛙鸣、风声、流水声或雨滴拍打叶片的声音也能刺激到人的听觉感官。人来到户外环境时,各类感官知觉都会被调动起来,当沐浴日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鸟语花香的同时,即可改善人的情绪,镇定神经,有助于使身体和心理获得更加和谐的状态,配合适当药物则更能加速康复[2]。

总体而言,人对信息的感知约有80%是来自于视觉刺激,其他信息则靠听觉感知等实现,因此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主要偏重于人的视觉体验。而现有的多数园林设计和研究常更注重对景观的视觉感知,对于五感中其他的感知则考虑很少,即使在声环境方面的设计也常将关注重点放在减噪和防噪上,真正把声音当作一种园林要素引入设计实践中的却甚少[3]。由于疗养类环境的使用人群存在特殊性,应对其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如需将残障人士纳入考虑等,并充分发掘除视觉外的其他各类感知体验,使所有的庭园使用者都能共同受益于此。

2 休疗养庭园五感设计

2.1 视觉设计

2.1.1 感知特性

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观赏美好的景物时,压抑和焦虑的情绪能得以缓解,呼吸也会变得顺畅。现代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景观形象对人体大脑皮层和精神状态的积极作用,能帮助病患者身心的康复。美国环境心理学家若杰·乌尔瑞希博士(Roger Ulrich)曾进行过一项实验项目,专门研究户外环境对手术后患者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从医院病房能看见窗外自然景象的病人比起从窗户仅能看见建筑墙体的病人,需要的康复期缩短、病痛减轻、手术后的并发症亦能得到缓解[4]。

视觉感知是对景物的颜色、形体、空间等产生的视感官体验,是五感感知的主要部分,其中对颜色的感知又是视觉感知的主要方面。经分析表明,人对色彩的感受,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的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这是由于色彩和相应的事物之间所固有的内在联系,比如蓝色易让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水等,继而感到到宁静、深远、广阔;绿色让人联想到植物,给人以清爽感;红色则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焰,给人热烈、刺激、兴奋之感。景观设计师应充分把握人对色彩感受的这些共性,以更科学地使用色彩语言来营造园林环境。但是,色彩给人的联想又会受到地方的文化习俗、宗教因素等影响,运用时还需作具体分析[5]。

2.2.2 视觉感知设计要点

视觉感知环境的设计就是对视觉要素的色彩、形态、空间关系等方面的设计,通常主要表现在对色彩的设计上。

首先应从庭园的整体上把握各景观元素间的色彩搭配关系,力求达到和谐与统一的艺术效果。依据色彩生理学知识,从视觉上能保持生理均衡的色彩配置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6]。经调查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为疗养者提供适宜的色谱范围,如暖色调的浅色系常让人感到更为舒适。在实际情况中,物象的颜色面积、光线的方位、形态、表面质感等因素也会影响色彩的整体观赏效果,应在实际中给予充分考虑[5]。

英国著名色彩学家奥格博士的研究表明,存在于大自然中的颜色,使人视神经最感舒适的颜色是绿色,当绿色在视野中占到约四分之一时,即能有效地缓解视疲劳,并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亦有益处。据此专家提出了“绿视率”的概念,即绿色的植物在人的视野中占的比率[7]。因此,为使人们在休疗养环境中获得视觉上的舒适感,应尽多使用绿色系植物作为色彩基调,再适当配以其他颜色和谐的植物或小品设施,即能消除人们由疗养环境而引发的紧张、陌生或压抑等不良情绪。另外,对休疗养环境的颜色设计还需结合色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以更科学地发挥色彩对人体的积极效应。

2.2 听觉设计

2.2.1 感知特性

听觉作为人体重要的感官之一,在感知外界环境的同时还能进行审美联想,其有着其他感知所不能替代的特性。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响,如小鸟的叽喳、溪水的潺潺、树叶的瑟瑟声时,心理会倍感舒适。日本一位学者宫崎做过一项试验,让十二个人在闭眼时倾听森林所发出的自然声响约两分钟,结果发现在聆听这些舒适的自然之音时,精神会变得更加镇静,身体也能得到放松[8]。

除了大自然发出的声响外,和谐的音乐声也能让人的身心健康受益。医学研究发现,钢琴和提琴的声音能够抚慰人的神经系统,从而起到降压和镇定的功效;长笛声可让人的身体得到放松;悦耳的旋律能使人忘却病痛之苦;和谐的节奏还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兴奋度、提高肺活量。据此心理医学专家发明了这种非药物治疗法——音乐疗法,即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如吟唱、赏乐、奏乐及节拍练习等,结合心理学知识实现保健以及康复的目的[9]。2.2.2 听觉感知设计要点

休疗养庭园疗效的实现离不开宁静的氛围,以使人的心境首先保持平和。美国风景园林学家库珀·马科斯对四个医院的花园研究发现,不和谐的机械噪声如空调、电动机工作的声音以及交通噪音等,都可能干扰使用者对花园的感赏。所以庭园设计在第一步选址时应注意远离这些有害的声音,或通过其他的设计手段来隔离噪声[10]。

最益于人体的听觉刺激莫过于能反映自然声响效果的声元素。在休疗养庭园的声景设计中,若能引入动听的自然声响,如流水声、风声、或是鸟鸣声等,可使接受疗养的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所以,选择那些枝叶随风轻摆会发出沙沙声的植物,或选种浆果类植物以吸引鸟类前来,还可采用能吸引鸟儿驻足的鸟浴台、喂食台、风铃等趣味性设施。各类动态水景也能发出动听的声响,使人们心情更加愉悦。此外,也可考虑在庭院中设置音乐播放设施,让园中的自然声响与曼妙的音乐相结合,更有助于增强身体和心灵的疗愈能力[11]。

2.3 嗅觉设计

2.3.1 感知特性

休疗养庭园嗅觉环境的营造依靠的是园中栽植的芳香植物,其散发的迷人香气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经研究证实,植物的香气能调节人的心理和情绪,增强肌体的反应能力。芳香植物对健康的益处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古时人们喜欢出门时给衣服兜儿里揣着香包,还有的在衣服的夹层间装上有香味儿的叶片或花瓣,其释放的淡雅清香对人的心情大有裨益。为了证实植物香气的保健作用,日本学者宫崎利用芳香植物春黄菊花瓣中的精油对十几名青年女性做了一项实验,观察春黄菊精油的香气对人体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血压在收缩期时的平均值会随这些挥发性物质的吸入而普遍降低[8]。

研究表明,香气分子能够改善人的心率、消化功能、精神状况、记忆力及创造力等[12]。通过研究各类芳香物质对人体的功效,人们创立了植物芳香疗法,即通过吸入芳香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来预防或辅助治疗疾病。这种自然疗法常见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使用菊花、桂花、薰衣草、金银花等作为枕芯的填充物,可起到安眠、解乏、提神、降压及明目的保健作用。

2.3.2 嗅觉感知设计要点

休疗养庭园中的嗅觉感知设计即是对芳香植物的种类选择和配植。可选用的植物包括其枝干、叶子、花朵或果实能释香的种类。为达到理想的芳香效果,栽植时应注意庭园所在位置的风向,一般将芳香植物布置在上风向。还需对植物香气的浓度进行分类,各种浓度的植物在混植时高浓香植物的香气容易盖过香味淡的植物。再者,香味异常浓烈的植物若大量栽植会令人产生胸闷、头痛等不适感,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它们种在远离园路的地方。而香味淡雅的植物则宜栽在人可能就近感赏的位置如园路两旁或座椅休息区域等[13]。

为达到理想的嗅觉刺激效果,增强疗养者在庭园中的体验乐趣,可考虑选用各种特性突出的芳香植物,如每逢夜晚才会开放释香的夜来香,还有轻揉叶片时可散放出苹果香气的碰碰香等。需注意的是,气味相异的芳香植物在混植时,应将不同的种类分层分离种植,或根据空间的大小,同时期内以一两种芳香植物作为主要的香气来源,其他种类的量需控制,以免香气的混杂[7]。

2.4 触觉设计

2.4.1 感知特性

触觉是指人体皮肤表面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直观感受,如对物体的温度、湿度、压力、质感等方面的基本感觉。当触摸不同的物体时,人的生理和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触觉是人类不可忽视的感官刺激,对于新生儿来说,其听觉、视觉功能尚不完善,触觉成为他们识别对象的主要方式。对于面临心理压力的人,进行触感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抑的情绪。而在与人交流时,触摸还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手段,触摸彼此的身体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升人们之间的信赖度。

2.4.2 触觉感知设计要点

对触觉感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物体表面的质感。若交替地触摸不同纹理特征的材料,人就会产生微妙的心理感应,体验到变化的趣味。

进行相关的设计时需考虑人的触觉感知特点,选用质地丰富的各类材料,给疗养者带来有趣的触感体验。如触摸不同植物的花叶和枝干时,可感受到自然元素的轻柔、光滑或粗壮;若把手伸进流动的水里,即可享受到流水的绵软与清凉;抚摸动物体表还能感觉它们的温热和皮毛等;庭园中凹凸质感的铺装材料亦能给人带来新鲜的触感刺激,其既能美化园路,还可通过与其他材质的对比而起到引导行走、区分空间的作用,即增强了庭园的可识别性。

须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令人感觉不适的材质,例如长刺的植物、尖利的石块铺装等。最好选择一些触感既温暖又让人觉得舒服的材质,比如原木的质感就令人倍感温馨,让疗养者们通过这种自然材料能够更直接、更亲近地享受庭院[14]。

2.5 味觉设计

2.5.1 感知特性

味觉也是人体五感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感知。而在园林环境中,人在味觉方面的体验相对于五感中的其他感知则会少很多。

人体通过分布在舌部的味蕾来获得味知觉,并能明显地辨别酸、甜、苦、辣、咸、鲜、涩等各种味道。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得人们逐渐增强了对味道的感觉能力,但是,对味道的偏爱或反感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由此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设计时需把握人对味觉感知的共性,以助于科学地使用味觉语言来提升休疗养庭园的感赏价值。

2.5.2 味觉感知设计要点

休疗养庭园的味觉体验环境来源于园中栽植的味觉系植物。规划时可将庭园的一角作为专类园——“味觉花园”,园中选种可食用的植物种类,包括各类水果、调味料、蔬菜和中草药等,如圣女果、草莓、石榴、柑橘、辣椒、八角、紫甘蓝、黄花菜、枸杞、菊花、迷迭香等,疗养人士们在这里即可享受品鲜的乐趣,还练习了味觉的灵敏程度,以免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疗养生活而可能产生的味觉退化。味觉花园的尺度一般较小,植物也可采用一些盆栽的形式,以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灵活地布置。须注意的是,园中所选的味觉系植物应避免各类杀虫剂与农药的使用,避免疗养者在食用或触碰时引发意外,科学的做法是把味觉花园从庭园环境中单独地隔离出来,再用醒目的标牌特别标识出来。

3 结语

休疗养庭园不仅仅是一处地方,更是一个过程,在其规划阶段就应把庭园中的各个部分与人的身心状况放在同一动态系统中。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们虽熟悉园林各要素的设计方法,却容易忽视这些要素通过人体五感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

如何加深对疗养类景观五感设计的应用研究,如何能设计出更符合人性需求的疗养环境,满足各类疗养人群的使用,让他们受益,还需要园林设计师、医学界人士、患者等多方领域的共同协作。甚而随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展到整个大环境的康健资源的建设,从主要存在于医疗康复机构的休疗养庭园到能为更多人提供保健功用的各类绿地,还有待更多更详实的研究。

[1]Cooper M C,Barnes M.Healing gardens: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9.

[2]Ulrich R S.Effects of interior design on wellness:Theory and recent scientific research[J].Journal of Healthcare Design,1992(3):97-109.

[3]秦华,孙春红.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J].中国园林,2009,25(7):28 -31.

[4](美)库珀,(美)泰勒.未来庭园[M].安晓露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5]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日)中山正范.私家庭园一本通[M].冯冬青,冯伟译.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7]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25(8):7-11.

[8]李树华,张文秀.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9,25(8):19 -23.

[9]董辉.调动环境、开拓建筑空间与心灵空间——精神病院的医疗环境设计探讨[J].建筑创作,2001(2):35-37.

[10](美)库珀.康复花园[J].罗华,金荷仙译.中国园林,2009,25(7-8):1-6.

[11]罗小平.试论音乐在旅游景观审美活动中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1):28-31.

[12]孙明,李萍,吕晋慧.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园林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5):46-47.

[13]顾亚东,张西西.芳香植物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 北京园林,2010,26(94):37 -40.

[14]孙崟崟,朴永吉,朱文倩.景观的五感设计研究[J].现代园林,2010(12):37-40.

猜你喜欢
芳香植物五感庭园
广州城市公园芳香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日日是好日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
景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