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分析

2014-03-07 10:15姚明韩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乌兰察布二聚体血浆

姚明,韩波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分析

姚明,韩波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目的对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10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4例;对照组:对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和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和相关的治疗。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进行必要的治疗,有效地避免和防止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和经济压力。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外科;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enousthrombosis,DVT)主要是由于深静脉受损,使血液流经静脉时的速度减慢,进而发生凝结,使得静脉腔的容积变小,血液回流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患者的下肢,并且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会发展为肺栓塞,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预防和治疗,避免和防止发生DVT,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0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为58例,女性为50例;患者的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为(56.5±1.5)岁;其中30例子宫切除手术、33例髋关节置换手术、10例胆道手术、20例胰腺手术、15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4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和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l.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

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预防和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和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防止和避免患者发生血栓,具体为:在术后将患者的下肢稍微抬高,大约和创面呈30°。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自主背伸运动和脚趾前、后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等收缩训练[2]。每个动作持续时间为5 s,每个动作3次为一组,3组/d,开始练习的时间为术后1周以内。指导患者的家属对患者下肢进行定时按摩,促进血液的回流。鼓励患者进行正确、有效地咳嗽、同时还要进行深呼吸,尽早地下床进行活动,加速患者的血液回流。给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和防止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以免使得腹部压力和静脉血液回流的阻力增加。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下肢的颜色和肿胀情况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下肢周径进行测量,根据医生的诊断来确定深静脉是否形成[3]。

l.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或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过预防和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血浆D-二聚体主要是交联纤维的分解产物,其含量变化标志着体内纤溶分子和高凝分子的高低[4],它不能作为诊断DTV的标准,但是能够反映出血浆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而使得DVT的发生得到减少和控制。

目前,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流速度减慢以及静脉损伤。然而在外科手术中,由于患者术中体位的固定和麻醉,使得患者周围静脉出现扩张,术后患者由于疼痛和切口等原因,需要卧床休息,静脉血液流速减慢。手术会对患者的血管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机体处于缺氧等,引起患者静脉血管受到损伤。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出血和心血管疾病等,使得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表1 两组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情况(±s)

组别 术前血浆D-二聚体(m g / L ) 术后血浆D-二聚体(m g / L ) 静脉血栓(例) 住院时间(d ) 住院费用(d)试验组(5 4 ) 0 . 2 1 ± 0 . 0 7 2 . 2 1 ± 0 . 2 3 4 4 . 2 ± 0 . 5 3 0 0 1 . 6 ± 1 7 4 . 6对照组(5 4 ) 0 . 2 0 ± 0 . 0 8 3 . 1 8 ± 0 . 0 . 1 9 1 9 8 . 0 ± 1 . 2 4 5 6 2 . 7 ± 1 8 5 . 6 X2 0 . 6 9 7 2 3 . 8 7 6 5 . 7 6 1 1 . 0 8 5 2 9 . 3 9 7 P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几率非常高,对患者进行术后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DVT的发生。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下:

由于患者发生DVT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术后,要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以及呼吸、肢体情况、体温等进行及时、定时的监测[5]。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当患者感觉到下肢出现肿胀时,要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与另外一下肢进行对比。如果患者的下肢周径明显比另外一下肢周径增大时,在经过诊断确诊为DVT后,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看患者是否出现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肺栓塞症状,及早、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救治,避免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在术后,要将患者的患肢提高,禁止将患者小腿进行局部垫高。避免和防止患者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和下床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避免和防止发生血液回流障碍的情况。器械的使用能够帮助患者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促进患者发生DVT的因素。主要的器械有:充气泵和防栓袜等。遵医嘱使用药物,定时、定量使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肢尽量避免进行输液。

[1]靖光武. 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22: 4028.

[2]李绮. 术前使用IPC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5: 1403.

[3]孙利琴.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5: 1428.

[4]毛晓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0: 1001.

[5]陈嫣红.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当代医学, 2011, 27: 4-6.

R691+.2

B

1674-9308(2014)02-001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2.010

猜你喜欢
乌兰察布二聚体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