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分析与安全策略构架

2014-03-10 08:18柳晓静史国萍徐美丽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门诊骨折护理人员

柳晓静 史国萍 徐美丽

骨折是门诊骨科患者较为常见的病种,由于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加之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影响治疗,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1]。临床研究发现,门诊就诊患者心理问题存在多种因素[2]。通过进行安全策略构架可以取得更佳的治疗依从性与后续治疗效果,本文将最近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做一临床研究,以期对临床借鉴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内诊就诊的90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X线确诊为骨折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8~76岁,平均(48.1±5.9)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0~74岁,平均(47.7±6.0)岁。骨折原因主要分为跌伤、交通事故、骨质疏松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安全策略构架的护理措施。骨折患者机体受到创伤或者即将面临手术治疗,普遍存在紧张性焦虑及恐惧的心情,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程度越高,疼痛阈值会降低,疼痛程度明显提高[3-4]。临床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可以适当采用暗示法、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辅助干预。在患者刚入门诊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告知患者的就诊流程与医院的基本布局,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就诊环境。了解患者现有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种种不良情绪的发生是一种非理性思维[5]。与患者一起探索是否还存在其他与症状无关的非理性思维,并与之辩论,使患者逐渐养成与非理性思维辩论的方法,不断强化理性思维习惯的过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门诊就诊结束后,患者一般会转至病房进行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查分析。利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6],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该因素对情绪有影响评1分,无影响评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各不良情绪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对疼痛的恐惧、对手术过程的恐惧、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麻醉过程的恐惧和对并发症的担心与患者的不良情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折手术前两组SAS评分>50分患者不良情绪相关因素分析 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分

SDS评分组别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 44.8±4.6 32.7±3.8 41.5±4.5 32.2±3.2对照组(n=45) 45.3±5.1 39.4±4.5 40.8±4.3 37.6±3.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门诊就诊的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受因人而异,有很强的个体差异。不论骨折严重与否,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应激事件,往往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重度的焦虑和抑郁则会使患者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进而影响后续的手术及术后的恢复状况[7-8]。

随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护理需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安全策略构架”已成为新型医学模式的核心[9]。本研究结果显示,骨折手术前患者的SDS、SAS分值均达到或接近了焦虑、抑郁状态。当患者处于轻度紧张状态时,各项身体机能可以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各种情况和问题,对将要发生的手术是有利的。护理人员应利用患者术前的轻度焦虑状态,发挥其有利于学习和应激的一面[10]。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患者的不良情绪继续发展。通过将干预前后两次SDS、SAS量表分值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在骨折手术前对患者采用针对性门诊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抑制,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11]。

在患者刚进入门诊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12]。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来源于对疼痛的恐惧、陌生环境和对手术的不了解等原因。在护理对策方面,本次调查对观察组的人性化干预分为三个阶段,护理人员的正面情绪的影响贯穿始终[13]。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态度真诚、语言温和亲切、有同情心,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语言及体态中读懂患者的需求,同时对患者说一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性的语言[14]。护理人员的行为对患者的影响,更能使患者主动配合诊治过程[15]。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充分证明了护理措施的效果。

[1]李霞.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74-75.

[2]罗跃全.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444.

[3]宋如,贺葵.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143.

[4]杨小超,任龙韬.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风险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95-97.

[5]郭燕红.护理工作应当突出以人为本[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1-2.

[6] White P F,Kehlet H.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what are the unresolved issues[J].Anesthesiology,2010,112(1):220-225.

[7] Czarnecki M L,Salamon K S,Jastrowski Mano K E,et al.A preliminary report of parent/nurse-controlled analgesia(PNCA) in infants and preschoolers[J].Clin J Pain,2011,27(2):102-107.

[8]王丽.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2-63.

[9]陈洪海.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28-129.

[10] Albi-Feldzer A,Hamouda S,Motamed C,et al.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of wound and intercostal space infiltration with ropivacaine dur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effects on 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J].Anesthesiology,2013,118(2):318-326.

[11]王微,高丽敏,范玲.病房护理人员配置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92-95.

[12]牟秀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6-18.

[13]邓燕.舒适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7-58.

[14]田梅梅,段霞,施雁,等.护理管理专家筛选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0):12-16.

[15]郑荣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23-24.

猜你喜欢
门诊骨折护理人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门诊支付之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