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针灸学》一元多维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4-03-10 08:18王珑李冬杰邹伟聂宏丛晶刘征吴限尹洪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教学法

王珑 李冬杰 邹伟 聂宏 丛晶 刘征 吴限 尹洪娜

针灸学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学科。作为绿色治疗方案的代表,针灸治病的疗效受到世界范围的好评,针灸人才培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纵观当前中医药院校针灸人才培养现状,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强、中医思维和针灸手法训练缺乏等问题仍旧突出。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元多维”教学法,通过在不同层次和角度运用,以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一元多维”的概念

“一元多维”是一种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元”是基本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根本,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维”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一维、三维,在这里指不同层次与角度;二是维系的意思,这里理解为针灸学与现代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三是思维,即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一元多维”教学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一元多维”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实践围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以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学”与“教”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1]。

2.1 多维度教学思想指导针灸教学 多维度即从人才培养层次、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医思维训练等多个方面开展《针灸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是以专业为主制定,对七年制、五年制授课不做区分。而同一专业不同培养层次(七年制、五年制)的学时数不同,在培养方案上应体现区别。笔者根据七年制、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和五年制其他专业3个专业层次教学特点,分别有所侧重。见图1。

图1 不同学制/专业教学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从研习经典医籍的正门步入针灸学殿堂,对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尤为关键。在授课之初笔者融入名医轶事,引用《黄帝内经·灵枢》和《伤寒论》的原文,旨在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好奇心,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深入学习后,笔者主张将熟练掌握现代解剖学和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以及神经病学相关知识,作为学生必备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科间的互补[2-3]。这对于构建针灸学开放性理论体系具有很大帮助。

在思维方面,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受惯现代科学技术熏陶,思维活跃,但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思维方面明显缺乏。在继承中医传统思维的探究式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既要对话古人,又要学会批判。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形式,在不违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掘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为其日后继续深造,夯实良好的基础。

2.2 多角度入手丰富教学内容 以经络腧穴教学部分为例,从穴性功效、针基针技和辨证处方等角度入手,扩展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

穴性功效,即穴名由来、腧穴功效和功能鉴别等内容,以往讲解不成系统,或被忽视。笔者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尽量站在古人的立场,发挥想象力预习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即穴名之中自蕴功效。如“风字穴”都以风字命名,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命名各有特色[4]。其次腧穴功效有别于中药功效,根据每穴既治本经病,又治局部病,特定穴还具特殊性能的特点,要求学生预习时将每个穴位回归人体,从定位、功效到主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师讲解时做好功能鉴别。

针灸的灵魂是针刺手法,而手法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初学针刺手法的学生不可急于求成,每天都应做指力等基本功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练好基本功,进行手法练习则事半功倍。众所周知行针手法得气与否赖于医者针技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手指精细触觉的敏感性,然而单靠讲解显然不能让学生领会捻转提插等细微差别之中气的变化情况。教师在讲解后应加以示范,然后将学生三人分为一组进行课堂实践,其中一名学生操作,另两名学生评价其操作的是否正确,之后轮流操作,由教师对每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达到基本功、理论和训练的有机结合。

提到辨证处方,往往不作为针灸教学重点,但临床上提高针灸治病疗效的前提,是准确的辨证配穴,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前人辨证处方经验,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熟记穴性功效,运用中医思维识病、辨证、配穴处方。做到顾证知穴,以便施治,必要时针药结合,增强疗效。通过上述内容的展开,对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技能训练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

2.3 基于PBL学习法思想的多形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师应该在“一元多维”教学法基础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中以“问题”为核心的PBL学习法,可作为《针灸学》教学中重要方法。

PBL学习法较适合于8~10人的小组进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这些条件是七年制学生所具备的,所以PBL学习法值得在七年制培养层次中推广应用。具体教学主要由导师自行组织学生开展,借鉴PBL学习法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进行多方式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PBL教学法结合针灸医案教学,选取名家验案开展综合探究式学习,分析病因病机,体会治法方义。在辨证处方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情景的主人,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接触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处方解决常见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4 形成性评价 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30分,根据课堂实践过程中是否积极按照规范进行针刺手法训练,是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参加临床实训,是否积极提出科学问题等综合表现给予评分。期末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试,占到70分。通过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在课后及时考察学生对针灸理论和针灸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1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当前针灸教学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师傅“领进门”难于“修行在个人”。所以推广应用“一元多维”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是必要的。无论是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授课方式,便于学生接受,都应进行培训,以期切实发挥“一元多维”教学法的教学效果。3.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目前针灸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灌输式”模式上,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形成鲜明反差。运用“一元多维”教学法仍不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存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在未来针灸教学中值得大力推广。

3.3 课程整合,增加专业课比重 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西医课、中医课、外语课等课程。从课时分布及讲授内容上看,中医专业的针灸授课时间偏于不足,细分到针灸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的时间更为有限,明显限制了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针灸操作技术[5]。所以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必要采取措施增加《针灸学》的授课学时比重。

“一元多维”教学法首次把穴性功效引入《针灸学》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强调经典和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两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针灸手法,为学生立体掌握针灸学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为针灸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1]王珑,邹伟,于学平.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针灸,2008,28(12):923-925.

[2]秦毅,何仲义,刘娟,等.通过应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强化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21-122.

[3]颜津津,简希尧.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83-84.

[4]冯新成,张智龙.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55-256.

[5]郑入文,任毅,胡慧.改进学生本科阶段针灸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医药杂志,2013,21(12):1296-1267.

猜你喜欢
针灸学针灸教学法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模型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