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10 08:18刘荣启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丹参酮酸钠自由基

刘荣启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突然、治疗时间长期且反复、见效慢等特点,发病后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脑内自由基与乳酸生成,进而加剧患者的病情进展,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1]。为探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在保护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提高脑梗死患者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本文应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31例脑梗死患者,并与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行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38例,脑叶10例,丘脑4例,多发性6例,腔隙性4例;合并疾病为高血压25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0例,两种以上9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46~76岁,平均(61.24±6.92)岁;病情分度: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5例;研究组31例患者中,男22例,女9例;年龄44~76岁,平均(60.58±6.95)岁;病情分度: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级、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4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相应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属血瘀证型,诊断参照卫生部(1995年)制定的血瘀证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均为脑梗死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72 h;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应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的禁忌证[4]。(2)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和有出血倾向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液、肝、肾功能不全者;依从性差和不按规定服药者;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以抗血小板凝聚,脑水肿、颅内高压者予甘露醇(浓度20%)以降颅压,高血压者予降压处理,糖尿病者予胰岛素降糖处理,冠心病者予改善冠脉供血处理,酌情予给氧、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保护脑细胞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 mL/10 mg,厂家:上海第一生化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治疗,60 mg注射液+250 mg氯化钠溶液(浓度0.9%),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前、后行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生化检查,每周行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1.5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指标: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DS评分、Bathel指数(BI)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5];自由基生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7]。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自由基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MDA与L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自由基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自由基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OD(U/mL) MDA(mmol/mL) LPO(mmol/mL)对照组(n=31) 治疗前 4.27±0.18 12.21±0.68 16.24±2.83治疗后 4.85±0.11* 10.54±0.52* 13.25±2.61*研究组(n=31) 治疗前 4.28±0.17 12.27±0.89 16.35±2.86治疗后 5.96±0.13*△ 8.36±0.93*△ 10.57±2.16*△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时的四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两组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三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生化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患者中2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瘙痒,调整滴速后症状得到缓解,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短期内症状消失。

3 讨论

SOD、MDA与LPO作为反映体内抗氧自由基水平的主要指标,其水平变化是脑梗死患者出现缺血再灌注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8]。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因体内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坏死,造成细胞多处于应激状态,刺激自由基生成,同时患者体内SOD活性降低,清除自由基能力减退,导致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的动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加强自由基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最终导致病情向脑梗死进展[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表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可以有效降低体内MDA与LPO水平,提高SOD活性,在抗氧自由基的效果较理想,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璜酸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可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保护神经细胞[11]。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IHSS评分 NDS评分 ADL评分 BI评分对照组(n=31) 治疗前 20.35±9.28 30.93±2.08 14.15±7.26 30.15±3.46治疗 1 周 17.34±8.52 29.94±1.98 16.27±7.96 30.76±3.51治疗 2 周 15.14±8.24* 25.34±1.05* 32.18±16.49* 35.16±3.62*治疗 3 周 11.05±5.91* 20.18±0.96* 48.76±23.47* 50.21±4.37*研究组(n=31) 治疗前 20.54±9.32 31.15±1.96 14.27±7.19 30.08±3.42治疗 1 周 17.26±8.35 31.93±1.67 17.26±8.06 30.24±3.57治疗2周 10.86±7.49*△ 19.06±1.03*△ 41.35±21.68*△ 48.67±3.64*△治疗3周 7.25±5.19*△ 14.21±0.73*△ 67.59±22.34*△ 66.54±5.7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观察时间 全血比黏度(mpa·s) 血浆比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指数对照组(n=31) 治疗前 5.63±0.75 1.85±0.46 11.49±0.38治疗后 5.48±0.78 1.79±0.34 11.54±0.33研究组(n=31) 治疗前 5.69±0.71 1.87±0.48 11.52±0.41治疗后 4.21±0.29*△ 1.63±0.25*△ 9.43±0.37*△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治疗2周、4周时,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表明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上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的NIHSS、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能力上效果较显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脉络不通、血行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为治疗方法。历代本草认为,丹参归心、心包和肝经,具有活血痛经、祛瘀止痛之药效,适用于血瘀、血瘀兼热所致的各种病症[12]。《本草纲目》中记载:丹参能破宿血,补心血。因此,丹参酮ⅡA璜酸钠作为从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丹参酮ⅡA经磺化后获得的水溶性钠盐,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可用于治疗脑梗死。本研究结果与曹运朝[13]的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证实丹参酮ⅡA璜酸钠治疗脑梗死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出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丹参酮ⅡA璜酸钠能够改善患者脑部组织供血不足,降低脑组织与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分析原因与丹参酮ⅡA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有关。丹参酮ⅡA通过扩张小动脉,不仅可以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黏稠度,而且能刺激侧支循环的开放,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进而相应提高脑组织的抗自由基能力,减少因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14-15]。关于丹参酮ⅡA璜酸钠在不同精神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中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与证实。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功能、生活能力与血液微循环,且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孙都.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塞6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10(20):78-79.

[2]杨彩军,徐杰翠.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3(2):484.

[3] Xiu M,Zhang W J,Wang Y L,et al.BNP and NT-proBNP assays for heart-failure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Laboratory Medicine,2013,28(1):424-426.

[4] Zhang B,Gao C,Hou Q,et al.Different in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markers for first-eve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J].J Neurol,2012,259(7):1420-1425.

[5] Zhang B,Gao C,Hou Q,et al.The potent different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 diabetes:subanalysis of the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Study (YCIS)[J].Atherosclerosis,2012,221(1):215-220.

[6]闫薇薇,徐国良,秦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13-415.

[7]董自军,朱孔平.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学资料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7):880-881.

[8]苏文理,黄坤茂.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与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59-1062.

[9]何芙蓉.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32(5):529-531.

[10]阳昀,刘开祥,李浩.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及对自由基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617-618.

[11]徐宏芳,徐秀华,陈粉扣.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6):69-71.

[12]李鹏飞.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32(17):528-531.

[13]曹运朝.丹参酮ⅡA脂微球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比较研究[J].中草药,2013,44(15):2105-2111.

[14]胡廷坤.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塞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41-42.

[15]白凤鸣.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31):2971-2973.

猜你喜欢
丹参酮酸钠自由基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