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病症”及“处方”

2014-03-10 09:07俞中元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病症处方课程标准

俞中元

化学新课程的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可是,最近几年,我外出观摩各地的评比课、公开课和参加中考实验基本技能考试,却发现现在有的农村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情况和形势不容乐观。主要“病症”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病症”一:重结果,轻规范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实验结果而轻视或忽视实验的操作规范。此外,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所有学生所缺乏的。这些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的意图,不能现实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实事求是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治疗处方一:

1.强化基本功训练

在开始练习基本操作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强化基本功训练。经过反复练习,使他们做到操作准确、过程简捷、技能熟练,为今后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每次实验前,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认真预习,要求对实验内容、成败关键、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在操作前,强调检查仪器是否洁净、完好、齐全;检查药品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中,还要提醒学生做到药品用量要适当,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实验结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病症”二:重理论,轻实验

大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中只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或忽视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许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做;即使做了,也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效果差;实验教学中常出现“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现象。

治疗处方二:

1.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强化课堂实验教学,对一些演示实验,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适当补充和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做“镁带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开发家庭小实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本地土壤、雨水pH值的测量;水壶中的水垢处理;污渍的洗涤等等。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当今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病症”三:重验证,轻探索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依葫画瓢”,“照方抓药”,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他们照样能将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写得比实验过的同学还好。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治疗处方三:

1.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亲自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心情激动,态度积极,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会大大增强。一般的,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费时间不长、安全可靠又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只要有数量足够的仪器和药品,都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设计》,给学生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漏斗、长颈漏斗、导管、水槽等仪器,由学生自己实验,再分析讨论,找到制气装置的选择原则,并学会仪器组装的关键点,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在现行的实验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去观察,始终处在观众的位置上,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悬念的制造,营造出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体会成功快乐的同时完成了潜能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症处方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青春期病症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