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①

2014-03-11 13:15张雪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灾害应急

张雪峰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教育教学]

拓展训练在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①

张雪峰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学校教育;拓展训练;逃生避难教育

拓展训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意志品质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它对于灾害发生时的逃生避难及灾害结束后的心理恢复都起到积极作用.拓展训练应用于逃生避难教育时,应在认真研究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的规律的前提下,对已有的拓展训练项目进行改编或创编,以促进学生逃生避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逃生避难教育工作的开展.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 d)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旨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经过拓展训练的海员们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英国政府认为这种办学模式作用巨大,决定在战后继续沿用此模式.这就是拓展训练最初的雏形.

目前,众学者对拓展训练的价值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意志品质和多种能力培养方面.其中,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包括的内容有自信心、高峰体验、信任、包容;意志品质包括的内容有果敢、顽强、冷静、坚韧;而能力培养包括的内容有团队协作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和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拓展训练在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具体应用案例.

1 逃生避难及逃生避难教育概述

已有研究成果中,少有对学生“逃生避难”和学校“逃生避难教育”的专门研究,更找不到对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定义.现有研究偏重于与“逃生避难”相似的概念“应急避险”以及与“逃生避难教育”相似的概念“生存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上.

1.1 相似概念辨析

应急避险应急避险是人与动物在危急情况下自身的一种应激性本能反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和前提.在人类进化与发展进程中,应急避险教育是人类接受的第一种形式的教育,也是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2]应急避险包括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火灾交通事故、人身财产安全事件等)的预防方法、应急避险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其目的在于面对各类灾害时,冷静判断,规避风险,脱离现场,正确地应对各种危机和灾难,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伤害.[3]

生存教育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生存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教育对象学会生存”.[4]“三生教育”所指的生存教育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

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是指对人们进行在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抵御危险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6]

从概念的内涵和范畴看,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是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而生命安全教育又是生存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可见,生存教育较之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的内涵和范畴更丰富,生命安全教育次之,应急避险教育最小.从与本研究“逃生避难”和“逃生避难教育”的相关性来看,在生存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三个概念中,应急避险教育的相关性最大,生命安全教育其次,生存教育最小.

1.2 逃生避难及逃生避难教育的界定

借鉴相关概念,笔者尝试对逃生避难及逃生避难教育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逃生避难是指人在面临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火灾)时,所采取的旨在及时、顺利逃离灾害现场,躲避灾害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或将由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使生命得以维系的策略、方法、措施和行动.

逃生避难中的“逃”和“避”体现的是人面对灾害的本能行为,“逃”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避”,即躲避灾害可能带来的对生理肉体的伤害.“逃”和“避”同时也是一种策略选择,若能在灾害降临时及时、顺利“逃”固然好,若不能,则退而求其次,选择“避”.“逃”和“避”的策略或行动,最终的目的是使生命得以维系,即逃生避难的结果有二,其一就是逃生避难成功,表现为肉体在灾害中完好无损,亦或是肉体在灾害中受到伤害(无论轻重),但生命仍然存在.其二就是逃生避难失败,生命终结.

逃生避难教育是指在遵循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学生获得逃生避难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逃生避难意识、逃生避难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在灾害降临时成功逃生避难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和逃生避难教育三者的比较来看,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范畴最大,涉及对财产的保护及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应急避险教育和逃生避难教育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有三:其一,在教育内容上,都注重对各种灾害的预防方法、措施以及自救互救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其二,在教育目的上,都是为了使学生在面对各种灾害时,能运用日常所学,顺利规避风险,脱离现场,尽可能将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将至最低.其三,应急避险和逃生避难的时机相同,即都在灾难发生时而非灾前或灾后.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应急避险涉及的灾种更多,包括逃生避难以外的传染性疾病、中毒及化学品事故、交通事故、人身财产安全事件.而逃生避难教育主要针对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火灾.

1.3 我国逃生避难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防灾减灾内涵及外延仍不够丰富,研究范围仍受局限以地震灾害为例,地震监测预报体系、震灾预防体系、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是地震灾害防御的三大工作体系.其中,地震灾害防御体系由加强防震减灾法制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与研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地震工程等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5个部分构成.仅就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而言,逃生避难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在众多研究成果中,以逃生避难教育为研究内容的论文数量仅占很小的比例,且很少有对此的专题研究,只是在防灾减灾的应对策略中有所提及.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公民必备素质的逃生避难教育研究,利于丰富及扩展防灾减灾研究内涵.

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联与脱钩通过各类期刊查询显示,过往成果对体育的研究包括体育的功能、作用,特别注重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如张庆建①张庆建.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16-17.、郑颂平②郑颂平.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夏强③夏强,孙化玉.论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46-48.等,其研究成果认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可以、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几乎所有研究均未将逃生避难素质作为素质教育所应涵盖的范畴.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大量成果论及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功能,却无一例外的将逃生避难素质剥离于素质教育”畴的矛盾状态.因此,就体育教育与逃生避难素质相关联的研究至今几乎为空白.诚然,逃生避难素质不仅归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而且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拓展训练在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价值

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将其引入到逃生避难教育领域,对其在逃生避难教育领域的功能研究,不仅会在原有基础上丰富拓展训练的作用和价值功效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当前学校在学生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不足也是很好的弥补.

2.1 拓展训练价值体现之灾时

灾害来临瞬间,需要学生日常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来予以应对.如要有不恐惧、不慌乱、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对灾难可能产生后果有正确预判,并快速的进行反应,正确果断的选择逃生的策略.在灾害发生后,一旦不能及时逃离现场,只要生命依然存活,就仍然有顺利逃生的可能.这时,面对灾害造成的事实结果(人员的伤亡、建筑的损毁),需要有克服恐惧的坚强心理,需要有战胜灾害的必胜信心,需要有创造性利用身边环境逃生的本领,需要将日常学习的逃生避难知识组织、重构的快速思维,需要有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而学生的上述能力的培养,都可通过拓展训练的价值功效具体的体现出来,这正是拓展训练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2.2 拓展训练价值体现之灾后

在遭遇巨大灾害事件后,个体通常会出现混乱、不安、恐惧、紧张、惊慌等情绪反应,产生退缩和逃避等行为.这些反应是生物有机体在生存历程中建立起来的生存预警和保护机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来避免并抗击外界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而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在原有的生物性因素基础上,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的产生.[7]灾后心理障碍就是多种精神疾患的综合表现.对唐山大地震的长期调查显示: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伤者产生持久的应激障碍,长期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灾后人们的心理障碍是随着生存条件的不断恢复而逐渐显露出来的,灾后心理创伤主要包括意识和情绪两个方面,其典型表现主要为焦虑、恐惧、抑郁等.[8]

拓展训练在灾后的广泛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生理与心理,特别是心理的积极恢复,可以调节与疏导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消极情绪,减轻应激源对学生生理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9],释放和排解他们的心理阴影,使其心理状态恢复到灾前水平.此外,拓展训练还有利于坚定和增强学生战胜灾难的自信心以及原有信心的重建,营造互助氛围,充分认识群体的作用,体会集体的温暖,增进对集体的信任与归属感.[10]

3 拓展训练在学校逃生避难教育中的应用实例

拓展训练的课程类型多样,各类型课程可以安排的内容也极为丰富.究竟在教学中安排何种内容才能对学生的逃生避难起到实效,值得深思.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拓展训练项目都适合培养学生的逃生避难能力,必须在原有拓展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高度结合学校常见灾种(如地震、火灾等)的特点进行项目的改编和创编,才能使拓展训练更好的服务于学校逃生避难教育.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拓展训练教学经验并对灾害(特别是地震和火灾等学校常见灾害)发生时的特点分析后,创编的两个拓展训练项目.

空中项目——绳梯项目名称:绳梯.训练目的:通过模拟灾害降临时的高空逃生场景,培养学生克服高空恐惧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参与人数:20人左右,除1人攀爬外,其他人再平均分为两组.场地器材:空地一块;高度5m以上足球墙一面;直径约5cm的短棒若干;长20m左右,直径4~5cm的粗绳两根.项目操作:(1)将短棒和粗绳编成绳梯,两端预留一定空间,一端与墙上端的固定物(树木等)绑定,另一端由学生手握粗绳人为固定,并将绳梯拉直;(2)随机挑选一名学生由绳梯最下端的梯子逐级向上攀爬,直至攀爬到最上端(墙顶)后,再沿原路线返回,加入到拉绳的行列中.依次轮换,直至团队所有成员都完成一次攀爬后结束.安全监控:(1)墙顶端安排2名学生作保护人员,在攀爬者最后攀爬阶段用手搀扶并将其拉上墙顶;(2)绳梯下端铺设两层跳高垫,以防学生攀爬过程中掉落;(3)要求学生攀爬至顶端后尽快返回地面,以防在高处逗留时不慎跌落.项目难度调整:为增加攀爬难度,可规定两人同时攀爬,亦可在一人攀爬时,让起端固定绳梯的学生同时摇晃绳梯,但摇晃幅度不可过大.

项目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在项目概述环节刻意将此项目与学生的逃生避难紧密结合,强调这一项目就是针对学校一旦发生重大地震和火灾时设计的,而且是学生惟一的逃生措施,“迫使”所有学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勇敢尝试.学生在绳梯上小心翼翼的艰难爬行,甚至一次次跌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有甚者,少数女学生在费尽所有力气爬至梯顶后放声大叫,完全是对恐惧、压力的缓解与释放.在引导总结环节,又再次将学生在挑战体验中的表现与逃生避难相结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对项目的挑战不仅仅是简单的绳梯爬行,而是面对大灾大难时的逃生避难,是在极其艰难和混乱的环境下对自我生命的拯救.

场地拓展项目——匍匐救援项目名称:匍匐救援.训练目的:通过模拟灾害降临时的高空逃生场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参与人数:全班分组,每组5人.场地器材:开阔空地一块,栏架若干,足球网若张,简易担架一副,大号汽油桶若干.项目操作:将栏架和汽油桶以合理间距曲线排布,上面覆盖足球网;让每组5名学生携带担架以低姿匍匐的姿势依次穿过匍匐区,用担架救援“受伤”的学生后,再沿原路线返回.安全监控:项目介绍时,提醒学生尽量将身体压低,避免头部碰撞栏架和汽油桶.项目难度调整:为增加攀爬和救援难度,让学生佩戴眼罩,在指挥员指挥下完成整个匍匐和救援过程.

项目应用:实践教学中,在项目概述环节强调这一项目的设计就是针对学校一旦发生重大地震和火灾时,对未顺利逃生的同学的救援方法.学生在长距离匍匐过程中,磨坏了衣裤,磨伤了手臂和膝盖,但没有一名学生叫苦叫累.因为他们知道,当灾难真正降临时,其环境的恶劣以及自己为了逃生所要付出的比完成项目本身可能要多得多.在引导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当别人在灾难中顺利逃生后,对于受伤甚至埋压在废墟中的自己不管不顾是何种感受,而当自己面临可能失去生命的关键时刻,同学、朋友在艰难、危险的情况下又重返废墟,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时,你的心理感受又是如何?从而唤起学生在极端时刻的互助、友爱之情.

4 总结与建议

起源于英国的拓展训练虽在我国学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众学者对其的价值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意志品质和多种能力培养方面.笔者试图将拓展训练已有的价值功效应用于学生的逃生避难以及学校的逃生避难教育中,并认为拓展训练无论对于灾害发生时的逃生避难还是灾害结束后的心理恢复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综合效能是其他体育课程难以比拟的.重视拓展训练在逃生避难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必将促进学生逃生避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逃生避难教育工作的开展.

不过,我们也不能将已有拓展训练项目直接应用于学校逃生避难教育中,而必须在认真研究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已有拓展训练项目进行改编甚至是全新的创编.只有这样,对学生逃生避难能力的培养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李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2-104.

[2]王帆,杨雪芹.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9(1):78-81.

[3]防灾应急避险手册编写组.防灾应急避险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79:58.

[5]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6]王子朴,李晓天.我国学校体育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研究[M].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10-114.

[7]张侃,王日出.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4):3-5.

[8]张本,王学义.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4):200-202.

[9]杨明.体育活动在四川震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1):75-77.

[10]郝凤霞,刘铮.汶川灾区民众心理援助的体育支持——论震区心理拓展训练的广泛开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26(5):637-640.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Outward Bound in Education of Escape

ZHANG Xuef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outward bound;escape;refuge education

The value of outward bound mainly lies i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consciousness,psychological state and volitional quality.It can facilitate the escape during the disaster and the mental recovery after t its ending.In order to increase students'ability in evacuation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escape,the existing outdoor training items should be adapted on the basis of a careful study of the regular pattern of various disasters.

G87

A

1009-9506(2014)04-0062-05

2014年2月3日

张雪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竞赛及训练学.

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体育类),编号:13YJC890048.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灾害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