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的钥匙

2014-03-12 05:56柴柏清
语文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题目小说文章

柴柏清 张 锦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难度逐渐降低,不再有偏题怪题出现,但本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中生仍难以正确作答。阅读理解解题是否有章可循?下面就从题目分析的角度,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标题的作用总说

标题如人的“脸面”。郑板桥就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为一个好的题目,或交代文章内容,或体现行文思路、作为文章线索,或蕴涵文章题旨,或表明文体特色,或吸引读者兴趣,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之感。

1.交代文章内容

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老人与海》、《包身工》、《林黛玉进贾府》等题目都为我们阅读文章、了解内容作了引路人。再看看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如《岳桦》(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这一题目就交代了文章写的是绝地中的桦这种具有顽强而浪漫品格的植物,为了生存而迸发出的巨大生命能量。再如《大河家》(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题目就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及考生阅读需注意的重点: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虽然偏远、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由此所有的问题都将解决。

2.作为文章线索

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我有一个梦想》、《荷塘月色》、《祝福》、《雷雨》、《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题目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考题中也同样有此类型的题目,如《针挑土》(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针挑土”既是题目,又是文章线索,结构上还使用与之相关的谚语做到首尾呼应,所有这些都为描写黑妮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针挑土”式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而服务,文章充满了对这种品格的赞美与歌唱,写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再如《听朗诵》(2012年全国大纲卷),若能以题目为线索就可以有效解题。

3.蕴涵文章题旨

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再别康桥》、《归园田居》、《蜀道难》、《咏怀古迹》、《窦娥冤》、《短文三篇·热爱生命》等课文,通过题目“别”、“归”、“难”、“怀”、“冤”、“热爱”这些字眼,便可吃透文章主旨。如《彩色的荒漠》(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与“荒漠”似乎是对立的,但正是这一关系确定了文章的主旨——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再如《灯火萧萧》(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题目“灯火”指童年时代的煤油灯,“萧萧”则是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童年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渐渐失去,这既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诠释了文章的主旨。再如《春日秦国怀古》(2011年高考全国卷Ⅰ),由怀古即可确定诗的主题,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4.表明文体特色

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过秦论》、《师说》、《动物游戏之谜》、《拿来主义》、《短歌行》、《赤壁赋》、《廉颇蔺相如列传》、《滕王阁序》、《谈中国诗》等课文,题目就明确告诉我们文章的体裁,阅读时便可根据文体去解题。如《关河令》(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小令,解题就有了方向。再如《飞虎将军“陈纳德”》(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从题目便知道是写人物的,就可以运用人物传记阅读的方法去解题了。

5.引起读者兴趣

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小狗包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装在套子里的人》、《宇宙的未来》等课文,题目的新颖促使读者对文章内容万般好奇,即使内容枯燥也想急于知道“包弟”是谁,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套子里的人”是怎样的,宇宙的未来是什么。如《血的故事》(2011年高考全国卷Ⅰ),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展开的,“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血型”等多种含义,使考生不由产生好奇,更投入地进入文本世界,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解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小说通过题目及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神秘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不同文体的题目作用也是不相同的,要理解文章内容必须搞清其文体样式,然后量体裁衣,这样对于解答考题中的问题才会胸有成竹,准确无误。下面我们来了解小说和散文的标题作用。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这些作用在教材及考题中经常涉及到。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再如《峡谷》(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相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小说以峡谷这一地点为题,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再如《药》标题的作用:整篇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药”来写,“药”贯穿全文,是本篇小说的行文线索。“药”,小说里指的是人血馒头,是老实愚昧的贫民华老栓为其儿子华小栓治病的药,是他用一家人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辛苦钱在刑场上从刽子手康大叔那换来的。小说从华老栓半夜起身,为儿子买“药”下笔,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华老栓去刑场买“药”,华小栓服“药”、众茶客议论“药”,直到华大妈去上坟。

小说的标题十分含蓄,如果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即象征意义,如《审丑》(2011年高考山东卷)“‘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为: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再如《最后的黄豆》(2012年高考辽宁卷)“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题目中“最后”可谓“题眼”,引人深思。这一标题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又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的情感。

三、散文标题的作用

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也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如何把握散文标题解答试题呢?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

任林举《岳桦》(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楚岩《老屋》(2009年高考天津卷)、《画家黄永厚》(2009年高考江苏卷)等作品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阅读中应特别关注这些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要写这一对象。再如2012年高考四川卷《柴禾》,“柴禾”形象在文中的含义是丰富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首先要弄清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柴禾”来象征家力;其次要找出“物”与人的联系点,比如“柴禾”是生活物资,家的一部分,在其背后隐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2.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张炜《木车的激情》(2009年高考浙江卷)、周劼人《寂静钱钟书》、张炜《耕作的诗人》(2009年高考广东卷),这些标题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如“激情”、“寂寞”,这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而如“耕作”这样的动词,也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劳动的踏实、辛苦和苦苦追寻的感情,阅读时对“耕作”的含义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应该全面把握。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2009年高考山东卷)、张笑天《上善若水》(2009年高考江苏卷)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能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则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4.作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如课文《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而任林举《岳桦》(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杨振声《书房的窗子》(2009年高考湖北卷),标题不仅点出文章写作的对象,而且同样具有文章线索的作用,在结构思路上也有着重要作用。再如《太阳梦》(2012年高考重庆卷),“太阳梦”是文章的题目、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借人们寻梦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寻梦者的崇敬。

既然标题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标题往往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标题。

猜你喜欢
题目小说文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追根求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