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常见错误之望文生义

2014-03-12 05:56
语文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田园生活形容

冯 璐

“正确使用成语”是近十年各地高考必考题目。考生得分率不高,“望文生义”是最主要原因,在近三年高考题中多有体现。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2011年北京卷)

解析:“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能用来描述河流的流向。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2012年山东卷)

解析:“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而非描绘田园生活场景。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2013年辽宁卷)

解析:卑:低处;“登高自卑”原意是攀登高山,必定要从低处起步;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原句误用为“登上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2013年浙江卷)

解析:“捐”是“舍弃”的意思,并非“捐献”。“细大不捐”的意思为: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如果只是将成语的每个语素的意思简单相加,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忽略了意义的整体性。下面对30个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正确释义进行了总结。

1.不刊之论:常被理解成“不能刊登的言论”,其实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不瘟不火:“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瘟不火”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指演员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并非现在媒体错用的“不温不火”,意思也不是“不好不差”。

3.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4.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不能理解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5.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没有长处”。

6.差强人意:勉强还能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使人很不满意”。

7.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并非形容“力大无穷”。

8.曾几何时:不是“曾经”、“很久之前”,而是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9.对簿公堂:意思是“接受审问”,并不是双方打官司。

10.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进入屋室”。

11.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12.噤若寒蝉:害怕得像冬天的蝉,形容十分害怕,不敢出声。并非形容“冻得发抖”。

13.空穴来风:常被误认为“无根据的谣传”,其实是指“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4.洛阳纸贵:常被理解成“洛阳的纸很贵”,而正确意思是“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15.屡试不爽:爽,差错,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并不是“没有成功”。

16.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并非“目光炯炯有神”。

17.七月流火:正确的意思是寒冷的季节就要来了,不是“天气炎热”。

18.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

19.守株待兔:贬义,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20.首当其冲:常被理解成“奋不顾身,第一个冲在前面的人”,而正确意思是“首先受到冲击”。

2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易误用为“人多力量大”。

22.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并非指“心痛难过”。

23.五风十雨:并非指狂风暴雨,而是形容风调雨顺。

24.文不加点:指“文章写得快,一气呵成”,常被误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25.危言危行:危,端正,“危言危行”指“正确的言行”。不能理解成“危险的言行”。

26.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不能用于捡拾物品等。。

27.炙手可热:常被理解成某商品销售火爆,而正确意思是“比喻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是贬义词。

2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并非说某人“罪不至死”。

29.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30.坐地分赃:常被理解成“坐在地上瓜分赃物”,正确意思是“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物”。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田园生活形容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你会形容吗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Walk on Eggs
亚历山大·蒲柏的田园思想与辛弃疾的田园思想之比较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