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探讨

2014-03-13 08:36王嘉图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经颅受检者脑血管

王嘉图

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探讨

王嘉图①

目的:探讨TCD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筛查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方法:应用HDI-3000型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枕窗检测BA﹑VA,经颞窗检测ACA﹑MCA﹑PCA,使用2 MHz脉冲探头,探测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脉动指数等。结果:TCD颅内动脉成功显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50岁以下的显示率超过80%,而>51岁者显示率约为65%以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受检者中,脑血管疾病总检出72例,占30.0%;其中动脉硬化患病筛出率14.58%;BA检出率5.42%;VA检出率4.17%;MCA和ACA检出率均为2.08%;PCA检出率最低为1.67%。结论:TCD查体简单无创﹑快捷方便,能够准确地筛查出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对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经颅彩色多普勒; 脑血管疾病; 筛查

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病﹑癌症合称为三大死亡原因,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1-2]。脑血管疾病往往是长期血管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病机为动脉硬化,过程较为隐匿,但发病时来势凶猛,尤其是发生脑血管闭塞,治疗困难,效果非常差[3]。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仅能够单纯测量血流速度的改变﹑颅内Willisi环及其分支血流情况,同时可对颅内血管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以此来评价脑血管的动力学变化[4]。本院通过对240例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筛查,并且评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检查对象为本市某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部分退休职工共计240例,其中男116例,女124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30岁以下31例,31~40岁45例,41~50岁44例,51~60 岁35例,61~70岁43例,71~83岁42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应用HDI-3000型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3 MHz。选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条件,经枕窗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颞窗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

1.2.2 检查方法

1.2.2.1 颞窗 受检者取侧卧位,探头置于颧弓上方,眼眶外缘到耳前的区域。在耳前1~5 cm颞骨嶙部范围内,将检测区化为前﹑中﹑后3个检测区域,中青年集中于前中窗,老年人集中于后窗。探头与颅骨表面垂直,进行横断面扫查,调整彩色标尺与彩色增益到合适的信噪比,寻找Willis环血管的彩色血流图像。

1.2.2.2 枕窗 受检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尽量头颈前屈,探头置于枕骨隆凸下方凹陷部位,经枕骨大孔,显示低回声的延脑斜切面,根据显示情况稍稍调整角度和方向。

1.2.2.3 眶窗 探查区域位于眼眶眼球上方。

1.2.2.4 经颅骨缺损处检测 根据缺损部位取适当的体位,探头轻轻置于缺损处,沿手术骨缝多方向转动探头,一般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使用探头探测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脉动指数等,统计各年龄组病例数,计算百分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CD检查颅内动脉的显示情况 240名受检者中大部分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可正确观察颅内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尤其是50岁以下的患者,颅内动脉的显示率较高,均在83.0%以上;而51岁以上者颅内动脉显示率非常低,约为65%以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71~83岁之间,显示率仅为59.5%。不同年龄阶段之间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40例受检者TCD颅内动脉显示率的比较 例(%)

2.2 脑血管疾病检出情况分析 240例被检者中,脑血管疾病总检出72例,占30.0%;其中动脉硬化患病35例,占14.58%。且这些患者年龄均为40岁以上,其中41~50岁6例,占17.14%;51~60岁8例,占22.86%;61~70岁10例,28.57%;71~83岁11例,占31.43%。其次为BA,检出13例,占5.42%;VA检出10例,占4.17%。再次为MCA和ACA,分别检出5例,均占2.08%。PCA检出率较低,占1.67%。

2.3 所有受检者超声表现 全部受检者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双侧血管不对称,血管狭窄﹑血管痉挛﹑血管探性改变等。本组240例受检者中,158例频谱形态正常,峰值流速也无明显变化;53例血流速度偏低,收缩峰值明显后移,波峰较为圆钝。29例血管狭窄,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血管狭窄>50%者13例,血流稍稍加快,峰值超过160 cm/s;血管狭窄50%~70%者10例,血流峰值均超过180 cm/s;血管狭窄>90%者1例,血流速度210 cm/s;血管完全闭塞1例。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5]。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中最高的头号杀手[6]。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7-8]。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患者出院后第1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患者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9]。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4]。再者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4]。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10]。

经颅多普勒(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新技术。早在1982年,Asalid等首次将脉冲多普勒技术与低频探头相结合,并使声束穿过颅骨相对薄弱处,从而获得了脑底动脉的血流信号,这就是史上最早的TCD,即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本院在2010年引进该设备,到目前为止服务近千人次,为本院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1]。

TCD通过探头经颅骨的聂窗﹑枕窗﹑眼窗探测颅内大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侧肢循环的检测,也可在患者动态情况下监测到脑动脉痉挛的出现和消失,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依据。因此,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无创﹑无任何禁忌证,无条件限制,具有方便﹑灵活﹑无重复﹑价廉等优点。由于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患者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DSA﹑PET﹑SPEC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因此,它在评价脑血管疾患以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2]。

TCD对脑部各类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可判断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部位﹑发展程度,脑血管狭窄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病变部位的血管性质及程度以及有无脑血管畸形。以往TCD的应用中,并无二维图像的引导,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在操作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诊断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且可重复性非常差。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出现,TCCD应运而生,可清晰地显示颅内结构,详细地观察脑内血管的部位﹑形态﹑走向和血流方向。为脑血管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无创的选择。

TCD适合人群:(1)各种人群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硬化等的筛查;(2)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龄和超重等高危人群;(3)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偏头痛﹑颈椎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患者;(4)有头痛﹑头晕﹑眩晕﹑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黑曚等与脑血管症状有关的患者;(5)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明显的缺血性脑脑血管患者;(6)外伤性或非外伤性缺血性脑水肿及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本组中240例受检者中,颅内动脉环显示158例,显示率65.8%。其中,51岁以上者颅内动脉显示率普遍较低,大多受声窗的限制或颅内动脉曲折迂回。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内动脉血管的显示率逐渐降低。据报道,内径狭窄<50%的脑动脉,造影往往难以发现异常改变,但TCD超声检测下显示病变部位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且对称支血管的血流参数并不对称[13]。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当代人因工作原因,颈椎长期呈被动屈曲的状态,长期如此会造成局部过度紧张﹑疲劳,极易引起肌肉劳损﹑韧带硬化以及炎性水肿等刺激,大致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频谱表现为痉挛或供血不足。频内动脉痉挛与年龄无密切关系,这些患者均有平时头痛﹑高血压等疾病,怀疑频内动脉痉挛的发生与头痛等疾病有关。筛查结果显示,脑动脉硬化病患病率最高,检出率为14.58%。且脑动脉硬化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曾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的老人。

有学者报道,TCD对MCA的敏感性为85%~95%,对PCA﹑VA﹑BA等动脉的敏感性为50%~80%[13]。由此可见,TCD对颅内动脉敏感性各不相同,且一定程度上受操作者的技术﹑受检者声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TCD检查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

[1]简文豪.颅脑于外周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6.

[2]张春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08.

[3]周鸿飞,姚亮.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6-27.

[4]马贤聪,王立新.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运用概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604-605.

[5]温辉.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血管疾病的筛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9):52.

[6]林燕,李炳选.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5):125-126.

[7]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6-99.

[8]段玉会.西地那非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0-21.

[9]李惠.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8-59.

[10]李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动脉损伤的临床评估及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57-1559.

[11]张海波,韩艳,王熠,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慢性酒精中毒者脑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67-2467.

[12]李宏,潘旭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6):441-446.

[13]苏维海.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脑梗死诊断,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3):195-196.

Discussion of 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Screening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NG Jia-t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6):131-13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D used in screening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and provid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patients.Method:HDI-3000 type GEvivid7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 diagnostic apparatus was applied,BA and VA were detected through pillow window,ACA,MCA and PCA were detected through temporal window,2 MHz pulse probe was used to detect vascular flow direction,flow velocity,spectral shape,pulsating index.Result:With the growth of age,the displayed success rate of TCD intracranial artery continually decreased.The displayed success rate of under the age of 50 years old was more than 80%,while the displayed success rate of more than 51 years old was about less than 6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40 cases was checked,the total detect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72 cases,accounting for 30.0%.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sis which screen out rate was 14.58%;BA detection rate was 5.42%;VA detection rate was 4.17%;MCA and ACA detection rate were 2.08%;PCA lowest detection rate was 1.67%.Conclusion:TCD examination is simple non-invasive,fast and convenient,can accurately screening ou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arly detection,early pre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positive meaning.

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creening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6.043

2014-04-08) (本文编辑:欧丽)

①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王嘉图

First-author’s address:University Hospital of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20,China

猜你喜欢
经颅受检者脑血管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