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2014-03-13 05:14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读书交流

刘 波

在当前教师整体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学校能否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阅读的“小环境”,有效推动教师阅读呢?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自2008年起就在推动教师全员阅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培养“读书种子”并发挥其“种子效应”,引进网络“学术外援”助推教师阅读,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阅读之路,让阅读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一、依托读书先锋团队,有效推动全员阅读

朱永新教授在《教师为什么拒绝读书》一文中指出,教师拒绝读书除了缺乏闲暇外,还有很关键的两个因素,那就是缺乏阅读的需要和阅读的环境。的确,“没有时间读书”只是借口,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当我们把阅读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时间读书。因此,我们把激发教师的阅读需要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作为推动教师阅读的着力点。

1.发挥“最忙教师先读”的标杆作用

为更好地营造阅读的氛围,学校于2008年11月成立了教师读书社,致力于培养教师中的“读书种子”。教师读书社作为教师读书先锋团队,首批人数仅10人,全部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均为学校“挑大梁”的人员。如果这批教师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受益,那么其他教师工作忙碌而无暇读书的借口自然就没有了市场。因此,发挥“最忙教师先读”的标杆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成立读书组织非常简单,关键在于要让这一组织发挥在推动教师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读书社成立之后,我们马上开展了“好书共读”活动,并把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陶继新的教育讲演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作为了首本共读的书。这本书收录陶继新老师的3个最经典的讲演稿,其中有“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一讲演稿,把教师读书的意义,读书与教学、读书与写作等关系都讲得非常透彻,对教师的阅读有启蒙意义。接下来,我们又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作为了读书社寒假共读的书,这本书把“读书修身”作为优秀教师的第一堂必修课。2009年3月,在读书社成立4个月后,我们举行了首次“读书沙龙”,从大家的发言中,从大家脸上的笑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读书种子”已经开始享受阅读带来的成长的快乐了。由于每个教研组都有读书社成员,这样读书社成员的阅读自然就会影响到教研组成员的阅读,这些读书种子充分发挥了在推动全员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2.主题读书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

教师读书社定期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并组织各类读书主题沙龙,学校主要领导也经常一起参与读书沙龙,进一步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现在,每年春节后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读书社会在全体教师大会前一个小时,举行一个新春读书沙龙,把读书交流作为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读书社也会举行一个主题读书活动。例如,2012年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举行“教师阅读地图”读书沙龙。2013年第18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启动了“转变教师角色,引领学生成长”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读书社成员开始共读《树不必对风生气——给中学生的103封回信》。

我们开展的主题读书活动,从最初的由教师读书社成员参与,后来逐渐打破这个局限,欢迎全校教师自主报名参加。例如,2013年6月,学校开展“走近民国大师,追寻教育真谛”的主题读书活动,就有很多非读书社的教师参加。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主题读书活动,进一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3.从“全员共读”到“个性阅读”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让部分教师先读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推动全体教师的阅读。因此,在培养读书种子和营造氛围的同时,学校也积极推动全员阅读。

2009年1月,学校给全体教师人手一本发放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2010年6月,学校给教师发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非的告别讲坛之作《致青年教师》;2010年 11月,学校给教师发了闫学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通过开展全校共读活动,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学校的阅读氛围,让大家感受到了阅读的意义。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享受阅读之乐,从2011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展了“让自己读爱读的书”读书活动,学校每年向教师推荐6本书,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的1本,学校统一购书,并在放假前发到教师手中。学校在暑期师德学习期间进行大会交流,这样发言的教师所读的书各不相同,让大家对这些书都有更好的认识,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换阅读。例如,2013年开展的第三届“读自己爱读的书活动”,学校推荐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民国先生》《做老师真好》《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6本书。后来,这6本书也全部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教师暑期读书随笔征文大赛的推荐书目。2013年8月28日,学校举行了第三届“读自己爱读的书”的交流活动,6位教师的交流都非常精彩。在听了教师们的交流后,校长现场做出了一个决定,鼓励教师进一步阅读好书,教师可以在推荐书目中,自选1~2本购买,学校补贴80%。这样的举措,很受教师们的欢迎。在教师选书的基础上,学校第一时间买到了大家选的书,并在教师节当天发到了教师手中。

二、引进网络学术外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2010年8月,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教师读书社从10人增加到36人。为更好地推动教师阅读,我们通过建立网络群,并引进学术外援来助推教师阅读,把实体的教师读书社和虚拟的网络读书共同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1.依托群内资源开展日常交流

我们把这个网络读书群命名为仁爱群英读书会,这个读书群中的学术外援有教育媒体的编辑记者、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同行70多人。我们通过借用外脑,建立了一个智慧场。这样,可以在群中讨论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一些教育疑难问题,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这些学术外援把他们发表过的文章,看到的一些好的资料在群内分享。有些教育媒体的编辑还经常在群内征稿,为教师的投稿提供便利。

学校也利用这个群,不定期推荐好书和一些好的文章,作为教师的学习材料。

2.开展主题在线读书交流活动

我们群内的“学术外援”,很多都是教育专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著作。因此,我们选择读“学术外援”的书,可以和作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2011年,我们发动区内的另外三所兄弟学校共读群内“学术外援”,《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吴志翔的《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一书。2011年4月19日,我们四所学校在现场交流的基础上,与本书的作者吴志翔进行了在线交流,大家觉得这样与作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非常有意思。《中国教师报》2011年5月18日整版以《在“思维碰撞”中追慕美好教育》为题刊登了本次四校共读沙龙的内容。

2012年6月,我们发动区内外共5所学校共读读书社指导老师姜广平的《我抓住了两个世界》,并进行五校异地以“如何撰写教育叙事”为主题的在线读书沙龙。每个学校的教师都在自己所在学校,一起与作者进行在线交流,并进行五校间的互动,非常有现场感。镇海区教育条件装备部门也非常认同这样的交流活动,把本次在线交流活动视同区级网络教研活动,并以镇海区教育条件装备站的名义在镇海教育信息网上发布活动通知。

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大家觉得读书更有收获。

3.与网络学术外援面对面交流

我们还把“学术外援”请到学校,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

2010年11月,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来到学校,与读书社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给全体教师作了《读书就是生活》的讲座。此后,学校给全体教师发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听了讲座后再读作者的书,自然就有一种生命在场的感觉。

2011年4月,浙江省专业报新闻名专栏“塞林说新闻”主笔、《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吴志翔与读书社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介绍了他的《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的创作思路。

2013年8月,杭州市模范班主任、感动杭城十佳优秀教师郑英,为全体教师做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的讲座。很多教师此前读过她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把读书与读人结合起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聚焦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推动教师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因为教师阅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提升职业幸福指数。把推动教师阅读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指数结合起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师读书推动机制

推动教师阅读,仅仅靠一个部门是走不远的。在我校,形成了党支部、学校行政和工会三位一体的推动机制。党支部发动;学校教科室组织;工会奖励,已成为了我校多部门合力推动教师阅读的具体方式。

学校大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2011年,学校专门开设了教师休闲书吧——芳馨苑,教师可在芳馨苑品香茗喝咖啡,并可以无线上网。学校也可以在芳馨苑开展读书沙龙,并举行在线交流。

学校党支部在党员教师生日时,给党员赠书,如2011年的书为《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倡导党员同志在教师阅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工会给每个教师办公室安装了共享书架,并不定期送书。学校图书馆也发挥延伸服务的功能,按照教师共享书架的数量采购图书,方便教师阅读。《中国教师报》2011年6月29日以《“共享书架”为教师提供“精神补给”》图文报道了我校的教师“共享书架”。学校教科室精心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为教师推荐好书,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读书征文评比,推荐优秀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到相关刊物发表。教科室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报刊征订补贴制度”的优势,向教师们推荐优秀教育报刊,引导教师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

2.网上家园让读书交流打破时空限制

2011年6月,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互动论坛“网上家园”,教师实名注册,只要能上网的地方都能浏览,另外只有本校实名注册的教师才能发帖。在“网上家园”,我们设立了“书香校园”栏目,可以及时推荐新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发布相关的读书活动的信息,可以让学校的相关读书活动情况第一时间让全校教师告知。

为了更好地搭建教师阅读交流的平台,我们把2013年教师阅读人数比较多的8本书,每本书都建立了一个主题帖,如《让我们向心理学借智慧吧——〈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书主题帖》《让我们一起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读书成就名师〉读书主题帖》《让我们一起做“有滋味”的教育人——〈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书主题帖》等。打破读书交流的时空局限,这样,也可以鼓励教师随时翻翻书,有心得体会可以及时在主题帖上交流。我们还想办法与作者取得联系,让作者写上作者寄语,这样也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如《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作者也经常发微博,因此,我们在论坛上发布了作者的微博地址,让教师可以与作者互动。因为论坛具有转发微博的功能,论坛上的内容可以及时发到微博上,这样的互动方式,让教师觉得更有新意。

3.读写结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育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为此,为让阅读发挥更大的效用,我们倡导教师读写结合,鼓励教师多写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学校把教师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的读书心得体会文章,纳入到教科研奖励范畴,奖励标准等同于论文。学校每年寒暑假均举行有奖读书征文,推选优秀征文参加各级读书征文比赛,或向教育报刊的阅读版推荐。

从2009年到2012年,我校连续四年在浙江省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组织奖,教师个人获奖人数四年总数为全宁波市之最。在2012年镇海区举行的首届教师读后感比赛中,全区共评出25篇优胜奖,我校就占了11篇。

通过读写结合,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有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李铮老师每年都在省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奖,2012年获得省一等奖,并有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在《中国教师报》发表。

谢小芸老师,2012年在省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连续多年在区学科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成为了宁波市特级带徒学员和宁波市卓越工程培养对象。

目前,国家正准备立法来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把阅读作为生活方式应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教师应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今后,我们将在推动教师阅读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教师们在阅读中更好地享受成长之乐,更好地成为全民阅读的先锋。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