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先生的教育思想(节选)

2014-03-13 05:14杨晓苍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学生

杨晓苍

胡先骕先生(1894—1968,江西新建人)是中国植物学科的老祖宗,他一生有九个第一:1.在留学期间,与人一起建立第一个中国现代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2.他是中国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之一,第一届评议员之一;3.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学校生物系——东南大学生物系,任主任;4.他以植物学家的资历,第一个创办国立中正大学,任首任校长;5.撰写了第一本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植物学》;6.第一个创导编写中国植物志,是《中国种子植物志属》的主要撰稿人;7.筹建了中国第一所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及静生生物调查所;8.筹建和创办了第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9.第一个发现中国植物的“活化石”水杉并命名。这九个“第一”,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位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大师。

抗战期间,日寇逼近后方,时任中正大学校长的胡先生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称:“日本倭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要说这些鬼子兵,就是日本天皇又奈我何?我与天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我们二人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学生物的,又是一个班;不同的是我的学习成绩比他好。”胡先生这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轻视、鄙视、蔑视的傲气,鼓舞了师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胡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有过专门的研究,发表过不少具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如1922年作《说今日教育之危机》,1925年作《东南大学与政党》《从留学问题与吾国教育之方针》《师范大学制评议》,1926年作《致熊纯如先生论改革赣省教育书》,1933年作《论博士考试》,1940年作《大学生所应抱之目的及进德修业之方针》《如何获得丰富快乐之人生》《精神之改造》,1944年作《战后改造南洋侨民教育之方略》,1945年作《教育之改造》,1946年作《思想之改造》《如何挽救当前之高等教育危机》,等等。这些文章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先生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之目的在教人适应生活之环境

他在《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就讲到,“教育之目的在教人如何增进其知能,修养其德性,以适应一切生活之环境,能达成此目的者为优良,不达成此目的者为恶劣教育”。什么是“生活”呢?他认为:“所谓生活乃包括人生之一切活动,包括谋生之知能,物质之需要,身体之发达,保健之方法,求偶生殖之本能,求知之欲望,情感之发泄,道德感与美感之满足,宗教伦理之信仰,德性之修养,政治社会之活动等等。此多方之活动若能平均发展,则为美满之人生。教育之目的,即在如何指导与训练个人,使人人皆能在生活之各方面尽量发展其潜能,以达到尽善尽美之域。”根据这个观点,他认为近代我国教育之弊端,主要是教育与生活脱节。清末虽废科举,兴学校,然科举之遗毒,直至今日而未泯,生徒之入学校,但为博及一资格而已,所学与生活截然为两事。而现行的教育制度,仿自欧西。“在低级学校所学之学科,仅为升入专门以上学校之预备,而与日常广义之生活无关系也,苟不能升学,则所学几全无用,苟能升入高等学校矣,生徒亦尽知修养其所专治之学科,对于个人德性之修养,或处世接物之道,从不知注意也。对于本国及世界之文化,素无所容心也。身受高等教育,而对于立国之政治经济原理,或本国现行之政制与法令,茫无所知也。盖除其所专门之学科外,几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一无所得,燕居之暇,无精神上之寄托,则饮酒赌博或放辟邪侈,言不及义而已。”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不是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吗?

胡先生对“生活”理解得如此广泛,他提出的教育内容也是十分丰富而全面的。他在《教育改造之要旨》中提出了12项:1.教育不可过于标准化;2.适应学生个性;3.培养高尚人格;4.建立宗教信仰;5.发展劳作教育;6.国民教育职业化;7.政治经济知识之培养;8.发展健康教育;9.求偶生殖与育儿知识之传授;10.女子教育之改进;11.重视美育;12.师范教育之改进。曾有人称他为“封建卫道士”。现在从他提出的教育内容来看,除德育观外,有些内容实际上是反封建主义的“国粹”。譬如他主张发展劳作教育,认为“我国古昔有一人生理想,即所谓两件事:读书耕田,一方劳动,一方劳心。如宁戚之饭牛,朱买臣之负薪,托尔斯泰之制皮鞋,甘地之纺织,此实为一种最高尚的理想;故以后各级学校宜极力提倡劳作与传授谋生之技能,使之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务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可独立谋生,在普通男女中学,亦必使学生学习一种职业,务使生徒习于劳苦,以能自食其力为荣,斯能矫正其数千年来错误之人生观矣”。这个观点不能不说是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彻底否定。

二、注重道德教育,反对功利主义

他在《说今日教育之危机》中说:“夫教育之陶冶人才,尝有二义:一为养成其治事治学之能力;二为养成其修身之志趣与习惯。”二者相较,后者更重要。“今日学校中一般课程乃术也,四维八德乃德也,有术而无德,不得为君子之儒,有德而无术,尚不失笃行之士焉。至今日至少每一大学生、于入大学时,即当立任天下之志,有以先知觉后知之心。斯之为立德,至于术则次要之事耳。”他在比较各国教育之利弊后认为,美国教育特色在注意实习与实验而轻视理论。其次是但求精专,不求广博。当时留学生“或欲为实业家,或欲为政治家,或欲为学问家,高视阔步,自命不凡者比比皆是,独无以道义相砥砺,圣贤相期许之风尚,盖功利主义中人已深矣”。因此,留学美国的越多,受实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愈深。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自“五四”运动以后,孔子变为众矢之的,似乎旧社会旧风俗之罪恶源,一切皆归之于孔子。他反对全盘西化,反对功利主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中国古代和外国的文化要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他在《思想之改造》一文中认为,由于历史造成的饥荒心理与个人主义,使中华民族沾染了许多恶德。首先他列举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即节俭、勤劳、刻苦、爱好和平、讲求伦理等。其次他详细列举人们思想中的种种恶德之表现:贪婪、残酷、缺乏同情心,舞弊、不忠实、纵欲、保守、缺乏生活力,缺乏正义感、缺乏智慧活动,缺乏求知欲、缺乏美感、缺乏宗教感、缺乏合作互助精神,不守法、不守秩序等等,希望加以彻底改造。胡先生高瞻远瞩,认为中华民族不仅要能适应生存于现今世界,还应领导世界创造更伟大之文化。承认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能赶上先进。中华民族有求善之良知,但追求真理之热情,当时则远不如欧西人士。中华民族过去饱经世故与忧患,创造精神备受压制,改造思想不能以恢复中华民族固有美德为满足,还要勇于追求真理,有所创造,要懂得享受真善美的生命。欲改造中华民族之思想,他说:“1.必使之寻求精神与物质之进步,认进步为可能而必需。2.必须了解自由与自治之重要。3.必须正确了解平等之意义,养成平等之信仰。4.必须守法和守秩序。总之,必须养成求知美与真善美并重之思想,则方能创造美满人生与崭新之现代文化。”他号召学生要向希腊人那样追求真善美,即真理的获得、美的欣赏、善的修养。

三、大学教育,既贵专精,尤贵宏通

他主张在大学求学不限于四年,应将专业课程修习之时间适当减少,而将自由选课之时间加多,同时规定学生除专业课程外,必须选习相当数量之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科学、美术的课程。尤其是高材生,应该鼓励修习两三门以上专业课程,因为“现今学问之范围极广,而淹贯宏通之人士,为国家社会所急需,故为求养成伟大的社会领袖人才,必须鼓励积年劬学之士也”。他在《留学问题与当前高等教育之方针》一文中以生物学为例,指出“学生之治生物学者,似有一种误解,以为但求尽习生物系所有之课程,即可成生物学名家,文史等陶冶人格与生物学无关之课程无论矣。德法文为治学之工具,亦鲜有愿学之者。拉丁文为治分类学必须之锁钥,学校既无此科,恐有之,亦非强迫之必不愿学也。治生物学者,常畏数学,然育种学与植物生理学乃须应用微积分。地史学为研究生物天演所必须之知识。地质学为土壤之根基,亦即生态学所倚赖。近日研究植物刺激性之大家,如印度之波塞博士,加拿大之布勒教授,皆极精于物理学者,近日植物营养学所应用者,全为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治生物学之学生,乃对此种种有关系之学科,皆不欲过问,但求治生物学,焉有大成之望乎?盖学生心目中只有‘专家’观念,遂不知即欲造成第一流之专家,须有广博之学问矣”。知识而言,但求专精,至今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通病,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受到过去苏联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深化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明白此道理,要有“希腊爱智之精神,宋儒‘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是标准”。

四、为经师人师者,始能作育英才

我国教育之不发达,良好师资之缺乏,实为主因。胡先生对教师的要求特别严格,他认为“大学教授必须学术宏通,品德高尚,可为青年表率者始得充任。盖必如古代所称为经师人师者,始能作育英才,使其生徒学问与品德皆受陶冶。其品德不足为青年师表者,虽有专门之学问,亦不得使之据最高学府之讲习,以免予青年以恶影响”。他在任中正大学校长期间,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有一天,文学院马博庵院长奉旨在周会中作专题报告,由于他事先准备不够充分,讲演的内容较为贫乏,胡校长听毕甚表不满,竟在依例作结论时当场毫不留情地加以指责:“想不到马院长不学无术,一至于此!”到下一个学年,马博庵即被解聘。

不仅是大学,胡先生对中小学教师也有严格要求,他认为“小学教员亦当以专治小学教育之师范大学毕业生充任之,今日之中等师范学校实为暂时过渡制”。对于师范教育,首先要着重伦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讲习,使今后各级学校之训育人员,非于伦理学与应用心理学有深造之人,不得充任。其次要讲授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各课程,非仅通常所谓的公民训育而已。最后,要在师范学校施以适当之广义之美育。盖美育能使人改变其人生观,养成高尚优美中正和平之人格,其变化气质之功效,有非语言所能形容者。“美育实为宗教与伦理教育之中介,欲一般人民美育发达,必须有富于美育之师资,与此心理建设,伦理教育有莫大之关系焉”。总之,这些观点对我们办好师范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都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五、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以十二年为目标

油画《杏岭群贤》中的胡先骕

受义务教育者,大多为农民之子弟,我国将来工业发达后,更有甚多之工人子弟,则将来百分之八十之国民学校为初级农民学校,百分之十之国民学校为初级工业学校。义务教育内容,一般之乡村学校,即以农业教育为主,用农业专家编撰课本,方能适用。我国土地广袤,天时地利,物产土宜,各地迥别,尤不宜一种课本,强行全国使用。宜编辑多种课本,以供不同农业、工业区域使用,尽量利用乡土教材,使教育能切合实际之环境。故编撰国民教育之课本,至少必须以现行之行省为单位,必使每一行省皆有其适用之国民学校教科书,则学生不致脱离实际生活,而盖亲切有味也。中等教育以多元为原则,而着重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之比例,应以能升入专科以上学校与不能继续升学之学生人数之比例为准,职业学校之数须远较普通高级中学为多。职业学校之规模应相当宏大,设备充足,师资上选,课程务切实际需要,学生毕业之后,即能就业营生,成为农工商各界有用之中级干部。各级学校可分五种:1.一般学校九年制,等于初小、高小、初中;2.高级中学三年制;3.职业学校三年制等于高中;4.师范学校三年制等于高中;大学四、五年制。胡先生特别指出高级中学之学生正在青春期,在此年龄,男女学生之生理与心理有显著不同之发展,女学生以有经常之生理周期,与男生一同受业,其课程之内容及分量亦宜有别。盖在女子中学,特宜重视生徒之生理与心理健康,及德性之修养,课程决不可过重,决不为知识牺牲未来人母之健康也。在普通高级女子中学中,宜加授若干家政课程,如育儿学、营养学、看护学、儿童心理学、烹饪学、裁缝学等,应能适应女子教育之需要焉。

胡先骕先生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步骤、教育内容、教育观点都有独特见解,于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