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师能力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兼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2014-03-14 06:24梁志星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机构中心

韩 雁,梁志星

(中国民航大学教务处,天津 300300)

高等院校教师能力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兼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韩 雁,梁志星

(中国民航大学教务处,天津 300300)

教师是影响高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能力发展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外高校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及实践成熟并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的理论研究稍显薄弱,但这一主题已引起各界的重视。2012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显示了国家对教师发展这一议题的关注。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从教师对能力发展的自发性和认同感,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设立以及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功能等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高校教师在整个大学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因此可以说教师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力量。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高校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能力、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需要高校制定特定的策略,扶持教师的发展。

1 外界对教师能力提出新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各国对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转型期。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转变,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③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④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上述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1 教师需面对多样化的学生

随着21世纪初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呈现出文化背景的复杂化和层次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提升,高校教师不得不审慎对待教学过程,在进行有效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意味着教师将担负更多的责任,即必须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塑造一个较为融洽的教学氛围。

1.2 教师需具备国际化视野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流动,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正以不可预期的速度加剧。查建中等人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危机提出了国际化战略,“要利用全球最优的工科生源和教育资源为全球市场培育工程技术人才,其核心是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1]。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必须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国际化视野。

1.3 教师需转变角色及定位

学分制的普遍实施对中国高校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部分高校教师知识及能力有所欠缺,知识面相对狭窄,教学能力和工程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学生自主选课,同时选修课程课堂质量下降又使得学生厌学,出现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降等问题”[2]。现代大学教育要求教师摒弃传统课堂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角色定位,由传统的课堂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者”等[3]。总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1.4 教师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有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工程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技术、社会和经济等各个层面,这在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应对这些21世纪的挑战问题上意义非凡”[4]。知识更替加快,社会快速发展对毕业生提出了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开发和更新课程,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纳入课程内容中。

虽然世界各国应对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所有高校教师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随着社会各界对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关注,教师能力发展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主题。

2 教师能力发展研究及实践

潘懋元教授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前者包括一切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相当于把大学教师摆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后者特指初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5]。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已不仅仅是刚入职教师的问题,其已成为所有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2.1 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实践,国外高校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考察和分析其采取的举措,可以得出较为有益的启示。

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第一个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于密执安大学和密执安州立大学[6],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才在美国高校普遍设立,这得益于其观念和理念的不断更新,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教师发展理论,包括“教师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传递知识的,必须在良师益友的点拨下可以掌握这些技巧,即使一些教师早熟早慧,也存在继续提升的空间”等[7]。大量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施晓光等人通过对名古屋大学的分析,对日本大学开展教师发展的进程等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指出:“日本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2005年是日本教师发展制度化发展的分水岭”,当前,日本大学的教师发展活动已蓬勃开展,并呈现出制度化和多样化的特点[8]。冉源懋对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自1969年昆士兰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至今,教师发展机构在大学中逐步得到重视,并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转型期3个阶段,截止2010年,38所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在促进和保障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9]。

总体来看,国外教师发展理念已趋成熟,并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大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

谢安邦教授2003年首次在国内提出教师发展的概念,并将其与国内的在职教师培训进行比较研究,他指出“教师发展包括全体教师,着眼于长远的个人素质,包括知识、能力、职业水平的提高,强调个人是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10]。胡锋吉分析认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具有3个重要的任务,“基于共同的教学发展愿景,将那些分散在各个基层学术组织、相互隔离、疏远的教师个体,组织成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全面建立教学专业发展的相关资源库,以便在适当的时机为教师提供发展性教学辅导,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就是要通过人事、资源、项目建设、教学等方面的协同促进合作的教师文化形成,以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指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以教学学术为理论范式,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目标,以发展性教学辅导为模式目标,以协同合作为路径目标展开建设”[11]。有学者对各高校所成立的发展中心的组织职能定位进行研究,其认为当前国内组织形态包括2种:①独立实体机构,此类教师发展中心具有独立的实体组织机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质量评估与研究工作,属于学术与教学服务机构;②多部门组织参与、挂靠某一组织部门的“虚体机构”,此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于某一机构,是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虚体组织”,主要职能是从事教师培训等工作[12]。陈德良等人对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观念先导、完善机制、名师引路、项目推动、健全机构”等5个方面的策略[13]。

基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为引导高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2012年7月教育部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最终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李红惠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申请陈述稿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示范中心呈现出“组织趋向矩阵式结构,下属科室设置数集中在4~5个,专职管理人员以5名为主,专家需求量大,教学名师最受关注”等共性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组织工作的顶层设计,避免机构虚置,警惕组织变异,重视专家队伍的管理”等[14]。从机构设置结构上,各高校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仅有8个学校设立了独立的机构,16个学校将中心挂靠在教务处或人事处等;从中心负责人而言,仅有5所学校设置了专职的中心负责人,19所高校的中心由校领导或教务处、教育研究院院长作为兼职,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设立了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对中心进行管理,如表1所示。

3 转型期的教师能力发展策略

教师发展有多种形式和途径,这里主要从3个方面介绍高校内部的发展策略,包括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认同感、教师发展机构的设立及功能发挥。

表1 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机构设置特点Tab.1 Structure of National 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

3.1 提高教师对能力发展的自发性和认同感

教师能力发展的核心主体是教师,因此必须提升教师对能力发展的认同感,这包括3个方面:①教师要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教师都要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新的社会前景以及不断发生改变的学生群体,同时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等高校职责,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帮助其轻松面对变革,而且关系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②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活动是可以通过学习实现的。不少教师有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教学能力属于天生具备,而不是后天习得。这种观念将会阻碍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定要在教师中培养如下的教学能力,即“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与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的选用能力,教学要素的整合与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沟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并提高[15]。③要鼓励教师参与教师发展管理。促进高校教师认同感,提高教师参与度,在教师发展策略支持等方面发挥教师的作用。

3.2 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设立

机构的结构体系及人员配制对其功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从现有机构来看,存在着挂靠与独立2种形式,从人员配备来看,一般由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共同组成,专职人员一般为管理人员,兼职人员是学校内外的特聘专家,其中教学名师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从机构的重要性来看,教师的发展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等多个机构,因此挂靠在某一单位并不利于其开展工作,所以设立独立的机构有利于工作的协调开展。从系统角度来看,机构的设立要考虑几个层面:①横向层面,机构要与多个行政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实现协同合作,实现横向的桥梁的作用;②纵向层面,机构要考虑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层面的教师发展机构设立是一种必然,但是对于学院层面要设立相应的对接机构,实现纵向体系的完整性;③学科及专业之间,机构要将不同的学科及专业连接起来,形成综合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体系。

3.3 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功能

机构的核心功能是推动教师的发展,主要途径是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这一点在30个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的陈述稿中也得以验证。从实践来看,高校一般是将人事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部门等机构已经具备的部分功能进行了整合。再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发挥新的功能,包括3个方面:

1)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D.克斯1990年在迈阿密大学创建了全校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他指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所在学校的教学与学习文化,可以有效联结课堂和校园、学生和教师,并对教学基金的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16],目前学习共同体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2)行动研究小组 教学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门科学,而作为实施教学行为的教师,应当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组建行动研究小组,探索重要的教学问题,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收集数据、指导实践等环节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最终小组成员将从中获益。

3)教学方法创新平台 当前教学过程逐渐由传统的讲课为主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进行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包括“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学习”、“基于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为教师之间提供平台,对各自的教学方法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使教师对自己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和交流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享方法创新带来的果实。

上述提出了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几方面策略,这些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几个标准,才能实现其有效性。第一,得到参与教师的真正认同,教师认为上述策略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并能成为其发展的跳板,且值得教师投入精力和时间;第二,教师发展策略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根据需求的转变而不断加以调整并适应;第三,教师发展策略的最终目标是挖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而不是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限制。

4 结语

大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该系统中的每一个组织成员,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大学教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系统里的重要成员,只有了解并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质量上来说,“大学教师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质量以及这些院校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格外重要,政策制定者与院校领导者不能忽视教师的这种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7]。总之,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重要的转型期,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基于高等教育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

[1]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9.

[2]韩 雁,梁志星.我国高校学分制本土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3-15.

[3]曹淼孙,梁志星.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角色转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88-91.

[4]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发展的问题挑战和机遇[M].王孙禺,雷环,张志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445.

[5]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23-26.

[6]李 玲.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6(6):66-70.

[7]林 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30-34,50.

[8]施晓光,夏目達也.日本“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名古屋大学的个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79-85,112.

[9]冉源懋.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3):45-48.

[10]谢安邦.自我发展规范管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民办教育研究,2004,3(2):31-35.

[11]胡锋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思考与策略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3):73-74,61.

[12]曹琦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职能定位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91-92.

[13]陈德良,周 萍.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47-49.

[14]李红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建设趋势研究——以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陈述稿为分析样本[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29-33.

[15]张忠华,李婷婷.论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策略——基于实证的结论与逻辑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4):51-55.

[16]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6.

[17]戴维·查普曼,安奥斯汀.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环境变迁与大学的回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4.

(责任编辑:黄 月)

Trend and strategy of college teachers'capac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Teacher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HAN Yan,LIANG Zhi-xing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CAUC,Tianjin 300300,China)

As a key factor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teach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college competitiveness.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abroad on college teacher development have been comparatively mature and have formed a perfect system.However,related studies in China seem slightly weaker. Recently,this subject has arouse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ves;in July 2012,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pproved 30‘Twelfth Five Year'National Teacher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s,showing the government's deeply concern about this subject.By comparing related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in and abroad,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b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spontaneity and sense of identity of teachers,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capacity developing institutions and the function of such instit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capacity;developing strategy

G645

:A

:1674-5590(2014)06-0052-04

2013-09-01;

:2014-03-1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1ZD002);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CEXII4015)

韩雁(1964—),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机构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