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蛙》的生命价值

2014-03-18 07:10丛扬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2期
关键词:小狮子姑姑莫言

⊙丛扬[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00]

莫言研究

试论《蛙》的生命价值

⊙丛扬[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00]

《蛙》讲述的是一部计划生育的历史,小说描写了各种女性的命运,尤其是主人公万心(姑姑),由送子娘娘到国家强制力的执行者,再到内心觉醒忏悔者的转变过程,本文将深入研究那一时期女性的内心世界,探讨她们不顾一切坚持生育的意义所在,感受生命的价值。

《蛙》女性命运万心生命价值

中国有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繁衍后代,自古就是一项民生大计。古代女子十三岁若未出嫁,便是父兄之过,严重时还要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在古代战乱频仍,如果不及时补充兵力,那么这个国家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迟早是要灭亡的。从男权社会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在两性中,男性地位的重要性,“无后为大”中的“后”指男性子嗣,因此,长久以来,男人是“顶梁柱”。即使是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老一辈人眼中,仍然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基于这一思想,以计划生育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蛙》。《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时期,民间对生育的崇拜,而官方对生育的控制,是一部生育的历史。

《蛙》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夫妻在生完女儿后,仍要违背国家政策,费尽心思地再次怀孕,这就是对“无后为大”的最好印证。作者写张拳的老婆宁愿跳河也不去做人流的场景,王胆挺着大肚子乘竹筏逃跑的情景,都是在说明中国人从骨子里受到传统思想的熏陶——重男轻女。文中描写了许多奋不顾身的母亲形象,为了能够生儿育女,她们偷着生、逃着生,躲着生,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国家的政策,她们为了生命能延续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读者。这体现的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育至上的理念,人们继承了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精神,对生育的重视,人们崇拜那种原始自然的结合方式以及孕育生命的状态。“《蛙》是因为人物而产生灵感和激情,也是把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命运作为最根本的追求。”①以下笔者将从王仁美、小狮子、姑姑等人的人生经历,来探讨《蛙》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所表现的生命价值以及它所传递的生命意义。

一、王仁美——生命的坟墓

王仁美是文中“我”(蝌蚪)的妻子,曾像姑姑索要生双胞胎的灵药。“姑姑,那您就该把那种生双胞胎的药给我配了,我给咱老万家多生一个好后代。”②不论迷信也好,还是真实也罢。在那个年代,人们渴望生命降临,人们盼望生命孕育,人们期待生命延续。求子心切的王仁美违背国家政策,尽管她再次怀孕了,但不幸也紧随其后。姑姑等人通过威逼恐吓的办法,无情地把王仁美送上了手术台,结果一尸两命。正是一种人为的强制力,去控制、逼迫母亲们去流产,才发生这血淋淋的惨案。文中母亲与姑姑对话时候,“姑姑气愤地说:‘毛主席说,人类应该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增长。’我母亲摇摇头,说:‘自古到今,生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人一辈子生几个孩子都是命中注定的,这还用得着你们计划?’”③生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同时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早在原始社会,人类面临高死亡率、低存活率的现实,必须争取高生产率,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马克思说:“因为像其他动物一样,人的繁殖自然同其生存资料相适应,所以对食物总是有或大或小的需求。”④而现如今,人口剧增,生产资料不足,若不控制,社会将无力承担,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这里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计划生育政策应不应该,公平不公平,而是为什么在一系列的明文禁止中,还有那么多热衷于繁衍子孙的人们。有学者认为:“《蛙》的要旨不是评述这一‘国策’(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而是致力于表现个体人格、人性、情感、生命、灵魂在奇特的语境:比如严苛的政治文化禁忌,比如国家意志与民间理论下的矛盾畸变和冲突。”⑤王仁美死后,蝌蚪伤心欲绝,可没过多久他又娶了第二个妻子——小狮子,在与她的新婚之夜时,本能地结合在一起,可却无耻地说:“狮子,我觉得跟你比跟王仁美更像夫妻。”这里,我们意识到,蝌蚪是自私的,他有人性自私的一面,同时,他也有动物性的一面。王仁美在这段婚姻扮演的角色是悲哀的,她为了婆家能传宗接代,再次怀孕,结果死在手术台上,是伊人已去的悲哀。笔者认为,王仁美突显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态度,渴望新生,传承的是生命的精神,但她本身也走入了生命的坟墓。

二、小狮子——生命的卑微

文中的小狮子跟随姑姑多年,她们曾一起执行计划生育,使无数生命夭折。在成为蝌蚪的妻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一门心思想做母亲,可是已经过了生儿育女的年纪,心灵开始萌生了忏悔,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残忍,扼杀了无数生命。此时的小狮子已经回归到一个正常女人的范围内,原始的那种母爱开始泛滥,而最终以非常人的手段(代孕),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具有戏剧性的是代孕的人则是被她当年强行引产而顽强存活下来的孩子——陈眉,她曾经给予陈眉视如己出的关爱,一系列的灾难击垮了陈眉活下去的信心,火灾后陈眉被毁容,生活对于她本身就是沉重的打击,但要强的她为了替父还债,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为人代孕,让她代孕的人竟是当年抱过她、爱过他的小狮子,这里的安排并非是偶然的,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更为滑稽的是,文中的“我”(蝌蚪),本来感觉让自己好朋友的女儿代孕是可耻的,但是他内心又是挣扎的。马克思说:“国民要想在精神方面更自由的发展,就不应该在当自己肉体需要的奴隶,自己肉体的奴仆。”⑥他想起当年他为了仕途千方百计地配合姑姑使仁美流产。“我把陈眉所生的孩子想象为那个夭折的婴儿的投胎转世,不过是自我安慰。”⑦他是想借陈眉腹中的孩子的降生来替他的内心赎罪,有着轮回的意味。陈眉怀胎十月,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终于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但在她完成代孕使命后,小狮子无情地剥夺了她做母亲的奢望。小狮子从对陈眉小时候的关爱到长大后的逼迫,再到决绝地剥夺其母爱的权利,使陈眉痛彻心扉。我们不禁反思:人是利己的,雪中送炭的情况少之又少。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作者这样塑造陈眉的悲剧形象,将人性的丑陋、自私体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小狮子由一个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母性意识开始觉醒,人类最初的生殖渴望凸现出来,在牛蛙养殖场的背后,竟然孕育了她名义上的孩子,这一切是作者刻意的安排,表现出生命的强劲与震撼力。但是,透观这一切,笔者认为,小狮子始终是卑微的,她曾是姑姑的追随者,即使她强行做了母亲,毕竟血浓于水,不择手段的背后终究是痛苦的,因此她的生命也是卑微的。

三、姑姑——心灵的忏悔者

同样,作者安排姑姑嫁给了泥塑大师郝大手,“姑姑将手中的泥娃娃,放置在最后一个空格里,然后,退后一步,在房间正中的一个小小的供桌前,点燃了三炷香,跪下,双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词。”⑧姑姑通过为郝大手的泥人取名字,精心摆放,完成一次精神救赎,仿佛像是对她亲手杀死的幼小生命体的一次纪念,一次祷告,一次超度!姑姑晚年夜晚失眠,总能听到青蛙的叫声,只有忍着,熬着,生不如死着。“死不是一个赎罪的方式,善行也不是,忏悔的最好方式就是熬着,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⑨佛家有云:“罪从心起从心忏,罪欲灭时心欲灭,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晚年姑姑的心理发生了巨大转变,她渴望通过泥娃娃而达到救赎,她内心世界在坍塌,她后悔伤害了太多无辜的生命,她后悔给太多家庭带来了痛苦,她的心也开始变得柔软起来,当恶念散尽时,便是真正的忏悔了。姑姑回归到了母性的本位上,不在一味专注于强制,而是开始将心扉打开,用心感受生命所带来的美,感受生命的张力。“感觉能力就是生命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生命机能引起来的,生命本身也就是感觉能力。”⑩生命是能够用心感受的,其本身就有价值,在作者的内心深处,是肯定生命,亦是热爱生命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断传承延续;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尊重、理解和包容。晚年的姑姑是心灵的忏悔者,同时也是生命的忏悔者。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女性承载延续种族,繁衍人口的重责。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冥冥之中有种巨大的自然推动力,使人们不失时机地、不遗余力地将生命传承下去,并展现出惊人的速度,以此彰显人类繁衍生命的真诚与渴望。生命在这里表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生机,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

①莫言.姑姑的故事可以写了[J].南方周末,2010(2).

②③⑦⑧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87,56,281,270.

④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3,8.

⑤梁振华.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的虚幻——莫言《蛙》阅读札记[J].中华图书评论,2010(4).

⑨傅小平,莫言.谁都有自己的高密东北乡[J].黄河文学,2010(7).

⑩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李泽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3.

作者:丛扬,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小狮子姑姑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可爱的小狮子
军旅雅士
小狮子
姑姑出嫁了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