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中的“义举”溯源

2014-03-18 07:10施伟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
名作欣赏 2014年32期
关键词:魏忠贤百姓苏州

⊙施伟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

《五人墓碑记》中的“义举”溯源

⊙施伟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

张的《五人墓碑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阉党魏忠贤之流英勇抗争的事迹,歌颂了颜佩韦等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五人的行为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阉党把持朝政,激发百姓的怨恨到奋起抗争,东林党人觉悟,并引导百姓反抗阉党,从而达到自省和救赎。

探究《五人墓碑记》义举溯源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古街水巷、吴侬软语、锦绣园林和俯拾皆是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遗迹:葬着吴王阖闾的巍巍虎丘塔、夜半钟声的寒山寺、风流不羁的唐伯虎居住的桃花坞……坐落在七里山塘的五人墓更是中学课本中张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的遗址。很多人因课文而心向往之:一座黑瓦白墙的祠堂,门口上方有石刻“五人之墓”,从门口进去迎面立着三米多高的石碑——“五人之墓”,后面一座长方形的大墓十分引人注目,墓前并排竖着五块小牌,铭刻着五位死者的名字: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和周文元。

据文献记载,崇祯七年,苏州士大夫参加五人墓修建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清代题咏五义士的诗篇不一而足,明末苏州人林云凤《五人墓》就是其中一篇。王士祯的《五人墓》诗亦云:“流连虎丘游,宛转山塘路。墓门映回波,英灵此中聚。……”明末清初戏曲家李玉据此写了《清忠谱传奇》。京剧有一出《五人义》,也是取材于此。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文章开头就阐述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原因是“蓼洲周公之被逮”。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五位“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市民为了正义而献身的精神。“蓼洲周公”为何“被逮”?苏州市民为何暴动?五人为何挺身而出?追根溯源,了解当时的背景,分析当时的事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教益。

五人埋骨处,客过每停舟。

姓氏闻高阙,精灵傍虎丘。

宦官应敛迹,缇骑尚含愁。

若不锋端死,空成侠少游。

——(明)林云凤《五人墓》①

一、积怨与义愤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肆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增加税赋,竭力榨取、掠夺民脂。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当时江南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百姓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阉党把持朝政,东林党人的抗争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百姓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百姓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二、挣扎与抗争

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掌管人事大权,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他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百姓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即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1625),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告假闲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大中“周旋累日”②,还把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周顺昌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东厂缇骑报告给了魏忠贤,周顺昌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魏忠贤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周顺昌被捕时,百姓万余人尾随抗议。“天启六年丙寅,锦衣卫掌堂田尔耕遣官旗张应龙等六十余人分拿公等。甫出门,百姓号冤聚送者已达百人。聚益众,一日四五遣,然远近闻风相继至愈多,皆言:‘吏部清忠亮节,何罪!’顷,巡抚毛一鹭等至,百姓执香伏地,号呼之声,如奔雷泻川,轰轰不辨一语。旗尉文之炳等妄自尊大,不察民情,持械击百姓,且厉声问:‘东厂严旨逮官,乃容鼠辈置喙!’百姓颜佩韦等闻之,还问曰:‘尔言东厂逮官,则此旨出魏监耶?’诸旗虎面豹声:‘速剜若舌!旨出东厂,将如何?’佩韦等不胜愤,振臂大呼:‘吾辈谓天子诏耳,东厂何得逮官?’首击之炳,百姓从者千计,以伞柄击缇骑。兵备张孝等,甚得民心,再三晓谕,至夜分,百姓始散去。”③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市民反抗阉党抓人。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缇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缇骑扭打了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阉党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币达十个月之久。百姓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百姓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建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五人”被杀后,“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其中所说的“贤士大夫”就是吴因之。五人被杀后,吴因之出重金秘密地买下了五人的头,装入木匣,埋在城内王洗马巷住宅的花坛里,第二年,五人狱得昭雪,吴因之就将五人头颅移至山塘街,与他们的尸体合葬。为修建墓园,参加义助者有吴因之、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现在墓园门厅内,还立有五人之一的杨念如侄女出资镌刻的《五人义助疏碑》,上面列出了54位捐资人名单,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东林党人或亲东林的人士。

三、自省与救赎

明代晚期江南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天启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派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明代东林党人的反阉党斗争也愈加激烈。

东林党面对阉党的迫害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暗中组织领导了反阉党的斗争。此次苏州市民的暴动正如文中所说:“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其中“吾社”就是复社的前身应社,“行为士先者”,即是领导暴动的应社骨干杨廷枢和文震亨等人,杨廷枢是应社元老,地位仅次于张溥和张采,文震亨和他的哥哥文震孟都是一时俊杰,也是复社的中坚,文氏兄弟的曾祖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之一的文征明。

本文作者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其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我们不难看到东林党人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突出,从头至尾,全程参与。从事件发生到酿成暴动,进行缮后,请命修墓,捐资修墓,到著书立说,到处都能看到东林党人的身影。

被抓捕的和反抗行动的骨干都是东林党人,很显然,这是一次有组织的对抗,东林党是这次事件的幕后推手,其目的就是通过制造市民暴动,吓阻朝廷抓捕东林党人。正如张溥在文中所说:“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代末年苏州五义士的行为是一次江南士大夫成功推动的抗议阉党的活动,对他们而言,维护正义,义不容辞;坚守正义,义无反顾;弘扬正义,义薄云天。苏州没有受过诗书熏陶的平民百姓也以他们的质朴、大义凛然站在反抗强暴的前列。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这五位出生于编伍的普通市民,激于义愤,勇敢反抗,临危不惧,敢于担当,视死如归,最后英雄就义,他们这种对于正义的义无反顾的坚守有力地打击了阉党的嚣张气焰,也加速了阉党彻底垮台的步伐。而声张正义的五人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墓碑上。他们的行为有着良善心灵的本能冲动,也是出于正直人格的道德维护,是质朴人生的率真举动,是人生经历的善行积累。生活本身也是一部教科书,他们从生活这部书中读懂了正义的内涵和价值。一旦生活中出现了邪恶和正义的冲突,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加入了维护正义的行列,因此也可以看出明朝末年苏州的社会风尚是惩恶扬善的,苏州这场反阉党的暴动,正是以五人为代表的苏州百姓的道德观中善良、正直、勇敢、侠义、淳朴等传统美德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于东林党和五义士来说也许也是一种人生的自省和救赎。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的《清忠谱》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剧本就是以周顺昌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刚毅果敢、大义凛然、忠贞不阿的悲剧英雄形象。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塑造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位下层市民的英雄形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并欣赏到出现在舞台上的五人的思想性格,认识到五人义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思想基础,与其性格、精神品质紧密相关的。五人义举不是孤立的,看戏剧中苏州市民的反映就是如此。五人就义时,人民“怒气高千丈”,“乱纷纷万千人,流涕道旁”,并赞扬他们“侠肠一片”“热血淋漓”“义风千古”。这就是义举表现在五人激于义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完美结合。

①林云凤,明代长州(江苏苏州)人。诗的意思为:在埋葬五义士的地方,过往的客人都停船凭吊。义士的姓名被朝廷表彰,英灵永在虎丘旁。他们的正义行为使宦官收敛劣迹,缇骑们也心有余悸。若不是为正义而牺牲,五义士也不过空自成为普通的游侠之士。

②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③选自明末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

[1]柳青.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0(7).

[2]张玉连.求生舍身皆是“义”——文天祥与“五人”的“义”之比较[J].中学语文(下旬),2010(9).

[3]李文华.《五人墓碑记》简析[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11).

[4]曹茂昌.《五人墓碑记》中几组隐藏对比[J].中学语文教学,2013(7).

[5]张正耀.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五人墓碑记》写作背景辨正[J].语文学习,2014(5).

作者:施伟萍,文学学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教授,研究方向:吴文化人物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魏忠贤百姓苏州
九千岁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不让百姓撇嘴骂
不负百姓
林语堂的预言
百姓看家“风”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