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的现状与构建

2014-03-20 15:42周良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评教评价

周良发

(安徽理工大学思政部,安徽淮南 232007)

【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的现状与构建

周良发

(安徽理工大学思政部,安徽淮南 232007)

作为一种面向教师的管理制度,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更新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校得到了普遍应用,甚至有些高校将其作为职称评定的一项考核指标。学生评教机制的广泛推行,总的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评教主体的随意性、评教形式的单一性、评教内容的滞后性、评教指标的绝对化以及评教结果的低效性。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构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开始推行学生评教机制。90年代后期,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评价的不断变化,学生评教日益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项考核指标。由于高校管理部门对学生评教结果的重视,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即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也逐渐盛行起来。在这些探讨与研究的背后,体现的是公众对高校教学的深切期待,而这种期待实质上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强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公众的这份期待,实在有必要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评教机制进行深入审视和剖析。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兴起

国外高校评教体系兴起于20世纪初,1915年美国普渡大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关于教学评价的学生问卷。相比而言,我国高校实施评教机制则是晚近以来的事。1985年,中央首次提出在高校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估。虽说至今尚不足30年,但学生评教活动却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且逐步走向正规化。学生评教何以发展迅速,个中缘由令人深思,笔者近身揣摩,概为三点: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紧跟时代步伐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倘要适应这种形势,高等教育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便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识于此,高校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重教”向现代的“重学”转变,教育主体由传统的“老师”向现代的“学生”转变。唯其如此,高等教育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学生评教机制的实行显然有助于高校教学模式的更新。

(二)教育改革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不但毛入学率逐年提高,而且教育体制、收费制度也开始变革。[1]176由于毛入学率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是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反而成为高校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消费者。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直接影响到生源问题。基于这种情形,高校不仅要对政府和社会负责,更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消费者观念的介入,遂使高校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监督与评价有了合法性依据。

(三)教学改革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感受最深。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及由此呈现出来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切身体会。由此决定了学生评教比其他方式更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评价标准科学合理、评价过程客观真实,那么学生评教的结果自然能够成为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在此意义上,学生评教可以推促高校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有兴趣、有意识参与教学评估活动,从而有序地完成评教工作。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高校广泛推行学生评教机制尚有其他原因,比如学生评教可以监控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控制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学生参与教学评估无疑起到督促作用。又如学生评教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但缺乏足够的教学胜任力。学生的全程参与和监督,无疑使青年教师能够提升其教学水平,早日胜任教学工作。

二、学生评教机制的现状

查阅学术期刊网,以《学生评教》为篇名的文章达943篇。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宏观分析,笔者发现大多学者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是客观和可信的,因而对评教机制持肯定态度;部分学者则对学生评教提出质疑,认为此举不仅无法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权威。笔者充分肯定学生评教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完全漠视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具体来说,目前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评教主体的随意性、评教形式的单一性、评教内容的滞后性、评教指标的绝对化以及评教结果的无效性。

(一)评教主体的随意性

所谓评教主体就是指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评教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授课教师的教学情绪,因此他们的行为至关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以及缺乏激励机制,大多学生进行评教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如下:其一,从情感出发。学生从情感出发,以自己与教师关系的远近来进行评价:与自己关系融洽的教师,学生自然选择高分;相反,与自己关系冷漠的教师,学生自然选择低分。其二,凭印象给分。学生评教时不是严格遵循评教内容,而是把个人的喜好带入评价中,凭籍自身对任课教师的个性、风格以及衣着为依据来评定教学效果。由此造成评价失实,当然在所难免。其三,带功利目的。学生带着功利目的来评定某门课程教学的好坏:对学生要求不严,考试题目不难的教师,学生通常给予高分;反之,对学生要求严格,考试题目较难的教师,学生往往给予低分。其四,代别人评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没有亲自上网进行评教,而是请同学代劳。帮忙评教的同学自然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对每位教师进行评价,其结果无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其五,辅导员干预。有些高校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晋升和奖惩的主要依据,所以有的教师竟然请求辅导员干预学生评估。虽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何况有些学生未必配合,但这种做法毕竟有欠公允。

(二)评教形式的单一性

关于评教形式,目前多数高校采取等级评价表,即每个评价栏目设A、B、C、D四个等级,由学生依次逐个打分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评价表由教学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其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大量信息,评教结果也便于统计、分析和保存,[2]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时间紧迫。由于高校大都采用网上评教模式,学生登陆网页到评教结束时间往往不会太长。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十多项指标的判定,很多学生难以认真考虑以致结果不尽客观。二是缺乏交流。在评教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各门任课教师,而是一份评教表。由于无法与评教对象(任课教师)展开交流,学生很难进行精确判断。三是缺少关怀。尽管各个高校情况不同,但评教活动一般都在特定时期内完成。在此期间,主管部门很少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思考,更不要说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四是形式单一。作为学生评教的对象,教师的课堂表现无疑决定了评教结果。可教师之间也存在差异:有的善于课堂讲授,有的不善语言表达;有的与学生融成一片,有的与学生保持距离;有的热爱课堂教学,有的倾心学术研究。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形式单一的评价表根本不能确切地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

(三)评教内容的滞后性

就现有的高校学生评教体系来看,大多采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师表形象四大板块16小项加以考核。细细品鉴这些指标,可以清晰地发现它对教师作了如下要求:是否维护了有序的课堂纪律,是否遵守了常规的教学程序,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对现代大学教学应有的内容甚少涉及,不能充分反映大学教学的个性化倾向,这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二致。勿庸讳言,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存在一些共同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但现代大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更在于陶养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陈寅恪语)。如果教师被滞后的评教内容所束缚,那么就难以在课堂上尽情联想、自由发挥,适时补充最新科研成果,更不要说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了。

(四)评教指标的绝对化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一表多课”的评价模式。平心而论,这种绝对同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反映高校教学的共性特征,但无形中却忽视了各类专业课程的个性要求。不同高校(如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高职类)、不同专业(如文、理、工、医、农、林、经、管、艺)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的侧重知识讲授,有的倾向实践教学,有的凭借现代技术,有的需要传统板书。即便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公共类、公共基础类、必修课、选修课),也有不同的认识规律,学生重视的程度和学习的兴趣自然迥然有异。所以,对于个性鲜明的课程教学的评估应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才能取得客观公正的评教结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如此强调大学课程的多样性,但绝不抹煞各类课程的共通性。哲学上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处理好课程的个性有助于明晰其共性。故而,在评教指标的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课程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于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衔接点。

(五)评教结果的无效性

学生参与教学评估一方面可以监控教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反思教学情况,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学生评教的基本目标。可问题是,目前很多高校对评教结果的处理方式缺乏有效性。有的高校直接将评教结果网上公布(如山东大学),有的高校以学生评教影响教师晋级(如南京大学),有的高校以评教结果决定教师课酬(如武汉大学)[3],而绝大多数高校则将评教结果归入教学档案束之高阁,更别说得到及时反馈和客观调控了。如此以来,学生评教就失去了有效性。倘若这种局势得不到扭转,那么学生评教必将流于形式,不仅削弱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减少监管教师的执行力,更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学评估的主导人和组织者,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既要对评教结果好的教师给予表彰,以肯定其教学的积极作用;又要与评教结果差的教师沟通和交流,以更正其教学的不妥之处。

三、高校评教机制的构建

当前高校的学生评教机制表面上民主公正,实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教师被动接受。这种管理者主导的评价体系,不仅弱化了教师的权威性,还忽略了教师应有的自主性。基于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笔者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评价体系科学化

评价体系科学与否,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为此,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同类高校同样专业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地方配套教材为辅,那么教学大纲也相差无几,但学生评教却采取内容各异的模式。高校在设计和完善评价体系时完全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开发一些更加科学规范的评教体系。同时,借鉴国外高校的学生评教体系。作为第一个开展学生评教的美国,在近百年的评教史上无疑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或者说“学生消费者至上”),这是高校注重和保障学生权利的管理哲学。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生评教成为北美高校广泛使用的教学评估方式。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美国93%的高校采用学生评教,而到1997年,近98%的高校采用这种体系,另外2%的大学也在考虑中。[4]既然“消费者”观念在美国高校学生评估中成绩显著,那么,对我国高校的评教体系的科学化也大有裨益。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估,仅凭学生的评教远远不够,应当积极拓宽评价渠道,多向度、多层面地开展评教活动。依笔者之见,基于不同的权重比例,高校可以尝试评教主体的多元化。当前高校适宜采用五元评价模式,即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和督导评价,评价权重分别为学生40%、同行20%、自评10%、领导10%、督导20%。学生由于全程参与教学,能够动态地感知教师的教学状况,评教比例理应最高;同行对教学的内容比较熟悉,对难易程度比较了解,因而评教的结果也是客观公正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将历次教学进行比较和分析,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领导未必熟知教学内容,但可以宏观审视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给予一个合理的评价;高校教学督导组的成员大多由退休教师构成,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评价的数据自然值得重视。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目前高校基本上采取学生网上评教。然而这种单一的评教模式显然无法真切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此,可以将传统评教与现代评教结合、网上评教与书面评教统一,力求开展多样化评价形式。其具体做法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来确定多样的评教模式:学生书面评价、学生座谈评价、学生成绩检验、网上教学评估。作为传统的评价模式,书面评价以相关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作答可以获得比较深刻的评价信息;学生座谈评价由教学管理人员主持,由全体学生或者学生代表畅谈,可以广泛收集教师和相关课程信息做出定性的教学评价;学生成绩检验即通过学生的成绩来测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尽管它不是唯一标准,却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教学水平;而网上教学评估则是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虽说学生评教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但它能够消除学生的顾虑,进行自由评价。限于精力和时间,高校一般很难同时进行四种形式的评价,这里只是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不过,为了使学生评教更加公平公正,高校管理者至少选择其中的两种形式,或者以一种形式为主,另外形式作为参考。

(四)评价功能正态化

高校开展学生评教意义何在?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题,它关系到评价存在的合法性。然而从当前学生评教结果的实际操作来看,管理者大多具有浓厚的功利取向,即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检测标杆,而检测结果则往往以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平心而论,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也未尝不可,但将其当成唯一标杆显然不妥。孰不知,这种“功利性”强调到了极端,会有很大的弊病,尤其对于人文学科教师而言,可能限制其学术视野,也可能影响其治学旨趣,更可能消解其本该承担的社会关怀,进而从心理上和文化上淡漠了师生关系。进一步说,倘若高校把评教结果作用于教师的人事决策(如聘任、晋级),则直接背离了学生评教之初衷,因为它忽视了评教乃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本真目标。为此,构建科学的评教体系就要转变这种价值取向——由单纯的激励性转向发展性,使评价功能正态化。所谓发展性,这里是指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评教具有诊断和导向功能,可以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正如斯弗尔比姆索所说:“评价最终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5]至于如何改进,则因时因地因校因人而异,但前提条件是一定要从观念上转变过来,从道德的立场、伦理的角度与人文的情怀来审视学生评教,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评教氛围。

综上所述,评教机制应当改进的地方远非这些方面所能概括,构建科学合理的评教机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比如,评教机制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因为在缺乏弹性的评教机制中,学生评教往往与管理者、授课教师之间产生直接的紧张冲突。又如,评教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无论是主管者还是辅导员,首先要宣传到位,其次让学生准备,再者要材料充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构建和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尚不够,倘要取得客观翔实的评教结果,还需要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认真对待。基于学生评教的结果,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尚需时间得出更为明确的判定。不可否认,学生评教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影响评教结果。但笔者仍然坚信,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估体系一个行之有效的参考数据,经过科学合理的构建与完善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是在使用学生评教结果时,管理者必须谨慎对待,尤其是分数折算时因精确度可能造成的结果偏差。[5]唯其如此,学生评教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以实现职业幸福的目标。

[1]朱新秤,潘东明.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与督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军海,李仁杰,王建栋.高等学校学生评教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2):82-85.

[3]毛丰付.学生评教,偏差几何——对某校学生评教的数据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87-91.

[4]孟凡.论大学生评教制度的合法性依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65-170.

[5]刘岗,田静.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147.

【责任编辑 孙广才】

On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Liang-fa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7,China)

As a teacher management system,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new the teaching concept.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ven some universities as an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titles.Generally speaking,the effect is good,but there are a few deficiencies and flaws such as arbitrariness,single approach,delayed evaluation content,absolute index and some evaluation invalid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construct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teaching mechanis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chanism;situation;construction

G647

A

1009-5128(2014)04-0005-04

2013-10-16

安徽理工大学教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

周良发(1979—),男,安徽六安人,安徽理工大学思政部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评教评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晨课改进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