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2014-03-20 15:42赵爱荣张有龙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师范院校教师职业

赵爱荣,张有龙,2

(1.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赵爱荣1,张有龙1,2

(1.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在德国,高素质的教师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探究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主要在于: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严格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和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目前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推动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

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德国是世界上开展教师教育比较早的国家,也是当前教师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的教师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探讨,以对我国当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探讨

1.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在德国,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也正因为此,使得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德国的教师被确认为是国家公务员,与雇员、工人相比,国家公务员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终身任职,不受解聘的威胁。而职员和工人则需要工作15年以上,且年满40周岁,才享有不被解雇的权利。对于拥有较高失业率的德国来讲,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是很多人期盼的。此外,从行政上讲,德国的公务员又被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档次,大学和完全中学的教师属于高级公务员系列,中小学教师属于中级系列。由此可以看出,德国教师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同时,他们的经济待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据德国政府的相关统计显示,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是国内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德国中学教师的人均年收入超过45 000欧元,与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员工的人均年收入相当。因此,和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属于“中高收入阶层”。[1]即使是与其他公务员的工资相比,教师的工资也是比较高的。根据联邦《薪金法》的规定,德国公务员的工资系列分为A级、B级和C 级,德国A级工资系列共分16个等级,1~8级为普通公务员和初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9~12级为中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13~16级为高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般教师可享受10~14级的工资待遇,校长可享受15~16级;大学教授享受C级工资待遇,B级工资是德国高级政府官员享受的工资,大学教授也可享受。此外,按照国家规定,德国教师的退休年龄为65岁,拥有5年以上教龄的退休教师便可领取教师退休金,退休金的数量是退休前最后工资总额的75%;另外,本人去世后,其配偶和子女还可分别领取退休金的60%和12%作为生活补助,直到去世。除高工资外,德国教师还享有众多的福利待遇,如假日津贴、子女津贴、地区津贴、年终奖金和官职津贴等等。德国教师优厚的经济待遇由此可见。

2.严格教师资格证的获得

在德国,要想获得教师资格证绝非易事。德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由综合性学院或大学来完成的。在接受教师教育培训的资格选拔上德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获得完全中学毕业证的学生才可以申请上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2]213,相对其他中学,完全中学非常注重学术性教育。所以,要想拥有完全中学的毕业证书,须先接受4年的基础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小学)教育,后经筛选进附属在完全中学的两年制促进阶段学校学习,2年后考核合格方可成为正式的完全中学学生,再经过7年的学习,通过了完全中学的毕业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也就是说,学生在入综合性大学学习前须经过13年的学习,相比进入其他中学学习的学生要多上3年学,这一资格限制比一般大学生的录取更严格。有了入学资格,只是一个开端,在正式成为教师前还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的学习和两次国家考试。两个阶段分为大学学习阶段和见习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一般为7~9学期,完成了此阶段的学习可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完成了第二阶段国家规定的2年的学习,便可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国家考试的设计比较周密,考试内容兼顾理论和实践,并且包括实习成绩。第一次考试内容是:写一篇论文(通常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家里完成)、120分钟的书面考试(考试的内容是两门专业课知识)、80分钟的口试(试讲);此外还有约50个学时的4周教育实习测试,学生按需要到不同类型的学校实习,主要是听老教师讲授、观摩老教师组织教学、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然后写出实习体会。[3]第二次考试内容包括撰写两篇分属不同学科的论文、两个学科的试教和口试。参加第二次考试的实习教师每年约有5%~10%的人不能通过,其他90%~95%的实习教师则获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没有通过第二次考试者,一年内还有一次补考机会,但是要延长实习期;如果补考仍不合格,将失去任教和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4]两次考试均通过的人,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具备教师资格。长时间的学习,一次次严格的考试,为教师这一职业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使它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吸引了众多的人投身于教育事业。

3.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仅靠职前教师教育已很难满足社会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对师范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确定师范教育包括三个阶段,把职后教育正式列为继职前教育阶段和向教师职业过渡阶段之后的第三个阶段。德国教师的职后教育一般有两种形式,在职教育(或称适应工作教育)和转职教育(或称面临失业危险的教育)。教师的在职教育是为确保教师在从教时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主要有在职函授学习、短期脱产进修和教师在职自学三种形式。德国的教师条例规定:教师每年须到本地市州的师资培训中心或学院进修一至二次,每次时间大约为5天,教师可根据本人的工作需要自行决定进修的内容和具体时间,学习结束不举行考试。此外,每五年还要到州立师资培训学院进修一次,时间为3~6个月,进修内容则为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针对在职自学,国家没有严格的法律要求,其形式也比较自由,大多是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学习一些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教法和新知识,也有些是为应聘高职而选学新学科和跨学科的课程,还有的是结合工作进行的某一专题研究等等。教师的转职教育是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因为工作变动,知识陈旧老化即将面临失业所采取的一种新职业教育措施。通过进行培训,合格后可发给新职业资格证书。如巴登一哈尔茨堡教师经济学院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专门为失业的教师提供函授学习的,目前开办的有领导助理、经济管理助理和人事管理助理等多种规格的培训班。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教育是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上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的教育是养成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话,那么职后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在职教师形成适应急剧变化的各种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供给不足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其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全国大、中、小学校的师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但目前在我国,师范院校优秀生源的供给现状却不令人满意。对于许多优秀的高考考生而言,在学校选择上更多地趋向于一些综合性的重点大学,师范院校或者师范类专业很少问津;再加上受政策、价值取向等影响,师范院校的新生录取分数线往往是同类学校中较低的,因此难以保证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尽管“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大家都懂,尽管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为什么这项崇高的职业会如此缺乏吸引力?为什么众多优秀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对师范类专业或学校如此冷落呢?从理论角度而言,一种职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待遇的优劣及人们对其的向往和尊敬程度,应该是和社会对这项职业需求的程度、重视的程度及从事这项职业所需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成正比的。现实生活中,导致两者关系的正常格局被打破,“天平”的两端失衡且大幅度倾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待于提高。如果师范院校吸收优秀生源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则难以形成,基础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亦难以实现。

2.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过于简单

拥有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通行证,拥有了教师资格证,也就意味着具备了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然而当前我国对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要求过低,许多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并不能完全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基本上无任职考核,任职门槛较低,对于“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学历要求,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即给予教师资格认定,而对其是否学习过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相应教育专业课程未做出具体的规定。”[5]此外,就教师资格考试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都不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各地教师资格考试的时间、试卷的编制和考务等工作也都不一致。所以严格来讲,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不能说是国家考试。认定程序的简单和随意,难以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

3.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与培训缺少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培训和进修的开支大多由学校和教师本人承担,政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所提供的资源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明显不足。一线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时间短,培训方式单一,这些严重制约了教师素质的有效提升。特别是很多农村的学校由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和师资力量的缺乏,根本无力考虑教师的培训进修和知识更新;再加上农村教师的工资低、负担重,教师本人难以承担在职培训和学习的费用,种种原因使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的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状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长期处于自发成长的局面。教师所处学校普遍缺乏学习资源,再加上长期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难以随着教育研究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与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则成了纸上谈兵,难以实现。

三、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通过对德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分析,反观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借鉴:

1.确定教师的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身份,吸引优质生源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现状看,报考公务员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在德国,教师的国家公务员身份与优厚的经济待遇是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国确定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这一举措势在必行。教师的法律地位和待遇规定不仅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及声望的制度保障,也是吸引高素质师源的重要条件。目前,可通过修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或对《公务员法》进行补充说明,把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公办学校教师的身份确认为国家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从法律上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公务员一致,进而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与社会地位,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面实施教师公务员制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可以借鉴我国义务教育实现的策略有步骤地推行,先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中小学率先实行,再向较发达的地区扩展,最后推广至全国各地。总之,建立国家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制度,不仅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还可以吸引大量优秀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投身教育事业,进而为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严格教师资格认定,确保教师队伍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言:“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各国政府应努力重新确认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在德国,学生在校期间须通过两次严格的国家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两次考试分别保证其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严格考试选拔出的教师其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相比较而言,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则过于宽松,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人轻松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可以走上教学一线。鉴于此,当前可借鉴德国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实行严格而规范的国家统一考试,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进行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针对非师范生教育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教师职业素养的特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联合当地师范院校对有意报考教师的非师范生进行为期一年或者几个月的教师教育培训,同时规定培训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教师资格认定考核。只有提高入职门槛,进行全面考察,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从教水平,确保进入教育领域的教师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提升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办学层次,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人员的整体学历偏低,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还存在一些学历未能达标和学历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他们急需各种途径的学历补偿教育。此外,中小学高学历的教师较少,这些都是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多数州就已经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或师范学院的本科毕业文凭。尽管目前我国也有研究生学历的重点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到中学任教,但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于内陆省会城市和省会以外的地市级、县级城市的中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还很少,至于农村的中小学几乎没有。针对于此,师范院校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师范院校,要努力为基础教育质量大面积地提高而加大对诸如“专升本”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力度,同时,也要逐步实施对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的培养,并随着实力的增强,不断扩大规模,力求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合格教师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1]郭玉洁.德国教师地位高的背后[J].继续教育研究, 2008,(6):88-89.

[2]李其龙.战后德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3]侯建国.德国教师资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9):7-9.

[4]樊红.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40-42.

[5]刘慧芳,丛英姿.国外部分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8):59-60.

【责任编辑 马小侠】

Experience on German Teachers Team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

ZHAO Ai-rong1,ZHANG You-long1,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Bijie University,Bijie 551700,China; 2.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High qualified teachers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Germany.There is a lot of experience on the building of teacher team in elementary education,for example,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teachers'occupation,to strict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to strengthen the in-service teachers'education.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must be strengthened in China.So we can study the German experience.

Germany;elementary education;building of teachers team

G659

A

1009-5128(2014)04-0016-04

2013-10-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毕节市为例(SWU1409224)

赵爱荣(1975—),女,河南确山人,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师范院校教师职业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