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效率研究

2014-03-20 07:11张朝亮叶明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陕西省规模装备

张朝亮,叶明亮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陕西咸阳 712000)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今后将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陕西装备制造业呈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647家发展到1029家,总产值年均增速29.8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4.59%。进入“十二五”以来,政府继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支持力度,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83.85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省工业19.48%,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达3.44个百分点[1]。

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陕西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分析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2003-2012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分析2003-2012年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产业规模效率及产业内部技术进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速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新崛起。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1.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运用数学工具评价经济系统生产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它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 和Rhodes 等[2]人于1978年在“相对效率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主要利用数学规划方法,把每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再由众多单元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同时还用投影方法指出非DEA有效或弱DEA有效的原因及应改进的方向和程度[3]。DEA所包含的方法模型众多,本文研究主要采用规模可变报酬的BBC模型,基本原理如下:

对第j0个决策单元DMUj0的效率进行评价,构成如下规划问题(BBC模型)

BCC模型是在CCR模型中增加了一个固定的变量c0,为允许变动的规模报酬。在上式中,评价第j0个决策单元DMUj0是否有效是相对与其他所有决策单元的,如果求解上式这一线性规划所得到的最优解中存在v*>0,u*>0,且对应的φ*=1,则称第j0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否则为非DEA有效。

2.指标选取数据来源

在应用DEA方法进行效率评价时,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对评价结果是否科学至关重要,如果选取的指标集中过多会使每一个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都增大,造成每一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无法拉开差距,反而影响效率的评价结果[4]。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在选取投入产出指标的过程中遵循综合性、可比性、真实性、简洁性、可获得性的原则,综合借鉴韩晶[5],刘军,武鹏,刘玉海[6]、王贵权,许远鹏,朱云鹃[7]等的研究,产出指标选取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投入指标选取资产总值、年均从业人数和管理费用,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产出方面,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与工业增加值相比,工业总产值考虑了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而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正反映了该行业规模节约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效能[8];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是反映整个行业生产经营绩效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投入方面,资本和劳动作为现代经济增长重要的两种要素投入,本文用资产总值和年均从业人数代替资本和劳动投入。此外,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一个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管理费用的投入产出比可用来表示管理水平[9],因此本文选取管理费用作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投入指标之一。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具体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产业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表(2003-2012)

三、实证分析

运用DEAP2.1 软件,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2003-2012年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2003-2012年产业效率的DEA处理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值在2003-2012的十年间整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均值为0.873。2008以前综合效率值均小于1,即处于DEA非效率状态,尤其是2006年以前综合效率相对偏低,这一时期技术效率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2003年和2004年技术效率均为1。由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可知2006年以前综合效率偏低主要是受规模效率偏低的影响,这间接的反映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内工业整体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实情。“九五”时期,陕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9%,“十五”时期,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15.8%,仍低于全国9.6个百分点。2005年,陕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只占全国的1%,总资产贡献率只有4.3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21%,低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2243元/人,比全国低36483元/人;产品销售率97.6%,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8%,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10]。

2006-2008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值逐渐上升,2009年以后,综合效率值均为1,即达到了DEA有效的状态。2007-2012年技术效率均为1,而规模效率在2009年以后也达到了DEA有效,这与 “十五”以后,政府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全面振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加速了整个产业的崛起密切相关。整个产业在2009年以前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之后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这一状态,这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个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总体上看,从2003-2012的十年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整体上在不断提高,技术效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均值为0.992,这表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部分年份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受规模效率较低的影响。2003-2009年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一直处于递增的趋势,2010-2012年间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这与产业的规模效率密切相关。

四、对策与建议

本文通过DEA方法对陕西省2003-2012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时期内技术效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率的不断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效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壮大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对于建设“西部强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加速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新崛起,提高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强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建设的重要技术装备产品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凡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建设的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投资规模比较大,产品的可替代性较低,都具有严格的进入壁垒。结合陕西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大对飞机制造、航天动力、输配电设备、数控机床、电子通信和其他一些专用设备制造领域的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绝对优势,不仅能有效提高产业内部的投资回报率、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竞争力水平,还能够吸引优势资源从全国范围内向陕西流动,加速产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速度,促进产业聚集的形成。

二是进一步深化国企业改革,促进资本重组,推进企业集团化。由于装备制造业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诸多领域,因此产业内部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在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预算软约束及财政松懈等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能有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熊彼特(J.A.Schumpeter)关于市场结构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高市场集中度的产业中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大,承受创新风险的能力更强,为了追逐高额的垄断利润,大企业能够更有意愿为企业家提供足够的创新风险担保,激励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11]。通过资本重组,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企业集团化,不仅能够加速产业的创新速度,还能有效的降低产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三是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的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聚集的形成,一方面能够促使区域内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收益递增,另一方面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从“线性范式”逐步向更高形态的“网络范式”过渡,逐步扩大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12]。依托阎良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构建以民用飞机研究设计和生产制造为主,航空发动机及其他大部件生产、航空材料生产、飞机检测等为分支,航空关键零部件加工、维修业务、转包生产、航空教学和旅游博览等为配套的航空产业发展集群;以航天产业园为依托,加速快发展信息技术、航天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等产业,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以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宝鸡机床、汉川机床为依托,促进数控机床产业集群的形成;此外,在输变电设备、重型汽车生产、工程机械、电子通信设备元器件、冶金煤炭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都可以通过依靠现有龙头企业,加速相关产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双重的竞争,技术创新的速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产业亦如此。陕西省是我国的科教大省,科技综合实力雄厚,科研院所众多,是全国航空、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将分散的教育科研资源和企业研发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资本和技术的深入合作,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企业研发和创新速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陕西装备制造造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2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平稳增长[EB/OL]. http://www.shaanxi.gov.cn/0/1/9/41/138727.htm.

[2] Charnes A,Cooper W W, 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e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aserch,1978(2):429-44.

[3]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Coelli T.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mupter) Program[R].CEPA working paper,1996:17-30.

[5] 韩晶.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报),2008(1):119-216.

[6] 刘军,武鹏,刘玉海.中国电信产业产出效率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5):47—51.

[7] 王贵权,许远鹏,朱云鹃.基于DEA的产业效率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1(5):51-55.

[8] 何维达,王海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J].技术经济,2012(11):64-69.

[9] 王欢.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和Tobit方法[J].科技与产业,2011(1):49-55.

[10] 陕西工业交通办公室.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EB/OL]. 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2008.asp ArticleID=91654.

[11] J.A.Schumpeter.Capitalism,Socialism,and Democary[M].NewYork:Harper and Row,1942.

[1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陕西省规模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港警新装备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防晒装备折起来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规模之殇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