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实施探讨

2014-03-21 11:48邹玉繁汪小根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片剂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邹玉繁,汪小根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医药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准入制度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标准提升以及与国际接轨是其转型升级的三大特征。制药类职业人才也必须随着产业的升级适时更新知识能力体系。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广东省解决中药制药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教育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不匹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的是解决中职、高职教育脱节问题,实现中高职统筹规划,为中职学生打通继续学习的通道,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达到中级职业资格水平,高职阶段达到高级职业资格水平[1]。由于中职、高职各自属于不同的办学层次,如果衔接不当,容易出现管理和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因此,只有明确中高职定位和目标、课程设置与内容重叠等问题,才能保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达到预期效果。

1 课程体系的衔接

为实现中职、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专业课程系统科学合理地衔接是核心。因此,中职、高职院校应一起研究制订“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做到双方认可的有效衔接。在调研中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前提下,把握中职、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不同阶段的要求,准确定位教育培养目标,扩展专业知识内容,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避免交叉重叠[2]。

无论是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要做到有机、系统地衔接。如高职主要公共课程包括: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数理统计、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内容应是中职基础课程的延伸与深化。而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进行延伸、深化,有的需做拓展。像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在中职学习期间学生重点掌握剂型特点和制剂生产的基本能力,在高职学习期间则突出制剂生产过程中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技术课程,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衔接,中职培养中药生产工,主要培养学生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和基本质量检验的能力,达到中药制剂中级工水平。高职培养中药生产技师,主要培养学生对中药生产工艺的创新能力、不合格产品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达到中药制剂高级工水平。我们围绕中药生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构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及其质量检测层次递进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明确目标、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校合作,共同规划,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延伸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双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中高职三二分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中高职三二分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 课程内容的衔接

为了做好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我们与对口衔接的中职学校一起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共同研究商讨如何制订“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较好地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具体措施为:第一,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从中职、高职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以不同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岗位目标的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内容。第二,按层级和梯度原则遴选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应该有明显的区别。第三,双方骨干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

下面以中药制剂技术课程为例来说明我们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与内容选取方面的思路与方法。

该课程是学生在中职期间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剂型的生产技术,是学生在中职阶段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剂型的定义、分类及生产工艺流程,能完成胶囊剂、片剂等常用剂型制备和质量检查。中职期间安排106个学时。为了保证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进入高职后,仍安排60个学时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教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以各类剂型的制备、质量检验等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对制剂处方的分析能力、对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产品原因的分析能力,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培养,较好地实现了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该课程分为制药卫生和空气洁净度控制、片剂的生产和质量评价、浸出制剂的生产和质量评价等7个学习项目,以片剂的生产和质量评价项目为例,阐释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差异,具体如下。

中职阶段学习内容有:(1)片剂的概念、特点、种类;(2)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3)片剂的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以及压片制备片剂的全过程;(4)包衣的定义、分类;(5)片剂质量标准评定方法。

高职阶段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增加了如下学习内容:(1)根据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片剂辅料;(2)中药片剂压片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片剂包衣过程;(4)中药片剂包衣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职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1)能结合具体中成药制剂正确理解片剂常用术语的含义和种类;(2)能够进行粉碎、混合、湿法制粒、干燥、压片等操作;(3)能进行包衣操作;(4)能结合具体制剂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检查。

高职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1)能对常见的片剂进行处方分析;(2)能根据制备工艺要求正确选用辅料;(3)能计算不同类型中药片剂的片重;(4)能解决压片过程中产生的松片、裂片等工艺问题;(5)能够进行片剂包衣操作并能解决简单的相关操作问题;(6)能熟练操作片剂生产的各类设备。

从以上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可以看出,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中药制剂基本的生产能力,而高职阶段不仅要具备基本操作能力,还要能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管理的衔接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到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

3.1 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应配合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

(1)召开主题班会,让中职学生正确定位人生目标,帮助其消除中考失利的失落感,树立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其制订学习生涯规划,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

(2)及时组织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参观,与高职学生交流,亲身体验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了解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激发其继续求学的欲望。

(3)定期组织中职学生参加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中职学生体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衔接。

(4)选派优秀高职毕业生到中职学校宣讲成功经历,帮助中职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5)组织中职学生参加高职院校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让中职学生明确专业技能要求,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

3.2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中职学校应配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1)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已经与班主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其考入高职院校后的第一个主题班会,可邀请其中职班主任与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一起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感恩。同时,让教师帮助学生修改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召开中高职衔接班主任座谈会,通过对接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加强引导,创建中高职衔接特色班级。

(3)中职和高职教师一起挑选优秀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突出学生的技能优势,带动养成学生学技术、钻技能的良好风气。

(4)选择优秀企业让学生顶岗实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4 结语

中职与高职相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加快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南方职业教育高地,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工作是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模式。但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简单连接,而是两个不同教育层次的复杂匹配[3]。因此,中高职衔接要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学生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优化设计和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目标相互融合、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订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从而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效果。

[1]管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9):11-13.

[2]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6):41-44.

[3]闫林德,刘国军.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 推动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72-73.■

猜你喜欢
片剂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