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认知原则

2014-03-21 07:00徐先乔唐金峰
关键词:背景课件图形

徐先乔,唐金峰

(1.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226019;2.南通市西亭中学,江苏 南通226300)

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形神兼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真实而即时的英语氛围,提供了一种虚拟的接近自然的学习、交流、交际的环境,对于促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育观念的形成,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为追求形式而舍本求末地滥用多媒体课件。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从知觉、注意和记忆三个认知规律入手,探析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认知加工理论

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时,引用了信息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理论,尤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依据计算机的工作程序,借用信息论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中的许多术语,如信息、编码、组块、存储等,来描述人脑内的信息流程,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学习认知加工模式理论。乔以斯(Bruce Joyce)、韦尔(Marsha Weil))提出信息处理教学模式理论;康德(Kant)等提出“图式”(schemata)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认知心理学家奈瑟(Neisser)认为,“认知是指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感觉输入信息的所有过程”;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Gagnè)提出信息加工模式理论。其中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影响较为深远,该理论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8种心理活动为依据,将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8个阶段,[1]把学习看成是对信息的输入、加工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认为学习是一个由个体内部的感觉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所构成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个体首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产生一种短时记忆,个体通过注意、编码、复述等形式将其进行形式转化与处理,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期望”和“执行控制”起着重大影响。“期望”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或学习动机。“执行控制”是一种认知策略,它决定信息加工方向与进程,决定信息如何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采用何种策略进行编码、提取等。

二、三个基本的认知规律

(一)知觉规律

知觉指的是信息收集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场是由图形与背景两部分组成的。图形是感知理解或认知概念中的突显部分,处于中心位置,具有高度清晰的结构。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部分,对图形起着衬托、突显的作用,其特点是结构模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采取扩大有关的细微特征,及时强化或加强反馈等手段把图形从背景中知觉出来。

(二)注意规律

注意常常被认为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是对输入进行筛选进而为加工提取重要信息的刺激过程。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输入,但是这些信息中,并不是所有的形式都能被学生习得。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注意与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当学习任务新或超出学习者能力时,注意的影响更为重大。如果信息没有被学习者注意到,就不可能得以有效地加工和吸收,可以说,注意是信息得到有效加工的基础,是信息被吸收的必要前提,是信息被习得的第一步,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的先决条件。根据其性质特征,注意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类。有意注意是指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则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其对输入信息的反应总是具有选择性,在所呈现的大量的信息输入中,只有范围很小的一部分能得到学生的注意。

(三)记忆规律

记忆是人脑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把通过知觉获得的信息转换成能被神经系统传递和储存的代码叫编码。通过编码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人脑可以提取。如果编码不当或编码发生错误,这些信息在需要时就会发生提取失败,即发生了遗忘。[3]认知理论家Mayer等认为,在记忆过程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图像和声音两种通道。对他们感兴趣的图片、语音、文本文字进行选择性接受,并将它们暂存于短时记忆中,然后再在工作记忆中通过认知加工将新接受到的图片、语音、文本文字组织成图象模型与声音模型,并将他们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短时记忆容量小且信息消失快,主要是以听觉编码或视觉编码形式存在。长时记忆经过语义编码,能将短时记忆中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转化成概念或有意义的形式并将其长期保持下来。人类也正是通过长时记忆学习语言,认识世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结起来,构筑成一个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完整体系。

三、外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原则

要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选择有创新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外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把握图形与背景关系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是由声音、图像、文字、图表等多种传播信息的媒介组成的教学应用软件,它是通过声音、背景音乐、音响、图像等提供视觉或听觉意义上的动态刺激,为外语教学提供多维、动态的语境。从图形与背景关系来看,以字幕文字或者以声音文字形式呈现的文本内容构成外语多媒体课件的“图形”,相应的情景则为课件的“背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明确外语多媒体课件是图形与背景的整合体,人的视觉具有选择性特征,图形与背景不能同时被感知和理解,只有通过色彩、色度、动画、背景图案、字体、版式等的对比才能把它们明确地区分开来。图形和背景的关系不得模糊,否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什么都可能听得见、看得到却什么都听不见、看不到的感觉。[4]大部分外语教师在考虑如何使多媒体课件中图形与背景被学生区分开来时,都能够从视觉符号表征方面来考虑,为学生提供动态的教学语境。这对于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着实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外语多媒体课件有其本身的特点,在选择与使用过程时应加以注意。

首先,画面设计不要片面追求“动画”效果和界面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中,为了增加所谓的“动画效果”,或为了使课件操作方便,有意在页面的某一个地方设置一些动态画面或闪烁的按钮,从认知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对外语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大于正面影响,因为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特征。[4]多媒体课件中那些作为背景的动态的按钮或动画很容易被学生知觉为图形,从而分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注意。同理,多元化的界面虽然会增加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效果,但如果背景图案设置太过鲜艳、太过夸张,也会给学生对图形与背景的知觉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颠倒图形与背景的关系,使原本用来作为背景的图案、画面被学生知觉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形。所以,外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使用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课件能否促进学生迅速、有效地感知、理解和记忆有关内容。

其次,背景音乐的选择应以不干扰学习为前提。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有其自身的特点,课件中的文本信息有时是由字幕文字来表征的,有时是由声音来表征的。如果多媒体课件是通过声音来表征,课件中的“图形”就是由声音所要传达文字信息,与之伴随的音乐、声响则成了“背景”。教师在选择或使用该类课件时,应该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考虑背景音乐的选择。如果选择了学生很熟悉的流行的音乐作为背景,或为追求逼真的语境效果而把“场景音”增加到甚至超出了文字声音的强度,学生可能会因欣赏音乐而受到干扰,混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感知障碍。因此,外语多媒体课件设计时,为避免背景音乐对文字声音知觉的干扰,应把背景音控制在不影响文字声音的清晰表达为宜。反之,外语多媒体课件就难以实现其准确无误地传达规定的教学信息的任务,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意义。

(二)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

针对注意的特征,在选择和使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课件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对象的强度、颜色、大小、音频变化刺激、情绪刺激、差异刺激或指令性词语刺激等巧妙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除了考虑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对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例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分析课文结构时,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然后”等标记的方式来提醒学生对重要内容的有意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关键教学内容上,促进学生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5]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提问或富于情感的解说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然而,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观”,在所用的课件中大量插入逼真的动态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色彩艳丽的图片等素材。诚然,这些材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学生对于这些素材的好奇心超过了教学内容本身,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转移到对设计优美或生动有趣的画面的欣赏上,而忽略了语言学习,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体现。为了防止学生分裂注意(split-attention)事件的发生,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选择时,教师不应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和素材的庞杂花哨,而应考虑是否为教学内容所需。多媒体课件使用与界面设计时,应尽量做到简洁、淡雅,那些与教学内容无关,单纯为了娱乐效果的材料或只起到修饰、美化课件界面的材料应尽可能省去。反之,就不利于学生把有限的注意分配到教学重点上去,学习进程将会受到阻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遵循记忆规律

认知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把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在学习新的内容前预先提醒或通知学生所需的策略、技能或必备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预先提醒或通知能够帮助学生把“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信息回忆到“工作记忆”中,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感知到的信息、材料之间建立关联,通过分类、比较、联想等加工活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整合。这个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材料的内在联系及本质意义理解和把握,提高理解、识记效果,增强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能够从学生的记忆特点出发,加之对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往往造成课堂上信息量过多,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是因为在认知系统中,工作记忆处理和保存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图片、文本材料或语音材料输入,会引起认知加工超载,产生认知负荷。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的选择或设计时,要考虑安排一些活动,如:提示、回答问题、讨论等,给学生呈现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引导性材料,以刺激学生回忆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相关知识,促进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记忆效果。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常是通过提高加工水平,进行双重编码,应用记忆术或适当安排复习等手段等来实现的。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记忆方法是“组块”,即在记忆中把许多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对课件所包含内容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组块”容量的大小。[6]学生对课件所包含的内容越熟悉,“组块”的容量就越大,学生很快记住的项目就越多,短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组块”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突出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等方法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把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或使用要领等编成口诀或顺口溜的形式或对需记忆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复等。顺口溜对于学生记住一些特殊词的特殊变化形式就有很大的帮助。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重复,也是加深记忆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但也应注意重复“度”的问题,重复不足,新知识不能够牢固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重复太多,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

四、结语

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广泛运用不仅改革了教学手段,还引发教材观念和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发生变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只是为了实现文本载体的电子化、媒介手段的多元化,在选择与使用外语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把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要克服片面地以技术为中心或设计者自我为中心去构建多媒体课件的倾向,这是提高课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 田宗友.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与教学设计[J].九江师专学报,1998(3):75-80.

[2] 何凤玲,邓小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6):70-71.

[3] 王益文,林崇德.信息保持、短时存贮与执行控制的脑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5):66-67.

[4] 曾方本.外语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图形-背景论[J].远程教育杂志,2006(3):59-62.

[5] 刘世理.论语言认知中的“注意”机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4):72-75.

[6] 陈宝国,高怡文.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对第二语言语法加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38-44.

猜你喜欢
背景课件图形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分图形
找图形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图形变变变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