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4-03-21 07:00薛立刚周惠玉张晓光
关键词:心态价值观核心

薛立刚,周惠玉,张晓光

(黑龙江科技大学 团委,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薛立刚,周惠玉,张晓光

(黑龙江科技大学 团委,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呈现多样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实现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调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统一。

大学生;社会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价值观作为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世界观和道德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巨大变革的形势下,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深入分析入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诸多因素中,厘清当前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并立足于高校可有效调控的因素,积极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群体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大学生社会心态是指大学生基于心理发展特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环境和文化),一段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总和。[1-2]当前社会环境和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与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积极程度成正比。社会认知是对社会现象、过程和结果的事实性认识,社会认知的程度和水平对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社会认知是社会心态的内在心理过程的逻辑起点。在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价值准则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多元化”提供了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多向度性,使社会心态产生较大的差异。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社会心态,而利益至上、现实享乐、极端功利的心态恰恰是那些在多元选择中社会认识处于困惑的状态所致。

二是公平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公正是存在于任何社会和任何群体的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大学生也不例外。社会心态不只是一个精神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各种现实问题的直接影响,而社会和校园内的公平公正现象和状况对大学生心态的影响最大。学校制度的公正性和教师行为的公开公平成为大学生心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不难看出,公平公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维护校园稳定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社会舆论和校园文化氛围在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中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使网络新媒体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成为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社会时尚、价值导向、营造社会氛围的巨大推动力量和有效传播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点对点地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形成中作用极大。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的历史积淀,作为无形资产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发挥着连续性和积累性的作用,影响着学生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大学生社会心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困惑

核心价值与社会心态同属社会意识,核心价值是特定社会时期主导价值在社会心态中的表现形式,它们在形成机制、存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多样化,审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举措,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一)教育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用其理论去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形成与意识形态要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个人的行为,以达到武装群众的目的。[3]理论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满足现实的需要,当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和现实脱节的现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对崇高价值的精神追求,但对帮助学生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现象引导不够,使学生的理解过于抽象而无法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和验证。同时,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脱离现象存在,理论研究者常不在学生工作一线,不能全面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实践工作者往往经验不足,没有受过正规的理论培养和训练,理论功底不深,工作开展不到位。

(二)教育针对性不强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相对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创新不够,缺乏课堂教育的吸引力;理论“灌输”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据调查显示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有“不需要”、“无所谓”的态度。[4]二是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现实生活。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形式而效果不突出现象存在,为大学生解决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够,例如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三、知、情、意、行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通过对价值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对价值做出自我评价,从而对价值做出选择等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修正自己价值结构,并外化为一种价值行为的过程。[5]从社会心态角度,以知、情、意、行四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认知教育

认知是人心理结构的核心,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支配和制约其他心理要素的主导部分,是形成情感、意志、信念和外化行为的必要条件。一份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高度赞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88.2%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选择了“比较了解”和“有所理解但不全面”。但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掌握不完整,难以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理解不透,无法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6]所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教育应该为认知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了解。

在认知途径的教育上,一要强调系统性,统筹协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科的发展史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文体和科研创新活动,努力打造精品,提高活动的辐射范围。努力营造思想自由碰撞的舆论氛围,形成团结进取的校风,敬业求实的教风,勤奋刻苦的学风。同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导向,让大学生在不同思想和理论的思辨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三是抢占网络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强化网络的正向宣传和潜在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学生基层党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的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的“朋辈教育”作用,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二)情感教育

情感在人的认知、意志、行为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情感因素的介入能使价值示范的社会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价值示范的自觉性,在某种程度上或特定群体中比理论形态的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效果更突出。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信任、愉快、热情等积极情感,逐步使大学生的价值认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升华为自觉的道德信念,外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仅局限于认知上“是非”反应,而是态度的情感表现“好恶”。这种“好恶”的情绪体验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内在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内在的需要又是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驱动力。受教育者内在需要的满足,实际上就是其实际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体验,就要在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实际困难和满足合理诉求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和认同感。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相结合。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显现出来,一些思潮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社会现象和就业难、看病难等“老大难”社会问题,引导大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确科学地认识短期和长期、理想和现实、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相结合。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奖、奖助学金、出国培训、考察交流等学生关心的校内热点问题上,要坚持依据制度办事、科学办事、民主办事;务必走群众路线、阳光路线,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经常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三)意志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引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自觉和政治自觉,使个体能够排除各种不利的主客观因素干扰,而自觉地调节情感和言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维和行为方式。意志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战胜困难和克服障碍的有力保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形成期,其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增强,意志行为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持久性和稳定性,但其意志水平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性,往往在关键问题上出现盲从或迟疑不决等心理状态。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可以通过制度保障机制和示范带动机制来有效锻炼。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要求具体细化和有机融入高校日常管理规定中,建构全员、全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育人格局。二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把学习和宣传典型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深入挖掘先进个人和群体,例如“优秀教师”、“雷锋式”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同时还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寻找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激励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困惑和失衡现象,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四)行为教育

从哲学角度来讲,马克思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从教育角度来讲,陶行知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可见,将实践活动融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质主体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根本意义就在于人们对它的践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学生无论在认知还是在情感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最重要和最终的目标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价值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行为认同。

可以通过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对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起到强化作用,践行强化机制的作用在于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和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7]将生活实践引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多种形式和途径。一是通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等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改革开放的变化,促进大学生增强对基本国情和民情社情的了解,弘扬时代精神,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二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教育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弘扬民族精神。三是通过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在社会服务实践中砥砺品质、陶冶情操,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117-132.

[2]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2):167-173.

[3]卢岚.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J].理论与改革,2011(1):114-117.

[4]金向华,方年根.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3):49-52.

[5]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7(4):7-9.

[6]陆士桢.“青马工程”实施方案与培养模式及名校经验借鉴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55-174.

[7]陆树程,李瑾.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92-95.

(责任编辑文双全)

ResearchintheCultiva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fromthePerspectiveofUniversityStudents’SocialMentality

XUELi-gang,ZHOUHui-yu,ZHANGXiao-guang

(Youth League Committe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Heilongjiang,China)

At present,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mentality is diversified.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should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students’ good attitude adjustment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knowledge, emotion,idea,and behavior.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mentality;socialist core values;cultivation

2014-04-1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社会心态引导和调整机制研究(12522261)

薛立刚(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

G641

:A

:1671-9247(2014)04-0126-03

猜你喜欢
心态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还是“看掐架”心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