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课件设计与开发策略

2014-03-24 01:42沈兵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页面课件教学内容

◆沈兵

作者:沈兵,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网络技术,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

网络课件,作为教学课件的一种新形式,伴随着网络的推广应运而生。特别是近几年在新课标推动下网络教学(教研)的兴起,使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网络课件的设计与使用无疑是实现这一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基本途径和保障。

2013年8月19日,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学习平台(http://xxpt.xxjs.zjer.cn)正式开通上线。作为与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相配套的官方网络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学习平台将网络学习直接引入课程教学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深度融合。这一平台的推出极大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对进一步推动网络教学和基于这一平台下开展的网络学习注入了新鲜血液。

毋庸置疑,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丰富而又具针对性的教学课件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媒介,而利用网络优势,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网络教学资源,有着传统教学课件无法替代的优势,在网络教学中扮演桥梁的作用,是确立网络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键要素。

1 网络课件的特点和优势

传统教学课件在内容选择和操作方式上侧重于演示为主,或加入一些声、像等表现形式作为辅助,按既定的顺序作幻灯片式演示而已,缺少交互和动态生成,使用效率低下。而网络课件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下,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内容呈现、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评价反馈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充分体现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在开展网络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深刻变化。

目前,网络课件主要采用基于Web技术为载体的表现形式,除了继承Web的基本特性外,与教学的结合更丰富了它的内涵,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共享性资源共享性是网络的基本特征,也是网络课件最重要的特点。一般而言,将网络中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称之为网络教学资源,它包括网络环境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传统的教学课件由于先天不足,只能局限于单机或部分领域使用,其教学资源无法被其他用户共享,主要指早期的音像资料和实物教具等。而基于Web的网络课件是一个建立在B/S结构模式下的颁布式信息系统,信息的跨区域、跨平台不再是一个问题。

异步性传统教学课件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操作,所有学习者同步划一地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学习进程受到限制。而网络课件则摆脱了这一束缚,学习进度可以自主调节(也可以教师控制),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进行异步教学,让学困者得到更多的反复练习,而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交互性交互性或互动性是教学设计中所追求的目标。传统教学课件由于本身固有的局限性,重演示而弱交互。而开展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下,学生不但可以进行教师预设的人机交互,还可以与同伴、教师等进行人际交互。

2 网络课件的开发过程和设计策略

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课件开发主要涉及Web开发和教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小学信息技术网络课件《键盘里的数字》(http://www.hmdjsjy.com/6/)为例,可以将课件的开发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图1)。

图1

分析阶段这一阶段是课件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Web资源和课程目标作充分的认识,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操作能力,确定课件设计的难易和层次;了解已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对本课件的借鉴和帮助;确定为设计制作本课件而采用的最佳课件制作工具和媒体素材等。

如在开发《键盘里的数字》网络课件时,首先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小键盘区的数字排列,掌握输入数字的正确指法,提高输入数字的速度,培养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良好习惯。基于学生平时数字录入频率较低,数字键盘区使用极少,又由于缺少一款较好的数字练习趣味教学软件,结合上述分析,采用创设主题情境下的数字键盘教学。本网络课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神舟十号飞船为主题,通过相关资料的了解及关键数字的说明,在创设的情境中争做小小宇航员,在循序渐进的指法练习下逐步掌握数字输入的正确方法,提高录入的速度和正确性,在愉快、轻松的主题环境下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需要准备关于飞船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并确定以Web为信息载体的网络课件类型。

当然,在分析阶段还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在获取资源上的要求。基于Web技术开发的网络课件,利用网络的巨量信息资源,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做好学习资料的前期准备。课件的设计不能简单机械、无味无趣,需尽可能地搜集相关的资料来丰富和支撑课件内容和形式。

2)合理配置,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网络课件的使用依赖于资源的配置和网络的性能。因此,在开发课件的分析阶段应充分认识该课件对资源的配置和网络的需求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减轻对系统资源的运行压力,尽可能用最低的配置需求完成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设计阶段 网络课件的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在这个阶段里主要解决课件的编排方式、内容的划分、结构布局等任务,是整个课件系统的核心阶段,设计的策略与编排将直接影响到课件的应用效果。

1)系统整体设计。

①系统功能和结构设计。该设计确定本课件所需要达到的功能和目的,包括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操作与学生的使用、界面的设计和开发、导航设计等多种因素。在平台选用和脚本编写方面要尽可能适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在媒体呈现方面要做到简明扼要,以最小的系统消耗换取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②页面结构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学内容按怎样的方式呈现,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这就需要设计者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页面结构布局。基于Web技术的课件页面布局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结构。

a.序列型。该页面结构类型适用于按时间顺序或按操作难度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强调知识点或技能的前后顺序联系(见图2)。如《键盘里的数字》在设计中便采用该页面结构,因为在课堂中主要完成数字键盘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境设计采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由练习简单数字输入到大量数字录入,再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字输入,环环相扣。在学生操作进程中,教师可以对总体进度进行控制,防止教学进度混乱;学生也可以返回上一页进行重复练习和巩固技能,体现了在总体过程控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b.树状型。该页面组织结构相对于序列型而言,适用于教学内容模块之间无前后关系,学生可以在系统首页(HomePage)目录页面下自主选择模块进行学习,通过页面间导航进行模块跳转(见图3)。

图2

图3

c.蛛网型。很多情况下,教学内容之间互相关联,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从某一知识点出发进行各页面的跳转。该页面结构类型属于开放型,需要设计者考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许多资源,可以设计成Intranet型学习网站,也可以设计成与Internet相连的互联网课件。许多主题网站便属于该结构类型,如环保型网站、科技知识网站等(见图4)。

图4

此页面结构完全依赖于HTML的超链接技术,将无序的知识点通过链接组织起来。

2)教学内容设计。内容设计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与传统教学设计相仿。通常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①创建主题。把教学内容融入创建的主题情境下,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开展情境教学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乐意采用的教学方式。因此,网络课的设计同样需要在一个主题下开展教学。

②内容划块。知识点的划分和任务的细化需要做到合理规划。在页面设计中做到内容细化、结构清晰,将一个大的任务细化成多个小任务页面,通过链接组成一个整体。

③自主学习设计。网络课件的应用使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知识点设计成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跳一跳就能够学会的页面片断。如《键盘里的数字》中将本课要了解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通过相互帮助、知识小卡片等多种形式,随时可以让学生点击学习,而这些小技巧、小帮助等设计形式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考虑进去,因为它能替代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可以完全开展自主学习。

④合作学习设计。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而网络课件能够很好地实践这一理念。它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责任及分工,充分关注教学中“人”的因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具有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键盘里的数字》设计中,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宇航小分队,开展组内的任务训练,当所有队员达到要求后,小分队便可以开启征程。在这一过程里,队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或发出请求得到教师帮助等。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互动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成长快乐。

此外,内容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界面的设计、测试评价设计等。

制作阶段 网络课件在具体制作阶段与普通课件制作类似,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素材资料,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开发工具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最终形成课件。而网络课件由于其网络的特性,使得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1)媒体的选择和处理。在媒体的选取上,尽量少出现大段文本(资料介绍除外),以简洁、醒目的标题文字为主;图片以适合屏幕的分辨率进行压缩处理,特别是在网页中尽可能被重复利用,以减少图片下载对网络的阻塞;如需要视频播放,则采用以wmv、flv为代表的流媒体技术。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多种媒体制作和转换软件。

2)脚本编写。基本Web技术的网络课件,除了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媒体兼容功能外,还有强大的后台脚本管理功能,是网络课件的核心与灵魂。程序的加入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也使课件变得更智慧和更具实用性。因此,要求开发者编写程序时选择合适的算法,提高代码的重用率,在保证运行不出错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课件的人性化。

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是测试课件最终是否可用,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整体运行状况检测,网络压力测试、页面链接是否有误等多种检测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测试,将存在的问题反过来重新进行分析,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再次进行分析和设计,促进课件更加稳固和完善。

3 网络课件在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网络课件相对于传统课件在资源建设、开发周期、应用环境等方面要求较高,所有在实际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也制约着网络课件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

资源库建设传统课件伴随计算机进入课堂而不断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可用资源。而网络课件由于起步较晚,可借鉴或直接使用的课件较少,因此,在使用的推广性上受到限制。而文章前面所提到的“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学习平台”的推出,可以在一定程序上进行弥补。除了文本、声音、视频等原始片断素材外,最好多积累具有相对单一功能的积件模块,如上传模块、评价模块等,这样可以使开发者像搭建积木一样轻松进行课件组合,使网络课件的开发周期缩短。

开发能力和使用技能的培养网络课件的制作分媒体处理和脚本编写两大部分,前者对教师的制作要求较低,能简单处理一些常用的媒体工具即可,但网络课件由于其强大的交互特性,使得课件制作者又要具备一定的脚本编写能力,这也是课件的核心思想体现。所以这让许多教师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即使所开发的课件具有一定交互性,如何让普通使用者能顺利使用,其操作的简便性与使用者的耦合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课件制作者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能经常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多学习主流网站所采用的脚本技术和开源代码,加强自身开发能力和综合素养。

排除主、客观因素干扰网络课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硬件、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多,特别是在使用开放型网络课件时,教师的控制相对较弱,加之前期准备时间较长,使用课件要求较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使用者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所以,使用者要看到网络课件的优势所在,多尝试、多摸索、多交流,只有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才能逐渐喜欢,并熟练掌握和应用,感受到网络课件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4 小结

随着网络教学(教研)的进行与发展,网络课件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网络教学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在设计网络教学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时代里,网络课件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1]刘书艳,许忠元.基于Internet网络教学的Web课件设计[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7-99.

猜你喜欢
页面课件教学内容
刷新生活的页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网站结构在SEO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析ASP.NET页面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