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讹-消解论下英语疑问句对校园幽默言语的诠释

2014-03-25 05:02姚剑平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妙语言语交际

姚剑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幽默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研究的课题[1]。幽默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化的语言,是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含蓄或令人回味深长的特征。校园幽默是指发生在校园里, 师生间、生生间生动、真切的言语交流。校园是一个清新、生动的社会小环境,承载着丰富的语言环境,校园幽默言语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和幽默特色,是幽默的一大分支。笔者在翻阅众多英汉幽默笑话集的过程中,发现疑问句在幽默言语中使用十分频繁,它是一种以一个或多个疑问句作为答语回应前的一个或多个问句的语言现象,但是此现象常常被人忽视[2]。然而,疑问句在幽默言语中的使用却比比皆是,尤其是在父母与孩子、长辈与晚辈、上司与下属、丈夫与妻子、教师与学生等二者问答形式的幽默对话中,应用尤为普遍,而且涉及到的疑问句种类繁多。那么,疑问句为何在幽默言语中使用如此之多?疑问句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怎样的作用?本文就以《校园笑话集》(英文版)一书中丰富多样的英文疑问句作为研究语料,基于乖讹-消解理论,来重点就英语疑问句对校园幽默言语生成和理解的作用展开研究。

一 乖讹-消解理论

乖讹-消解论是当前幽默研究领域里占主导地位、最有影响的幽默理论之一。所谓乖讹,即事物不相称、自相矛盾的性质或情况,是预期结果同现实之间存在差异。乖讹是幽默产生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话语或事件是否幽默的必要条件[3]。叔本华在给笑的定义中明确地提到了乖讹/不和谐: “在每一个事例中, 笑的原因不过是突然感觉到一个概念和借助这一概念表现的现实事物之间的不和谐, 而笑本身正是这一不和谐的表现。”[4]

另有很多学者认为并不是不和谐本身可笑, 而是对表面不和谐的和谐的解决才使得某一场景变得可笑[5]。于是,当代心理学上出现一种常见的幽默模式, 即Suls的乖讹-消解 (Incongruity-Resolution, 简称IR) 的“二阶段”模式:“在第一阶段中, 笑话的感悟者发现自已的预期与笑话的结尾不符或不和谐, 即笑话的妙语。在第二阶段,笑话的感悟者专注于找到一条认知规则来解决问题, 这一认知规则使得妙语部分紧跟笑话的主体部分,并使不和谐的部分显得和谐一致。”[6]Attardo增加了“准备”阶段, 将Suls的二阶段模式扩充为一个三阶段语言学的模式,即准备-乖讹-消解模式:一、初始建构阶段,建立初始框架以及同该框架一致的意义,“准备”本身并不可笑,但是它为乖讹、不和谐打下基础;二、乖讹发现阶段,笑话的妙语句违背了伴随初始框架建立的预期结果;三、解讹阶段,从另一更高层面重新解读幽默,以消除妙语句与先前预期之间的冲突。幽默理论中的乖讹-消解过程是话语产生幽默性的关键所在[7]。

从以上对乖讹-消解理论的简要阐述可知:解读幽默的秘诀在于消除妙语句与先前预期之间的冲突,然而这一乖讹-消解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学者已从认知、语用、翻译、文化、修辞等角度来解读幽默现象[8-11]。本文在此也将乖讹-消解过程细化,从语音乖讹-消解、文化乖讹-消解、常识乖讹-消解、修辞乖讹-消解四个方面入手, 对英语疑问句在校园幽默言语的生成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解析,分析这一类幽默现象中乖讹识别和消解完成的过程,挖掘英语疑问句在幽默文本中特有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

二 乖讹-消解论下英语疑问句对校园幽默言语的诠释

英语中,疑问句是英语语法四种简单句型之一。常见的疑问句包括一般、特殊、附加、选择、感叹、陈述、修辞疑问句等。其中,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具有重要作用并占有主要地位,也是日常交际会话中最广泛应用的语句。一般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查明事实”、“征求意见”、“获取信息”等[12]。以疑问词开头的问句是特殊疑问句,它要求听者提供疑问词所要求回答的信息。“有疑而问”、“相互询问或要求”是疑问句最基本的属性。但由于语境和交际的多样性,许多“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句起到修辞效果,我们称之为修辞疑问句。当然还有“半信半疑”的附加疑问句和表示选择、感叹、陈述等语气的疑问句。各种类型疑问句的使用,能起到众多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如为紧密衔接、层次分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铺垫、预设、加深印象、加强语势、渲染气氛、唤起想象、掀起波澜、强调观点、行为、情感,或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等等[13],但以上这些定义都不能充分或直观地说明疑问句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只有在实际言语交际中, 结合乖讹-消解理论,通过对英语疑问句实际运用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才能进一步了解英语疑问句在幽默语境中的功能及作用。

(一)语音乖讹-消解

语音乖讹-消解是利用语音知识来制造不和谐或冲突而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而英语疑问句的运用为解讹的过程增添了乐趣。请看以下例子:

例(1)Sorry[14]

Teacher: “Dick, can you show us a word which is pronounced []?”

Dick: “Sorry…”

Teacher: “Very good.”

例(1)运用一般疑问句来提出一个语音知识的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迪克慌忙回答“Sorry”,这是读者很能理解的答案,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时,总是说“Sorry”。 然而,老师却给出肯定的表扬“Very good.” 这时读者逐步建立起来的预期结果同现实之前存在差异,即乖讹,乖讹是幽默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15]。乖讹出现后,读者不得不再读文本,结合自己的语音知识,进行消讹,发现sorry这词里碰巧有[]这个音,因而受到老师的称赞,“Very good.”便成了妙语,使文本产生了诙谐、幽默的语境效应,博人开怀一笑。然而,当我们再次探究妙语是如何产生时,我们发现此处一般疑问句为妙语的生成做了铺垫,它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将读者带入了思考的意境,让读者启动自己的语音知识,迅速搜索发[]音的单词,当读者脑海里正冒出一个个发[]音的单词时或正绞尽脑汁认真思考时,却被sorry和very good打断,妙语与读者的预期形成鲜明的反差,而后顿悟,回味无穷。

(二)文化乖讹-消解

文化乖讹-消解是指通过违反社会文化的世俗理念或约定俗成的社会看法,与文本中的语意产生冲突, 从而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读者只有了解文本中的文化因素, 才能识破妙语,顺利消讹。而英语疑问句在此起到启发思考、铺垫等作用。

例(2)Lady First[16]

A teacher asked her class:“Is the sentence ‘The ox and the cow are in the field’ correct?”

Most of the children said:“Yes,it is all right!”

And only one little boy said: “No, it is not correct. The lady must be mentioned first.”

例(2)中老师运用一般疑问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The ox and the cow are in the field. (公牛和母牛在田里)”这句子正确吗?大部分学生从语法角度思考:主谓一致,搭配合理,因此都回答:“对,一点不错。”然而小男孩却独树一帜,公然指出:“不对,应该先提及女士”。答案令人愕然,笑话的妙语句违背了伴随初始框架建立的预期结果,乖讹出现[17]。读者不得不重读文本,发现问题出在ox(公牛)和cow(母牛)身上,因为按照西方文化传统,Lady First女士优先, 是众人皆遵守的世俗理念,已成约定俗成,此理念对小男孩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他认为应该是:The cow and the ox 的顺序才符合他们的文化礼仪,才是正确的,由此乖讹得以顺利消解,“The lady must be mentioned first.”便成为妙语,并与标题呼应,读者释怀大笑。在此,一般疑问句的运用也对妙语的出现起到了铺垫和渲染作用。

(三)常识乖讹-消解

常识乖讹-消解是通过制造与一般常识之间的冲突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英语疑问句在例(3)中的综合运用,使得消讹过程一波三折,起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例(3)We’ll not Have the Exam[18]

Student A:“Thank goodness,we’ll not have the exam today!”

Student B:“Why!The teacher said that whether it would be fine or rainy we must have it,didn’t he ?

Student A: “Look,don’t you see it’s snowing?

例(3)的简短对话中,运用了感叹疑问句、附加疑问句和修辞疑问句三种问句形式,起到各自的语用效果。Why!此处是感叹疑问句,用降调,表示强烈的情感,其目的不在问“为什么”,问原因,而是对student A的话表示怀疑,对自己的判断十分肯定,因此随后用了附加疑问句,译为:怎么啦!老师不是说无论晴天或雨天考试都不改期,难道不是吗?”student B 在陈述事实后,用附加部分didn’t he,对自己的观点表示证实。这本是毋庸置疑的常识,可A生却给出出乎意料的回答:“Look,don’t you see it’s snowing?你瞧,天不正在下雪吗?”此时妙语出现,乖讹形成。消除妙语句与先前预期之间的冲突是乖讹-消解过程的关键所在[19]。读者只好重读文本发现:显然A生没领悟出老师或是B生的言外之意,即无论晴雨,指的是无论什么天气,今天都要考试。因此A生的回答才运用了修辞疑问句,以质问的口吻反驳B生,且不期待B生辩解,这才得以识破妙语,顺利解讹。从例(3)可以看出,在同样是一问一答的幽默文本中,综合运用疑问句式,答问交织,能达到启发思考、增强语势、渲染气氛、掀起波澜、强调观点、情感,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等交际效果。比起单纯地运用一种疑问句式,语用和交际效果显然更胜一筹。

(四)修辞乖讹-消解

修辞乖讹-消解是指巧妙利用修辞手法,使读者对词句的预期理解产生困惑或歧义,从而形成了乖讹, 重新解读之后便消除了乖讹,以实现幽默的方法。例(4)再次综合运用疑问句式进行三问三答,答问交织,使解讹过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例(4)Which Runs Faster?[20]

Student A: “ which runs faster,‘heat’ or ‘cold’? ”

Student B: “ I don’t know,do you?”

权重的确定方法,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权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信息权重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的联合应用法等[5];也有从机械替代劳动力前后,耗费人工量大小的角度来设置权重的研究文献[6]。本文认为目前畜牧业机械化统计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导致无法科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权重法,因此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同样根据耗费人工量的大小而定。从机械替代劳动力的角度设定权重,在筛选出的5个指标中,根据各自用工量(见表1)占总这5个环节用工总量的比例来分配,详见表2。

Student A: “ Yes, I do. ‘heat’ runs faster. ”

Student B: “Why?” (Why does ‘heat’ run faster?)

Student A: “Because we can catch cold, but we can never catch heat.”

例(4)中运用了常见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同时在一开篇先用选择疑问句提出问题,二者择一。Student B 在此认知领域是一片空白,因此诚实地回答“I don’t know ”同时又对A生的认知领域表示质疑,出现不和谐,难道他懂得比我更多?我何不也考考他?因此紧接着问do you? 即 do you really know (which runs faster, ‘heat’ or ‘cold’)? 此时运用一般疑问句的缩略形式,衬托出B生急切想知道答案,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好奇和不相信A生的情感。A生却给予十分肯定回答,并指出热跑得更快。“这难道是热胀冷缩,而后热又怎样运动,就跑得更快?”B生觉得实在是有点牵强,就不得不虚心且更加急切地求教:“Why?” (Why does ‘heat’ run faster?) 再次运用到了缩略形式,为使上下文紧密衔接、层次分明。此时,特殊疑问句的主要功能是提出问题,引出妙语。但读者在最后解讹阶段,可能会造成困难,无法顺利消除乖讹,即在看懂上文四句后,却无法理解最后一句妙语,出现许多不一致、不协调的情况,无法将妙语与前四句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无法欣赏此则幽默笑点所在。但倘若读者对英文的词汇运用和表达较精通,便很容易识破其中奥妙:catch本义为抓住,catch cold 此处运用了“双关”这一修辞手法,一则意为:抓住冷,we can catch cold,表明冷是可以抓住的。二则 “catch cold”又是英文中的固定表达(表示伤风、感冒),因此经常被人提及;而英语中却无 catch heat的表达,但幽默的发出者却套用了catch cold此常用表达,因此故意说we can never catch heat,再次利用了双关和catch的本义:我们从不能抓住热,热是无法抓住的,因此肯定热跑得更快。由此可见,例(4)运用三种疑问句,进行三问三答,答问交织,不断发问,不断引出矛盾、设置悬念,语义逐层递进、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让读者不断启动认知、修辞等各方面知识为自己解讹,从而得以识破妙语,得到乐趣。Beattie对乖讹的定义也解释了以上现象:“两个或更多不一致、不适合、不协调的部分或情况,在一个复杂的对象或集合中统一起来,或以一种头脑能注意到的方式获得某种相互关系,笑便源出于此。”[21]

三 乖讹-消解过程中无疑问句文本的幽默效果

通过以上对乖讹-消解过程的四类细分及各种英语疑问句在幽默文本中的作用的探讨可知,疑问句作为妙语回应之前的问句的语言现象,并不是只起到提问、铺垫或承上启下等作用,疑问句的语用功能十分丰富,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不以疑问句的形式来引出妙语,幽默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在此,本文也从此书中找出两则无疑问句的幽默文本,来做进一步解析和比较:

例(5)Writing a composition[22]

One day in class, the teacher assigned his students to write a composition——If I Am A Manager.

All the students began to write expect a boy. The teacher went to him and asked the reason.

例(6) It’s Hard to give a Mark[23]

Student: “I don’t think I should get a zero in the exam, sir.”

Teacher: “Ok, but it was hard for me to give you a mark less than a zero!

例(5)、例(6)都没有用到英语疑问句引出妙语。例(5)则是先运用陈述句对幽默情境进行一番描述、铺垫,而后引出妙语。这显然比较平铺直叙,师生间缺少互动,也没有悬念,解讹过程也无需费太多努力,因此当妙语出现时,也只能博得读者微微一笑。例(6)虽然以对话的形式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话语中也含有感叹的语气,但表达上却都用到陈述句式,无法较好地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间的情感交流,叙事平平,无跌宕起伏,读者无需经过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过程,就顺利解讹,这与“幽默来自于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24]过程相悖,因此幽默度也不高。

此外,笔者还就《校园笑话集》一书中其他20篇无疑问句的文本进行解读,发现20篇文本都较多地运用大段大段的陈述句交代语境,尤其是篇幅长的文本,描述很多,最后一句才引出妙语,描述过程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不够,这样不但无法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反而因为文本篇幅过长,叙事平淡,使读者失去阅读耐性,幽默度大打折扣。而全书其余162篇有疑问句的幽默文本中,各种疑问句的使用达254次,不断设置悬念,启发读者思考,与读者形成互动,读者在乖讹-消解过程中不断获得乐趣,因而笑得特别开心。

英语疑问句在校园幽默言语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基于乖讹-消解理论,对英语疑问句在校园幽默言语的生成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解析,剖析校园幽默现象中乖讹识别和消解完成的过程,挖掘英语疑问句在幽默文本中特有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同时也比较了无疑问句文本的幽默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英语疑问句的使用可以充分解释这一幽默现象的乖讹识解过程,疑问句在幽默的生成和解读过程中起到铺垫、预设、渲染气氛、逻辑推理、加强妙语效果,增强幽默度等众多语用功能和良好交际效果,是幽默呈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1] 李小克.幽默学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胡佳敏.对修辞疑问句作为应答语的语用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15] Raskin Victor.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Reidel,1985.

[4][17][24] Attardo Salvatore.The semantic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ies of hum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7,(4).

[5][21] 蔡辉,尹星. 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5,(1).

[6] Suls J M.A two-stage mode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jokes and cartoons: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alysis[A].Goldstein,McGhee.The psychology of humor: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empirical issue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

[7][19] 刘乃实.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8] 胡晓.文化预设在字幕翻译中的幽默效果迁移——以《老友记》为个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蔡辉.言语幽默乖讹与消解机制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 蔡晓丽.幽默话语的语用分析[J].汉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3).

[11] 潘宏声.英语幽默中的双关修辞[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1).

[12] 高杨.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话语功能[J].绥化学院学报,2011,(2).

[13] 李亚丹,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研究简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16][18][20][22][23] 何泉江.校园笑话集(英文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妙语言语交际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交际羊
锦言妙语 当一切都已消逝,恋恋不散的唯有气味
史坦福妙语
微言妙语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关于冬天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