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推广应用研究

2014-03-25 08:00张明洲
关键词:单证被调查者国家标准

张明洲

国际贸易单证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据、文件和证书。借助国际贸易单证,贸易双方得以办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检验检疫、通关、提货和货款结算等事宜。贸易流程与单证的简单化、标准化,是降低贸易交易费用、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贸易流程简单化就是贸易程序简化,而贸易单证的标准化是指单证格式与信息记录的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关税的不断降低,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趋明显。研究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贸易单证标准化问题对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效益、促进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贸易程序简化与国际贸易单证标准体系

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lectronic Business,以下简称UN/CEFACT)是一个专门从事研究、制定、发布和推广国际贸易便利化与标准化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UN/CEFACT从60年代就开始了国际贸易单证格式标准化的尝试,并于1981年发布了第一个推荐标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该标准的推出为全球国际贸易单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此揭开了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的序幕。截至2013年7月,UN/CEFACT一共发布了35个建议书(其中29号建议书与21号建议书合并,30号建议书撤消,实际为33个)、9套标准和5套技术规范,构成了一套解决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简化国际贸易程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并得到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海关组织(WCO)、国际商会(IC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团体的支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从80年代开始跟踪研究,已经将联合国关于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建议书、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了科学分类,编制出版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指南》、《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实务》及《国际贸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实务》等书籍,并从90年代开始陆续将UN/CEFACT的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截至2013年8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发布的与国际贸易单证有关的国家标准超过70项。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础标准层面,包括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运输方式代码等;二是行业应用层面,包括原产地证书、进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发票、装箱单和装运通知等。行业应用层面的标准除原产地证书和进、出口许可证为官方单证外,其余为企业单证。对已经公布的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政府有关部门是否采取推广措施,海关、商检、外贸企业以及高职院校应用得如何,我们分别进行调研。

二、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情况调研

(一)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情况调研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有国家标准公告查询、国家标准目录查询、国家标准全文在线阅读(仅限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但不允许下载)和国家标准计划查询等功能。但要了解上述国际贸易单证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详细内容必须付费。

在商务部网站设有单证指南栏目,内容有单证格式、UN/CEFACT标准化、行业案例和单证贸易知识四个部分。其中在UN/CEFACT标准化部分介绍了UN/CEFACT制定的建议书、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对应的国家标准。有关UN/CEFACT更为详细的内容在网站公共服务栏目:各国法规→国际标准→UN/CEFACT项下可供阅读和下载。但有关国际贸易单证的国家标准却没有任何信息。

进一步查询各省、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省、市外经贸(商务)厅网站并致电相关部门询问是否发布过国际贸易单证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措施,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

(二)海关、商检等部门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情况调研

报关单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单证,但到目前为止报关单的国家标准尚未公布。海关总署启动的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中规定:试点企业经报关所在地直属海关审核同意,在与报关所在地直属海关、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签订电子数据应用协议后,可在该海关范围内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方式通关。在中国电子口岸网站公布的参数查询中均未采用国家已经公布的推荐性标准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12406-2008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 15421-2008国际贸易方式代码。

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也是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单证,在我国该证书一般由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证办理。最新版本的GB/T 15310.4-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格式已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2013年8月30日到中国检验检疫服务网查询,其展示的证书样式还是1994年的版本 (GB/T 15310.4-1994)。课题组在2013年8月30日致电多个省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询问现在签发的证书是否采用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格式,得到的答复是目前还没有使用新版本格式。

(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推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情况调研

2010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双方拟定将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相关部门、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通过宣传、培训推动国际贸易标准化进程。

2011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北京举行国际贸易标准化应用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开展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1年5月22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联合组织的 “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在福建举行启动仪式。

2011年2月至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分别与广东启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厦门九牛集团下属的福建省华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同承办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的合作协议。

2011年12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双新人才计划办公室主办,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2012年4月20日,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关于联合推进“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项目”的意见》(国信字[2012]30 号),将原由国家发改委员会培训中心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启动的 “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培训项目”调整为“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并相应调整项目内容和工作重点。项目主管单位也相应改为国家信息中心 (直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办公室建立了 “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网”,专门介绍相关知识、信息和项目推进情况。

2013年8月,课题组致电“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推广应用项目”专家团队成员询问项目开展情况,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培训教材已编写完成,但项目推进与预期有差距,各地培训项目也一直没有启动。

(四)外贸企业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情况调研

为了弄清外贸企业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具体情况,课题组通过电子和纸质相结合的方式发放了1000份左右的调查问卷,收回了625份有效调查问卷。从已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被调查的企业有73%遇到过因国际贸易单证问题而出现通关受阻的情况,结果大部分货物滞留海关。

2、被调查的企业认为最容易出错的单证依次是①装箱单;②报关单;③商业发票;④海运提单;⑤托运单;⑥保险单。

3、7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出口单证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填写内容不符合要求,而不是单证格式差错。

4、35%的被调查企业使用我国已开发的行业应用标准商业发票、装箱单和装运声明;65%的被调查企业没有使用这套标准单据。

5、52%的被调查企业在进出口合同及其他单证中使用国家推荐标准运输标志;8%的被调查企业使用运输标志时,没有采用国家推荐标准;40%的被调查企业不使用运输标志。

6、对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发布的35个建议书、7套标准和5套技术规范,8%的被调查企业表示非常了解;2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比较了解;4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了解一点;3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完全不了解。

7、对国际贸易单证的基础层面的国家推荐标准,6%的被调查企业表示非常了解;13%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比较了解;49%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了解一点;3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完全不了解。

8、6%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论坛或推广应用研讨会;94%的被调查者表示未参加过有关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的会议或培训。

9、100%的被调查者表示 “如果使用国家标准就能有效消除通关壁垒,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会主动了解并积极采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

10、对“国家是否有必要强制实施统一的单证标准为将来构建单一窗口打下基础”问题,6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必要;32%的被调查者表示现在没必要,将来有必要;仅有8%的被调查者表示没必要。

(五)高等职业院校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情况调研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大多开设《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为弄清任课老师对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了解情况,课题组通过电子和纸质相结合的方式向开设有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58所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特别是担任类似《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师发去调查问卷,从收回的50份调查问卷,确认45份为有效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体系,14%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7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一点;10%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为0。

2、对国际贸易单证基础层面的国家推荐标准,8%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92%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一点;表示完全不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为0。

3、21%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论坛或推广应用研讨会;79%的被调查者表示未参加过有关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的会议或培训。

4、90%的被调查者表示课堂上使用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和装运声明样本没有采用目前我国已开发的行业应用标准。

5、100%的被调查者表示课堂上使用的运输标志样本与国家推荐标准一致。

6、100%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使用的教材均未提到过有关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

7、10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必要在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或类似课程上讲授有关国际贸易单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知识。

8、89%的被调查者表示国家有必要强制实施统一的单证标准,为将来构建单一窗口打下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一)调研结论

1、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外贸行政主管部门均未出台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目前付费查阅和购买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方式不利于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2、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试点中,中国电子口岸网站公布的填制报关单时使用的代码,如国别(地区)代码表、币制代码表、贸易方式代码表等均未使用国家推荐性标准;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签证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未按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实施时间要求及时采用新版格式。

3、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分别在北京、厦门和福州举办过论坛、启动仪式和研讨会,对宣传和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后续市场化培训项目未能如期开展;国家信息中心接替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成立“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办公室,该办公室构建的“国际贸易标准化信息化网”已经上线,市场化培训项目处在前期准备阶段。

4、大部分外贸企业都遇到过因为单证内容填写错误而导致的通关遇阻事件,但大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实施单证国家标准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单证人员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单证差错率;如果采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能有效消除通关壁垒降低交易费用,企业会主动了解并积极采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

5、外贸企业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单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了解不够。

6、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了解、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高职院校也由于企业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继续沿用大部分早已过时的国际贸易单证样本。

7、国家虽早已颁布一系列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但高职院校使用的国际贸易单证教材却只字未提国家标准,更不用说采用国家标准。

(二)建议

1、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培训咨询会和举办论坛等形式对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说明实施单证国家标准有利于提高企业单证人员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单证差错率,消除通关壁垒,最终使外贸企业积极、主动地采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

2、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公布后,政府部门应毫不延迟地带头实施。特别是“电子口岸”、“通关作业无纸化”等涉及众多当事人的项目,更应该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从而使各项业务操作更加规范、统一。

3、对非市场化运作制定的国家标准政府应提供免费阅读服务

标准化工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标准研制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国家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社会效益”。对非市场化运作制定的标准公布后,不仅要提供快捷、免费的阅读服务,而且还要广而告之,对那些积极使用标准并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的机构或个人予以表彰,以形成大家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目前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已经可以方便地在线阅读强制性国家标准,希望推荐性国家标准也能免费查阅。

4、国家应鼓励专业机构开展国家标准社会化服务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主要研制机构,国家应鼓励这些专业机构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即通过这些专业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大批熟悉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外贸行业采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5、鼓励企业采用国家标准格式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和装运声明,为最终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贸易与运输的有关各方在一个单一接入点只需一次提交标准化的文件或数据,就能履行全部的进口、出口或转口的监管要求。单一窗口能大大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并大幅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目前国际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单一窗口。国家应鼓励外贸企业采用国家标准格式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和装运声明,按标准化的数据元填制单据,为最终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奠定坚实基础。

6、高职院校应成为外贸行业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重要推手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外贸业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国际物流和国际结算等技能,在外贸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外贸单证、跟单、业务、报关、报检、货运、结算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首先,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必须熟悉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能够成为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培训师;其次,要重新编写《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标准,在教材中增加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的内容;第三,在推广和应用国际贸易单证国家标准过程中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如,举办培训班、编写企业应用手册等。

[1]胡涵景,曹新九.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研究[J].世界标准信息,2008(7).

[2]胡涵景.国际贸易单证格式标准化与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J].对外经贸实务,2009(4).

[3]胡涵景.加快推进我国国际贸易标准化进程[J].中国标准导报,2012(8).

[4]胡涵景.建立我国现代国际贸易单证标准体系[J].中国标准导报,2012(12).

[5]胡涵景.国际上各贸易便利化机构所从事的贸易便利化工作概述[J].中国标准导报,2013(3).

[6]胡涵景,钟小林.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单证被调查者国家标准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基于物流单证的物流信息处理研究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中的交互应用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一体化建设探析
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解析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