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诗歌创作道路

2014-03-25 08:00
关键词:王安石杜甫区块

吕 斌

一、诗歌分期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厚,留有千余首诗。王安石一生的思想较为复杂,因此对他的诗歌不能一概而论。宋人叶梦得曾把王诗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他在《石林诗话》中说: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材”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亦必视初壮,虽此公,方其未至时,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

叶梦得的三分法主要从艺术风格角度作出分期,他认为王安石早期诗以意气自许,不够含蓄,中期对唐诗的借鉴较多,颇有唐风,晚期创作则更加老成,深婉不迫。叶梦得的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的诗应分为前后两期,即以他56岁退居江宁分界,前期诗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后期诗多为写景抒情;前期诗直抒胸臆,后期诗含蓄深沉。翻开《王安石全集》可以发现,王安石56岁罢相后的诗风与前期的变化的确是很大的,所以二分法被广泛认同。至于高克勤提出的五分法,则更为精细了。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王安石诗作出的分期,各有其道理。鉴于论述的需要,从艺术借鉴角度,采取二分法。

二、王安石前期诗歌创作

王安石前期诗歌总体上说,具有明显的宋诗特点:以文入诗、长于议论、善于用典。试看他的《次韵子履远寄之作》一诗:

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高位纷纷谁得志,穷途往往始能文。

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

直使声名传后世,穷通何必较功勋。

这是王安石读书应举时期的作品。子履姓陆,名经,字子履,是王安石的朋友。此时,陆经由大理丞集贤校理责贬袁州,王安石对友人无端受诬远贬表示了同情慰问和激励。诗人引用陶渊明、杨雄的典故,劝慰友人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美好的声誉都能留传后世,并相信他终会被复召。该诗通篇议论,可见诗人少年时代创作就已表现出了其诗的基调。年龄稍长时的王安石的诗歌,政论色彩更加浓厚,如他的《众人》一诗: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王安石于熙宁元年应召越次入对,后任参知政事,在神宗支持下厉行变法。新法的推行,招来许多非议论和攻击。王安石坚持改革立场,对所有的异议一概投以蔑视。诗人引用王莽和周公的典故,言外之意是以圣人自比,圣人的思想非常人所能理解,可以看出王安石对新法非常自信也非常固执,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自我安慰,但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透过诗句,还是可以看出诗人隐隐的抑郁之情的。在《王安石全集》中,类似的诗歌比比皆是。

王安石长于议论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王安石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建功立业的渴望。高克勤曾在《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1]中提出:“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是第一位的,其次方是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王安石自己也曾在《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中说:“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可见他是以政治家自命的,而耻以文士立名,作诗为文都是为经世致用,这使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同时也削弱了诗歌的审美价值,显得枯燥无味。

然而,在王安石前期作品中,可以找到些许唐诗的痕迹。由于王安石主张经世致用,唐代诗人中与此主张最相近的是杜甫,因此诗学杜甫,是顺理成章的。

王安石曾在 《杜甫画象》一诗中云:“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可见王安石是很推崇杜诗的。他在作县令时,曾得杜甫佚诗二百余首,加以编次,皇佑四年写有《老杜诗后集序》[2]3。

试看王安石的《河北民》一诗: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几度在外做地方官,使他有机会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在王安石诗集中,有为数不少的反映百姓生活贫困的作品。本篇当为诗人嘉祐中伴送辽使时期的作品。百姓长年苦辛耕作,却只能为别人做嫁衣。生逢灾年,食不果腹,还要受到官吏的催逼,只好迁徙流离,居无定所,饥寒交迫。这首诗相对于王安石的其他诗而言,显得平实易懂。该诗以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宋王朝盘剥百姓重币贿敌的政策,表达出对封建盛世的向往。

与此类似的再看杜甫的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诗节选一段:

比特币系统大约每10 min产生一个区块,该区块包含这10 min内未确认的交易以及前一个区块(银行的系统如果崩溃将导致其所有数据都失去了,但是比特币系统则不同,每个节点在工作时都得下载一个最新区块,该区块就包含历史全部记录,故在比特币世界中只要还有一个节点在运作,那么它的历史数据就不会丢失,因此可以视比特币系统亦或者区块链为分布式记账),因此从第一个区块问世至今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区块链。区块有2点作用:收集交易记录;做存在证明和防篡改,因为区块的哈希值施加了时间戳,一方面能证明区块的存在时间,另一方面由哈希函数的抗碰撞性知区块被篡改的概率可忽略。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写了许多反映百姓生活的诗歌。本诗以“忧黎元”为核心,诗人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他的小儿子,已活活饿死。说不出内心里多么惭愧,身为人父,却没本事养活孩子。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穷苦人家,却仍然弄不到饭吃。诗人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用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辛酸。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忧民忧国的情绪,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王安石和杜甫都关心下层人民生活,两首诗都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民生疾苦,语言平实,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忧虑和对当朝政策的愤慨。

王安石和杜甫共通之处还有二人都曾写过一些题画诗,表现手法很相似,试看杜甫的《画鹘行》和王安石的《虎图》二诗: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杜甫《画鹘行》

壮哉非罴亦非貙,日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盘礡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雏。

山墙野壁黄昏後,冯妇遥看亦下车。

————王安石《虎图》

从诗中看,王诗从精神气质到章法结构都有摹拟杜诗的痕迹。前几句都从总体上写诗人看到图画的第一感觉、从整体上描述所画之物的神态,接着对图画的逼真感到震惊,感叹画师技巧高超,后面几句想象画师作画时的情景,从细微处进一步观察,用对比的手法,以“乌鹊”、“寒雀”、“乌鸦”等衬托虎、鹘,表现其傲然独立、超凡脱俗的气质。

三、王安石后期诗歌创作

大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诗在其罢相,闲居江宁后开始发生变化。其实,在他退出政治激流前几年,诗风已经开始有所转变。如流传甚广的《泊船瓜洲》一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不到一年,变法派内部产生了许多矛盾,为稳定形势,神宗于熙宁八年二月,召退居钟山的王安石回京,起复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只得勉强上任。本篇是他赴京途中行至瓜洲而作。王安石还没到任,就想到何时还乡,这反映出他这次出山是并不那么乐意的[2]127。

后期王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从宋人的这些言论看,人们称王诗为“王荆公体”,主要是着眼于晚期诗风[3]。

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人将荆公绝句与唐人绝句尤其是晚唐绝句相提并论,如张邦基云:“七言绝句,唐人之作往往皆妙,顷时王荆公多喜为之,极为清婉,无以加焉。”杨万里云:“五七字绝句最少而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这些意见揭示出荆公绝句与唐人绝句的渊源关系。

和前期诗歌相比,王安石晚年诗歌显得委婉含蓄、属对精工,更加富有灵性。如他的《杖藜》一诗: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犹入梦,因知余习未全忘。

兴罢归来,悄然入梦,尧桀是非进入梦境,才知道自己虽已退隐,那些昔日的是是非非依然难以忘怀。本诗通过记梦形式,抒发对政治是非无法排解的关念,表明诗人虽屏居山林,远离魏阙,但并未超然世外,忘却现实,仍然密切注视着政治时局的发展,关心着新法的成败。同是反映新法,这首诗与前文所引得《众人》一诗有着明显的不同。《众人》一诗直抒胸臆,气势咄咄逼人;《杖藜》一诗则委婉了许多,语气平缓,有点淡淡哀愁。

再看他的《载酒》一诗:

载酒欲寻江上舟,出门无路水交流。

黄昏独倚春风立,看却花飞触地愁。

这首诗写得很有韵味。诗人本想载酒泛舟,无奈门前溪水纵横,无路可通。他徒倚春风之中,看落花随风飘飞,蓦地引起无限愁思。“独倚春风”“落花触地”是如梦的意境,朦朦胧胧中,满怀愁思,此情此景,含蓄藉远,令人回味。这种朦胧的意境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诗句颇为相似,某些学者提出王安石晚年诗学中晚唐绝句,尤其是诗学李商隐,是不无道理的。

王安石晚年时期作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被广泛传诵: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靑来。

其二

桑条索漠柳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

杨德逢,号湖阴先生,住宅在上元县城东北隅,与王安石为邻。两首题壁诗写出杨氏庭院整洁,环境清幽宜人。绿水环绕、青山呈翠的幽美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此诗对偶精严,创造出绝妙的意境。在其二中,黄鸟数声唤醒梦中人,语意清新,似梦非梦,与李商隐“庄生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和“远路应悲春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颇为相似。

总体上说,王安石前期诗歌主要诗学杜甫,注重反映现实,又比杜甫更注重经世致用,直抒胸臆,议论性更强,因此削弱了诗歌的韵味。后期诗歌更富有灵性,委婉含蓄,对仗工整,为人所称道。

四、王安石诗风变化的原因

造成王安石前后期诗风变化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诗人心态的变化。王安石前期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一心想建功立业,锐意进取,实行新法。此时,他把政治是放在第一位的,诗歌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在前文已有论述。因此,为了政治的需要,诗人往往直抒胸臆,多是议论,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抒发自己的心中块垒。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归隐山林后,虽然仍然关注政局,但心态已淡定了许多,纵情于山水,沉浸在自然趣味中,诗歌变得轻灵了许多。同时,诗人退出政治,更有时间潜心研究诗歌韵律,因此后期诗歌更加注重遣词造句,属对精严,因而也更具有审美价值。

其次,王安石晚年受佛老影响很大,这在他的诗中可以体现。如他的《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一诗:

老于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钟山只隔数重山。

宝觉,禅师法号,名务周。这首诗当是元丰末年作者至京口过访宝觉禅师所作。熙宁八年作者第二次被任为宰相,当时由钟山应召赴京时,曾路过京口。这次故地重游,回忆约十年前的往事,苍狗白云,事态变化很大,只有明月和友人相随如故,不禁感慨万端。类似的诗还有很多,可见诗人与禅师多有交往。

再看他的《即事二首》:

“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无心无处寻,莫寻无心处。”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说:“此全类禅家机锋语,而独无其荒忽。”这两首借眼前来去无心、自然往还,无法寻觅的钟山云,寓写摒除妄念,悠闲隐居、清净自乐的情怀,富有理趣。读来不禁想起贾岛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又似乎更有王维的风格,空灵清幽。王安石后期以禅入诗,因而诗风更加轻灵,耐人寻味。

[1]高克勤.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

[2]高洪奎,刘乃昌.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

猜你喜欢
王安石杜甫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北陂杏花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杜甫改诗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王安石的坏习惯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