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俗略考

2014-03-25 11:58姚晓燕
茶叶 2014年2期
关键词:茶坊饮茶西湖

姚晓燕

(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 310013)

杭州素称繁华之地,西湖风景名胜繁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就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1],这是杭州出产茶叶最早的文字记载。历来杭人饮茶之风盛行,在民间也留传着许多茶俗。茶俗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当地茶农心理的折射,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杭州茶俗,除了最常见的以茶敬客外,逢年过节、婚嫁丧事以及农事传统中有更多的体现。

1 杭州茶俗历史寻踪

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看到供人买茶喝茶的场所,如清茶馆、农家茶楼、景区茶社等各式茶馆、茶叶店、自助茶吧。它们集商务、休闲于一体,成为杭城现代生活的时尚之选。这种饮茶风气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历史上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既保留了皇宫贵族的茶俗,也有民间茶俗,民间茶肆、茶坊中的饮茶方式尤其丰富多彩。

南宋定都临安,杭城移民增多,其间不乏上层人士,他们的生活习惯多多少少影响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唐煮宋点,宋代讲究的是点茶,且斗茶之风盛行,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以此为乐。还有流行于文人雅士中的分茶[2],也是南宋临安(今杭州)一景。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南北文化交融,民间饮茶文化也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茶坊、茶肆发展迅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条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3]。插四季花、陈列奇松异桧、挂名人书画、四季卖各种茶汤,可见当时杭城茶肆相当有格调有品味。不仅如此,还推出茶水流动服务,“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4]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对“茶肆”也有很多记载,其中第六卷中就提到一些类似“歌馆”的茶坊,“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凡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5]可见品茗是这些场所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之一。茶肆、茶坊作为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提供饮茶服务,加快了茶馆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江南一带茶坊中还安排艺人说书、评话、弹词等娱乐节目招揽生意。这些都证明了当时看戏的场所和饮茶的场所已慢慢融合在一起,出现了多元化的经营特点。

明代散茶取代饼茶,饮茶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直接以沸水冲泡叶茶的清饮法取代了原先的烹煮法。杭州的龙井茶可谓是清饮风俗的代表。“龙井茶、虎跑水”作为杭州双绝,也是杭州茶俗的一部分。明代文人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提到:“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6]明代文人讲究好茶配好水,认为龙井茶与虎跑水相匹配。明清时,杭城中取虎跑泉泡茶的人就有很多,明张岱的《西湖梦寻》载:“……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7]取虎跑水冲泡龙井茶的习俗一直为杭州人所保留,如今每日清晨拿着塑料桶、瓶子去虎跑取水的人依然很多。其实在杭州还有好多名泉与茶相联系,如龙井泉、玉泉等等,杭州将名茶名泉相融合,有了独具特色的品饮方式。

明代,杭州茶馆也很兴盛。嘉靖二十六年三月,有李氏者忽开茶坊,饮客云集,获利甚厚。远近仿之。旬日之间,开茶坊者五十余所,然特以茶为名耳,沉湎酣歌,无殊酒馆也[8]。

清代乾隆皇帝数度下江南,曾有四次巡幸西湖茶区,龙井茶早已声名远扬。杭城街头的茶行茶庄林立,喝茶听戏成为杭城百姓消遣娱乐的休闲活动。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杭州有百余家的老字号茶庄,如翁隆盛、汪裕泰、方正大、方福泰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茶庄。这些老字号茶庄遗留下了大量茶文化实物,传递出了许多茶俗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杭州茶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当时各大茶庄售卖各省绿茶、红茶及花茶等茗品,一应俱全。这些老字号广告包装纸上描述最多的当是西湖之龙井,如“浙省翁隆盛茶号价目表”广告纸中除了提及出售的各类茶品之外,还提到“同时若佐以菊华一品其益良多”,可见平时百姓还会搭配各式花茶加以调饮,饮茶方式多种多样。

2 杭俗遗风有传承

杭俗遗风,在那些民间茶俗中得以体现。杭州茶俗丰富,每逢节气、祀神祀祖、婚嫁等礼仪活动都有饮茶、用茶、敬茶、供茶。

2.1 杭州婚俗之男茶女酒

杭州与茶有关的旧时婚俗很多,以茶为媒、茶入婚俗早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茶事活动,茶象征着吉祥、美好,它贯穿在整个婚礼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唐时饮茶之风盛行,文成公主入藏时,还把茶叶作为陪嫁品。将茶用于婚俗在宋代已经流行,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述了当时杭州的婚姻习俗,男女彼此中意后,先由媒人沟通好后下聘礼,报送女方,聘礼的多少看男方经济实力而定:“若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9]。这就是所谓的下“茶礼”,是确定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10]茶被视为从一而终的象征,女方只能接受一家的“茶礼”,这才是合乎道德标准的婚姻。

在杭俗中男女正式缔结姻缘,称之为缔姻。其中仪式之一为金玉如意缠红:“男家用金玉如意压帖,又点锡小茶叶瓶若干。女家用顶戴压帖,又点锡酒尊若干。所谓男茶女酒也。”[11]结婚以后要“回郎”[12],回郎时,吃三道茶。另外办喜事时,会邀请帮忙及雇用的人,专为宾客供茶,这就是所谓的“茶司”[13],也叫“茶箱”。茶箱中有烧水、沏茶的盘肠壶,还有茶碗茶盘等一些附属茶具以及足量的茶叶,每到一客,即泡茶奉上。同时这也反映了杭人客来敬茶,以茶待客的传统礼仪。

2.2 茶与祭祀床公床母

杭俗旧惯中,以茶祭祀,供奉祖先的记载很多,通常茶作为祭品之一必不可少。其中就有正月十五请“床公床母”之说:“灯夜祀床,荐鸡子、粉圆、寸金糖,兼设茶酒。俗传母嗜酒,公癖茶,谓之‘男茶女酒’。”[14]这是为了祈求儿女晚上睡觉安宁的一种祭祀活动。另在《武林风俗记》中也曾提到腊八夜晚用“茶、酒、果、饼,祀床神,以祈儿女安寝。”[15]之说。

2.3 一年一回之赏桂吃茶

老底子的杭州,在离烟霞洞附近的路旁,右边是几户人家,左边是十来座坟山。坟山间隙地上排满了卖茶的白木板桌,坟头上是一座桂树林子,东一株西一株的约摸有百把株桂树。在那里吃茶、吃栗子,称之为“吃坑茶”[16],这可是一年一回,难得的休闲之事。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栽种历史悠久,桂花开时,香飘十里,因此“满陇桂雨”成为了西湖新十景之一,亦是赏桂吃茶的好去处。每逢八月桂花香时,这里就是杭州人气最旺之地。

2.4 邻里和睦之“七家茶”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七家茶”是体现邻里和睦之茶。七家茶相传起源于宋代,至今尚流传于西湖茶乡。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民俗》中记载:“杭城风俗……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动事,遗献汤茶,指引买卖之类,则见睦邻之义。”[17]可见当时邻居是用献茶汤这种形式来相互认识,联络感情的。如遇到吉凶之事,街坊邻里就会送茶水,或者“提茶瓶沿门点茶”,[18]相互告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相互扶持,饮茶成为促进邻里和睦的一种媒介。另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19]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杭州茶乡家家户户炒制新茶,并配上各种糕点、水果,馈送亲友比邻,以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黄丝带象征着和谐、友好,象征着家庭的亲情与邻里的和乐,如今杭城还会延续旧俗,举办“黄丝带·邻里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以促进邻里相互交流,共创和谐社会。

抚今追昔,事事变迁,有多少茶俗被继承了下来,又有多少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杭州茶俗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它绚丽多姿、特色鲜明,极大地丰富了杭州茶文化的内涵。

1 [唐]陆羽:《茶经》“八之出”,线装影印日本京都书肆天保十五年补刻本.

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64.

3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六,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198.

4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六,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198.

5 [南宋]周密撰《武林旧事》卷六之“歌馆”,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355.

6 [明]高濂:《四时幽赏录》,“春时幽赏”之“虎跑泉试新茶”,清光绪九年(1883)钱塘丁氏嘉惠堂刻本,武林掌故丛编第第113册.

7 [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之“虎跑泉”,引自栾保群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33.

8 [清]陈梦雷、蒋廷锡等辑《古今图书集成》“西湖部杂编”之“二、西湖部杂录”,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册,杭州出版社,2004:1037.

9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二十,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242.

10 朱自振、郑培凯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商务印书馆,2007:275.

11 [清]钟毓龙编著,《说杭州》第十一章“说风俗”,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1册,杭州出版社,2004:519.

12 [清]钟毓龙编著,《说杭州》第十一章“说风俗”,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1 册,杭州出版社,2004:533、538.

13 [清]范祖述原著,《杭俗遗风》“排场类”,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9册“西湖风俗专辑”,杭州出版社,2004:110.

14 [清]顾光编,《武林新年杂咏》“床公床母”,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9册“西湖风俗专辑”,杭州出版社,2004:277.

15 [清]王同著,《武林风俗记》卷下“十二月”,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9册“西湖风俗专辑”,杭州出版社,2004:246.

16 [近代]施蛰存,《赏桂记》,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14册,杭州出版社,2004:744.

17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八,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219.

18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六,引自《西湖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4:198.

19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熙朝乐事”,《西湖文献》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茶坊饮茶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似淡却浓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水浒传》中的茶人茶事
游篁岭
四季饮茶与健康
当西湖遇上雪
月下饮茶
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