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的要素

2014-03-25 14:39郑增忍张衍海范钦磊谢仲伦
动物医学进展 2014年10期
关键词:病原体疫病要素

刘 倩,郑增忍,单 虎*,王 栋,张衍海,范钦磊,王 红,谢仲伦

(1.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

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内,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1],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3个构成要素,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造成风险结果。风险因素是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2]。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分析风险要素时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3]。另外,德尔菲法[4]、头脑风暴法[5]和概率分布分析法等方法也经常应用于风险要素的归纳和分析工作中。

1991年,风险分析作为新内容加入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6],推动了成员国将风险分析作为制定动物卫生管理决策的科学基础[7],其中对侵入评估和暴露评估环节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列举描述[8]:侵入评估中需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如动物种类、年龄和品种;隔离检疫)、国家因素(发病率/流行率;兽医机构及区划体系等)和商品因素(进口商品数量;储存和运输影响等);暴露评估中所需的信息包括生物学因素(病原特性)、国家因素(人和动物统计数据;地理和环境特征)和商品因素(进口商品数量;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预期用途)。《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9]第5.3条指出,在制定动物卫生管理决策时,应考虑相关经济因素,即由于虫害或病害的传入、定殖或传播,对生产或销售造成损失的潜在损害,在进口成员领土上控制或根除的病虫害的成本,以及采用其他方法来控制风险的有关实际开支。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及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欧盟[10]、加拿大[11]和澳大利亚[12]等国家和地区结合自身国情和实践情况,对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各环节中涉及的重要因素进行细化研究,如新西兰《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程序》[13]中规定,动物疫病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动物疫病流行率及死亡率,监测和采样检测方法,生态和环境条件,食品制造工序和生产方式等。我国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体系的构建工作起步较晚,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借鉴有关国家风险要素总结与分析的先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体系及要素研究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风险要素筛选原则

在进行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时,往往涉及繁多的风险因素,大到国家兽医运行系统,小到进口动物产品的储存方式,都可以对动物疫病的传播及定殖风险的等级产生影响,从数量繁多的风险因素中提取出应用面广、所占比重高的风险要素,对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工作的科学开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所确定的风险要素要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①科学性:风险分析是一项注重科学性、透明性的预判工具,风险要素涵盖内容是否完整、科学,直接影响到风险分析结果的质量,确定风险分析要素时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并充分考虑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等相关基础理论[14]。②关键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定殖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有直接关系,如果将每个相关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不仅造成分析过程的复杂性,还可能冲淡重要因素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研究中应该选取关键决定性的因素进行评估。③普遍性:某些影响动物疫病发生与传播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涉及面较为广泛和复杂,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中应该选取具有普遍评估意义的因素作为风险分析要素,使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④独立性:选取的风险分析要素应该尽量相对独立,如果某一因素在侵入评估和暴露评估中都有作用,则应排除其内涵上的交叉,这对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⑤可得性:选取的风险分析要素应该具有易采集和易量化的特点,能够有效衡量和统计,资料来源尽量可靠科学,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中获得。

2 动物卫生风险分析要素研究

根据以上风险分析要素选取的标准与原则,结合各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的实际案例,对风险分析涉及的要素进行具体说明和解析。

2.1 国家层面相关要素

2.1.1 政府及兽医系统运行状况 动物卫生风险分析过程中,侵入评估主要是对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侵入可能性进行评估,重点在出口国的政府及兽医系统,而暴露评估则是侧重动物疫病病原体侵入之后是否会在国内传播和定殖,注重的是进口国的政府及兽医系统是否有合理优良的动物疫病处理和应急系统。具体分析时考虑动物卫生管理现状、资金支持、执业兽医配置、培训制度实施和兽医体系网络运行情况等。

2.1.2 动物疫病监测实施状况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病防控中地位突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该项工作不仅事关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公共卫生安全,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畜牧业发展。出口国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健全与否,所公布数据的真实程度,都是对国家境内动物疫病发生、传播及流行情况的真实反映。具体分析时考虑出口国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所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能所携带动物疫病在出口国的疫病监测结果。

2.1.3 动物疫病暴发史及发病状况 动物疫病在出口国的暴发史往往会增加动物疫病侵入和定殖进口国的风险等级,如英国暴发疯牛病后,虽然经过多年的休整和控制,其活牛及牛肉制品的贸易情况仍不容乐观。而进口国的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则可以充分体现国家和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控缺失和重点,对于本国防控薄弱的动物疫病,若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的动物疫病恰恰是进口国的易发疫病,那么在其国内传播和定殖的风险等级就会增加。

2.1.4 人和动物的统计数据 人和动物的统计数据是暴露评估中纳入考虑范围的风险要素,进口国人和动物的数量、近5年相关动物疫病导致人和动物的发病数、死亡数和扑杀数等,直接影响动物疫病病原体在进口国暴露的可能性。这些统计数据从一定层面表现出进口国的动物卫生管理水平,某些地区人和动物自身抗体的种类和特定动物疫病近期发生发展的趋势。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和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同期国际数据,那么可能携带此种动物疫病的进口活动就应该暂时禁止,以防止更大范围的感染蔓延,对于此类统计数据的分析大多应用于定量风险评估。

2.1.5 农场动物的福利保障状况 动物福利作为风险分析要素主要是针对作为进出口动物及动物动物产品相关的农场动物,这与OIE 的强调方向一致,OIE认为农场动物是供人食用的,但在成为食品之前,它们在饲养和运输过程中,或者因卫生原因遭到宰杀时,其福利都不容忽视。欧盟认为动物福利保护较好的农场动物,相对与动物福利较薄弱的农场动物来说,携带的动物疫病风险较小。

2.1.6 地理和环境基本状况 地理和环境特征是暴露评估中纳入考虑范围的风险要素,主要是对进口国和出口国地理和环境的契合度进行比较,一般说来,契合度越高的两个国家,活动物能保持其原有的生存状态,那么其自身携带隐性病原体暴露为阳性感染的可能性就不大;若海拔、植被覆盖率等条件变化较为明显,则可能导致活动物自身体内代谢发生改变,从海拔低到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含氧量较低,可能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产生高原反应,进而引发一系列动物疫病的发生,所以地理和环境较为特殊的地区,应尽量从与自身条件相近的地区引入动物及动物产品,以降低动物疫病的传入和发生风险。

2.1.7 季节和气候基本状况 季节和气候特征是暴露评估中纳入考虑范围的风险要素,主要是对进口国和出口国季节和气候的契合度进行比较。季节和气候对有媒介传染病的影响最大,如欧盟对非洲马瘟进入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时,首先考虑到非洲马瘟是虫媒传播性传染病,预期进口的时间是冬季,虫媒活动率很低,所以在危害确认环节就做出定性评估判断,认为非洲马瘟进入欧盟的风险可忽略不计。

2.1.8 动物疫病检测和隔离检疫状况 隔离检疫是一种强制措施,旨在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16],在暴露评估中作为风险分析要素。动物及动物产品入境后,必须进行隔离检疫,进口国是否在口岸、边境设立隔离检疫场所,是评价其机构设施完整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从14世纪起,威尼斯就规定外国船只到达口岸时,必须扣留停泊40d,以便检查船上人员是否带来传染性疾病(如黑死病、霍乱、肺鼠疫等),充分的隔离时间足以让传染病越过潜伏期而暴露出来,同时,除了对进入国内、本地区的动物进行滞留、隔离、观察外,还包括查验证件,查询输出国或地区的疫情,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及对染疫产品的处理等项目。

2.2 生物学层面相关要素

2.2.1 动物免疫接种的实施状况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防疫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某些传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17]、口蹄疫和猪瘟[18]等病的防控措施中,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美国注重本地区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同时,在进行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活动时,也注重出口国动物免疫情况,对动物体内的抗体是免疫或是非免疫获得非常重视。具体考虑强制免疫范围、程序免疫实施、免疫操作规范、疫苗质量、疫苗储存运输要求及免疫档案的完整性等。

2.2.2 动物疫病的病原体特性 病原特性主要是指病原体抵抗力、分布地区、传播方式、载体的种类和载体栖息地等,其与动物疫病的发生、发生和传播具有密切联系,病原体的抵抗力指其经过酸碱处理之后的存活能力,掌握之后可以制定进口动物产品的加工处理方式,降低携带风险;疫病的传播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阻止动物疫病的传播过程,掌握病原载体的基本情况,了解其抗杀虫剂情况、存活能力等,就可以从针对载体的措施出发,中断疫病传播链,降低风险水平。

2.2.3 动物的种类、年龄和品种 进口活动物的种类、年龄和品种是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时必须纳入考虑的基本信息,由于每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都有特定的易感动物,只有在易感动物中才能定殖,动物种属间的差异导致生理构造上有区别,在生物学特性上也有很大不同,如猪瘟只能感染猪[19],而其他动物的细胞可以在很多方面阻止猪瘟病毒的侵入,比如在细胞表面没有合适的抗体识别,或者细胞内没有能配合猪瘟病毒复制的蛋白质或RNA 等,因此,对于只感染某一动物种类的疫病,就不需要考虑进口对其他种类动物所造成的风险,这样便缩小了风险评估的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口活动物的年龄可以从侧面作为排除某些疫病传播的理论依据,一定年龄的动物对某些疫病的易感性较高,如幼龄动物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易感性较高,这往往与动物的特异性免疫状态有关。OIE 法典中仅在侵入评估环节中提及这一因素,即偏重对动物疫病病原体进入进口国的可能性,欧盟在病原体暴露评估中也涉及这一因素,认为活动物进口目的地所在地区的动物基本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暴发风险,一旦病原体进入欧盟境内,就有可能定殖和传播,然而本着风险评估前移的基本策略,这一要素通常在侵入评估中进行重点评价,在暴露评估中并不作为重点。

2.3 商品层面相关要素

2.3.1 进口商品的数量 进口商品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疫病风险的等级水平,根据剂量暴露效应可知,在危害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将病原体暴露出来,这一要素在定性评估方法中不常出现,但在半定量和定量评估方法中则非常关键,其在半定量评估的权重赋值中,大多作为一级或二级较高权重值出现,定量评估中则综合考虑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检测系统的敏感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出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风险可能暴露的进口商品数量的最小值,如在评估病毒性口炎[20]通过进口进入欧盟的风险评估时,假设检测系统的敏感度是0.98,而发病率是1/4 000,最终定量结果是进口199 951箱商品才能引入病毒性口炎病毒,根据每年进口4 000只动物计算,大约需要50年才有可能导致疫病侵入欧盟境内。

2.3.2 进口商品的预期用途及加工条件 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预期用途大体可以分为以下方面:繁殖与生产、装饰美化、农业输入、直接人类消费、食品加工和优良宠物引进等,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预期用途直接决定了动物的生活状态及动物产品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所处的风险水平。一般来说,作为农业输入、繁殖与生产的活动物携带风险较高,这是由于活动物入境后,接触与原本生产环境不同的场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内一些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激发,变成阳性感染表现出疫病症状,相对的动物产品就不会有这方面风险隐患。而对于食品加工,作为消费食品的预期用途而言,动物产品的处理方式可以直接的影响其所携带风险的水平,如腌制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盐腌、晒干或烤制[21],使动物产品中的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体内的蛋白质变性,失去了体内繁殖和分泌毒素的能力,因此除了几种病毒和产孢子菌之外,其携带的风险等级大部分为低,而新鲜的肉制品风险等级为高,这与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

2.3.3 进口商品的储存环境及运输条件 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是侵入评估中纳入考虑的风险要素,储存方式分为新鲜储存、冷藏储存、冷冻储存、腌制后储存和其他处理加工后存储等。根据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大部分病原体在低温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并不能感染动物及人类,所以总体来说冷冻储存方式较新鲜、冷藏储存方式的风险较低。运输的影响主要与运输时动物及动物产品所处环境温度和运输时间长短相关,当运输环境温度符合储存要求时,所携带的风险水平就低,反之则高;对于活动物来说,运输时间越长,越易引起动物应激行为的增加,为病原体暴发提供条件,相应风险也就越高。所以在动物及动物产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恢复其原本所处环境,对于活动物考虑其动物福利,对降低动物疫病病原体进入和暴露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 小结及建议

风险要素是开展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不同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活动相关的风险事件,造成的风险后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对风险要素的科学分析有利于理清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脉络和空间走向,预判风险后果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国家、生物学及商品层面相关的要素是实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各国对国家层面的要素更为重视,这是由于动物疫病状况良好、兽医体系运行顺畅、政府重视动物卫生管理科学性的国家或地区,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风险整体上低于兽医体系管理混乱的国家,在对国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析特定风险事件伴随的病原体生物学特性和商品要素,就能对风险事件造成的风险后果进行预判,从而为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客观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在动物卫生风险分析要素的研究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及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体系构建和要素研究工作,应明确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在动物卫生管理决策制定环节的重要性,加快完善国家级风险分析机构和平台建设;健全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相关标准指南,对各环节中相关的风险要素进行规范;加强动物卫生风险分析能力建设,建立区域化管理和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全力构建完整度高和运行度好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体系,尽早得到国际组织和双边贸易认可,实现我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相关工作的重大飞跃。

[1]叶 青,易丹辉.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0(6):65-70.

[2]罗祥云.酒店运营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5(6):75-79.

[3]陈 倬,潘雅璇.基于AHP法的水产品供应链风险要素分析与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3,32(3):96-101.

[4]曹淳力,徐俊芳,许 静,等.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高危传播环境快速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应用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3):232-236.

[5]李小平.伊通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2.

[6]OIE.Meeting of the OIE International Animal Health Code Commission[EB/OL].(1991-03-24)[2011-12-17].http://www.oie.int/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specialists-commissions-groups/code-commission-reports/.

[7]刘 倩,郑增忍,单 虎,等.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产生、演变和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1):12-16.

[8]OIE.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EB/OL].(2013-05-12)[2013-07-15].http://www.oie.int/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terrestrial-code/.

[9]WTO.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EB/OL].(2008-12-14)[2013-09-17].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e/sps-e/sps-e.htm.

[10]EFSA Panel on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AHAW).Scientific opinion on review of the European Union summary report on trends and sources of zoonoses,zoonotic agents and foodborne outbreaks-terms of reference 2to 7[J].EFSA J,2013;11(1):3074.

[11]范钦磊,郑增忍,由 佳.加拿大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框架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6):47-48.

[12]Australia's import risk analysis handbook[EB/OL].(2010-10-14) [2013-10-17].http://wenku.baidu.com/view/c1741e4e852458fb770b56a4.html.

[13]王秀芬,蒲 民,梁忆冰.新西兰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体系[J].植物检疫,2010,24(1):60-63.

[14]Bellet C,Humblet M F,Swanenburg M,et al.Specification of data collection on animal diseases to increase the preparedness of the AHAW panel to answer future mandates[EB/OL].(2012-11-23)[2013-06-07].http://www.efsa.europa.eu/en/search/doc/354e.pdf.

[15]马石林,周 英,冯德文,等.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工作[J].湖南畜牧兽医,2013(5):38-40.

[16]欧绍毅,经忠初,何桂松,等.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家禽防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3(11):20-21.

[17]章振华,李 林,沈 佳,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 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H9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9):11-14.

[18]王治方,郭成留,薛小波,等.规模化猪场猪瘟和口蹄疫疫苗优化免疫[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5):31.

[19]吴光华,姜志宽,丁凌云,等.有关宿主动物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2):77-80.

[20]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Assessing Risk of Introduction via Import[EB/OL].(2012-04-19)[2013-02-11].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2657.htm.

[21]白泉阳,张伯强,赵兴存,等.不同咸蛋腌制温度对禽流感毒灭活的影响[J].中国动物检疫,2009(8):44-46.

猜你喜欢
病原体疫病要素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