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2014-03-25 17:14沈小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维持性心态血液

沈小霞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万州 404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沈小霞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万州 404100)

血液透析;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血液透析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肾脏病病人得以存活,并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1]。但透析病人要维持生命必须依靠有强大的经济作基础,而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一些近期、远期并发症及疾病本身给病人带来的种种不适都使病人产生很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些不良心态会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治疗的积极性,甚至影响预后[2]。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我院在2003-2005年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病人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合理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人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岁。透析时间2-60个月,每周透析1次或者3次,每次4小时。

1.2 导致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1.2.1 治疗选择的余地少:血液透析的病人大都有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当病人被告知血液透析是肾移植外唯一的治疗手段,并且需要终生维持时,病人常会感到绝望,甚至恐惧。

1.2.2 经济因素:血液透析的费用较高,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无法支付透析费用,病人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1.2.3 透析并发症因素:血液透析可出现低血压、高血压、急性溶血、发热、透析失衡综合征、痛性肌痉挛等并发症。

1.2.4 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长期透析的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并且多存在皮肤干燥、脱皮、苍白、色素沉着,水肿和头发脱落等外观的变化,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低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1.3 不良心态表现

1.3.1 悲观、绝望:病人正规透析为每周2-3次,而血液透析治疗费用较高,加上血液透析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因此必须还要辅以药物治疗,从而使维持性血透患者感到沉重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全自费病人,感觉拖累了家人、朋友、成为了别人的负担。而在躯体方面,长期的皮肤瘙痒、贫血、头昏等不适状况使病人感觉生活毫无意义,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情。或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甚至有厌世、轻生的念头。或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抗拒治疗,放弃治疗情况。

1.3.2 抑郁、焦虑:虽然血液透析挽救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病人感觉自己的生命必须要依靠一种仪器来维持,而透析的过程又是相当的漫长和艰难。尤其是年轻人,知道疾病会尾随自己一生,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十分担忧,认为自己将无所作为。因此,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表现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

1.3.3 孤独无助感:病人因自理能力下降,行动、饮食等受到一些限制,感觉自己成了废人,特别是一些离退休和不被家人重视、支持的病人,自我感觉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发生了改变,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出现自卑心理,对他人的谈话特别敏感,并拒绝与人交往,整日关闭在家,而产生孤独无助感。

2 心理干预的对策

2.1 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持透析室内安静、舒适、整洁,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用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消毒室内空气2小时。室内设置可摇式床、电视机、冷暖两用空调和沙发,让病人在接受透析的4小时中,在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冷暖适度的房间及舒适的体位中轻松、愉快地度过。指导病人家属在居住地要制造病人喜爱的家庭氛围,尊重病人的喜好。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护人员对每一位病人都实行微笑服务。对第一次来透析中心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做好自我介绍,并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饮食安排等。病人来去上前搀扶。操作时,以亲切的语言解释操作程序,轻巧、熟练地为病人完成穿刺、上机、下机等操作。透析中,除密切观察病情及显示屏上各参数值的变化外,还要协助病人正确对待日常生活,增加病人信任,增强安全感。

2.3 心理疏导 大多数长期透析的病人没能再继续从事工作或未参加社会活动,而是长期居居住家中,平时与他们交谈的对象很少,而病人内心又相当渴望与人交流,希望与人倾诉。在透析时,护理人员要与病人面对面的交谈,特别是做好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畅谈,鼓励病人将内心的压抑与感受发泄出来。在他们倾诉的过程中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另外,要特意安排心理障碍严重的病人与心理状态较好、生活质量较高的同类病人交流,交谈各自的感受。这样,由病人开导病人,使病人从其他病患那里得到支持、鼓励、理解,建立治疗的信心。

2.4 解释与鼓励 透析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种种不适对病人都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要对病人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注意向病人解释透析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想法做出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护理人员有责任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如某些病人因经济能力有限或其他原因,擅自更改透析间隔时间,最后有可能发生心衰。这时我们必须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告之绝不能延长透析间隔时间,这样虽然降低了费用,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劝告病人应积极正规透析,在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交际活动,年轻人可以安排适当的工作。这样,既不过分依赖亲友,自己也不会觉得无所作为,同时还能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对自己和家庭都是十分有利的。

2.5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家人、亲友的低落情绪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病人本身自卑,如果病人的家人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或为经济问题发生纠纷,会使病人产生负疚感,会加重病人悲观、绝望情绪。因此,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聊家常等,指导病人的家人在情感上给予病人关心、安慰,在生活上给予耐心的照顾,让病人体会到家人的爱。病人的好友应继续与之保持原有的关系,可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3 结果

经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取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后,30例病人的生活能力、生活兴趣、治疗信心等明显提高悲观、绝望、抑郁、焦虑等状况明显减轻。其中有6例病人重返工作岗位,其余24例患者都能积极地参加一些轻松的家庭和社会活动。

4 小结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维持性透析病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经过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合理化的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可使患者从绝望消极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并让部分患者回归社会。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不良心态是积极有效的。

[1]张莉娟,张蓉,罗建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心理反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0):291-292.

[2]高云,曹红梅.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2,9(4):144-146.

R473

B

1004-6879(2014)03-0234-03

2013-10-14)

猜你喜欢
维持性心态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还是“看掐架”心态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