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法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2014-03-26 10:55孙晓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服法汤剂药效

孙晓风

(即墨市卫生局龙山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山东 即墨 266205)

中药服法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孙晓风

(即墨市卫生局龙山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山东 即墨 266205)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服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其中肝火上炎型48例,阴虚阳亢型72例,痰浊上扰型60例,就这3种类型的高血压病症,探讨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中药的正确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差异。结论 正确的服用方法可促进中药的疗效,只有正确掌握中药的正确的服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中药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疗效

中药汤剂是我国最早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在当今西药盛行的年代,临床上仍广泛存在中药汤剂。然而,中医师往往只重视中药的配伍以及剂量[1],而忽略了服用中药的方法,导致中药药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药汤剂只有在符合的时间、适当服用的前提下,药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现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就其三种类型的高血压病症,探讨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其中肝火上炎型48例,随机分为A组、B组,其中A组男13例,女11例,B组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1±1.31)岁;阴虚阳亢型72例,分为C组、D组,其中C组男23例,女13例,D组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2±1.23)岁;痰浊上扰型60例,分为E组、F组其中E组男18例,女12例,F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8±2.36)岁;两组相互之间在性别、年龄、病况、病程等上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性,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主症[3]:①肝火上炎型:头晕口苦,头痛目赤,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②阴虚阳亢型:眩晕耳鸣,头痛发胀,口苦,因恼怒或烦累而头晕、头痛剧烈,难眠多梦,心中烦热,舌红,脉弦。③痰浊上扰型:眩晕头蒙,视物旋转,呕吐痰涎,胸闷恶心,食少嗜睡,胖大舌或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滑。

1.3 治疗方法:均根据病症病情给予适当的剂量。①肝火上炎型: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当归、生地黄、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黄芩、茯苓、灵磁石。②阴虚阳亢型: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山栀、川牛膝、桑寄生、杜仲、黄芩、夜交藤、龙齿。③痰浊上扰型: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自术、陈皮、天麻、茯苓、甘草、枳实、栝萎、竹茹。

1.4 中药服法:①服药时间:对于肝火上炎型的患者,A组服药时间为饭后服,B组为饭前服;服药次数、温度,配伍,煎药方法等均无差异。②服药次数:对于阴虚阳亢型的患者,C组服药次数1天1次,

D组1天3次;服药时间、温度、配伍、煎药方法等均无差异。③服药温度:对于痰浊上扰型的患者,E组服药温度为常温(温服),F组服药温度为高于常温(热服);两组温度相差在20 ℃左右,服药时间、次数,配伍,煎药方法等均无差异。

1.5 疗效标准。显效: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舒张压至少下降10.0 mm Hg并降至正常血压范围内,或下降程度>20.0 mm Hg;有效: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有所改善,舒张压下降程度少于10.0 mm Hg但降至正常血压范围内,或下降程度在10.0~19.0 mm Hg;无效: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血压没降反升。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中药服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具体情况看表1。

表1 中药服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中药服药时间的差异对疗效有很大影响。

2.2 中药服药次数对疗效的影响,具体情况看表2。

表2 中药服药次数对疗效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中药服药次数的差异对疗效有很大影响。

2.3 中药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具体情况看表3。

表3 中药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中药服药温度的差异对疗效有很大影响。

3 讨 论

在当今众多的口服制剂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早的,首推中药汤剂[4]。汤剂的应用历史悠久,改革次数最少。当今临床中医所用的汤剂与两千年前的汤剂,在工艺加工上和理论上没有原则性差异。汤液是中医用药的最基础制剂,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它能针对同一病症的变化和不同表现,予以加减,使之符合治疗疾病。通过几千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中医水平是当今医学界的泰斗,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存在发展价值。然而,医师往往只重视中药的配伍以及剂量,而忽视了服用中药的方法,这导致中药药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药汤剂只有在适当时间、适当服用的前提下,药效才能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本文所述,可以得出中药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都能很大程度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医师应重视中药服法,指导患者在适时、适当服用中药汤剂,不能只重视中药的配伍以及饮片的质量,确保中药药效能充分发挥,达到治疗效果。

人体的内环境活动具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中药服药时间[5]应与人体的时间节律相符合。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是促进药物吸收、保证药效充分发挥的基础。因此给药时间对治疗疾病有较大影响。服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位及药物特性来定。一般认为滋补药宜饭前空腹服用,这样可有利于药效吸收和康复。中药汤剂的服药次数与其疗效有着密切联系,其目的是确保药物在服用期间,维持适宜的体内浓度,持续发挥药物疗效[6]。另外服药次数正确与否对于中药方剂的疗效也是举足轻重的。次数的多少应根据病情需要、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等因素,从而决定药物的服用次数。目前临床中中药汤剂多以每日一次或每日三次的服用方法为常见。另外中药服药温度是指所服用中药汤剂药液的温度,可分为热服、温服、冷服。一般汤剂服用在无特殊说明或医师指导下,均宜温服,即等煎好的汤剂温度降至适宜的温度时服下。温度过热或过凉,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人体不适。而温服可和胃益脾,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若无特殊情况,应遵循医师热药热服,寒药冷服的原则。但有时也会出现热证用寒药冷服,寒证用热药热服。甚至有时寒热错杂,相互格拒,可出现服药反吐的情况[7]。

[1] 李秀英,吴国荣.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111-112.

[2] 熊云珍.中药汤剂煎服法对药效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3):86-87.

[3] 邓科穗,刘中勇,项凤梅,等.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8):840-842.

[4] 陶春虹.谈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6):107.

[5] 熊云珍.中药汤剂煎服法对药效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3):86-87.

[6] 陈彬,赵爱光.中药汤剂及主要新剂型的研究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4(3):396-399.

[7] 梁志齐,毛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230-232.

R282.71

:B

:1671-8194(2014)32-0293-02

猜你喜欢
服法汤剂药效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药效
心血管疾病茶疗方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