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工作中护理风险的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4-03-26 10:55袁振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医嘱

袁振英

(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急诊急救工作中护理风险的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

袁振英

(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对我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结果 存在的护理风险表现为护士应急能力低74.2%,护患沟通不良70.8%,护理记录不规范31.7%,危重患者交接不清13.3%,护士给药方面8.3%,抢救仪器故障12.5%,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9.2%。结论 针对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应用有效的防范对策,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年龄不一,且突发事件较多,所以急诊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较多,这不仅损害了医患关系和护士社会形象,更给护士身心造成伤害。本人通过问卷调查120名急诊护士的反馈结果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3年1至5月调查我市5所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120人,职称:护士32人,护师38人,主管护师45人,副主任护师5人;文化程度:中专10人,大专62人,本科48人;年龄;21—52岁,均为女性。

1.2 方法:发放问卷调查表给120名急诊护士,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方面、抢救设备方面、患者转运方面。问卷发放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中的百分率分析资料。

2 结 果

120名急诊护士对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反馈结果显示,见表1。

表1 120名急诊护士反馈各自医院护理风险存在因素

3 防范对策

3.1 急诊急救工作中护理风险因素:①护士应急能力低:急诊室护士年轻化,缺乏工作经验,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对抢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急救操作不熟练、准确、迅速,对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变化不能全面、快速评估,抢救措施不能迅速、准确实施,延误了抢救,影响了急救护理质量。②护患沟通不良: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危急,突发事件较多,患者及家属常难以接受,往往表现出急躁、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只顾抢救患者,而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未及时将患者的病情、抢救经过、病情变化及急救操作的风险告知家属,造成护患纠纷。③护理记录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够:护士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抢救结束后没有及时补上,或记录不全面、遗漏、涂改,与医师记录不符,导致护理纠纷。④危重患者交接不清:急诊护士与ICU、手术室、病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用药、管道、皮肤等交接不清。⑤护士给药方面(口头医嘱多):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由于医师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因没听清口头医嘱且未复述一遍就执行,或因执行医嘱时没看清药物剂量导致用药错误。⑥抢救仪器故障:抢救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如洗胃机进出水障碍、呼吸机管道漏气、心电图机突然不工作、监护仪血压测不出等而延误患者的抢救。⑦运转过程中突发意外:在护送患者检查、住院的过程中,患者因躁动、意识不清而突然坠床;因咯血、呕吐而突然窒息;因病情突然加重而致呼吸、心脏骤停等。

3.2 防范对策:①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护士长、带教老师和业务骨干组成急救知识、技能考核小组,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与护理、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器官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急诊重症患者监护技术等,急救技能培训内容:要求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洗胃机等,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以及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等[1]。定期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以求达到让危重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和护理[2,3]。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护士应及时将病情、抢救经过及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心中有数,并告诉患者及家属急救操作与抢救仪器的使用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若遇到无陪护的患者,积极帮助其联系家属,根据病情轻重联系诊疗,充分维护患者的就医权利,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4]。③规范护理记录:急救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举证的法律依据。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客观、完整,特别是无意识、无陪护、无资金的“三无”人员护理记录的完整性[5]。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入院时间、病情、抢救经过、病情变化、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及用药情况。因抢救患者来不及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记。④重症患者严格交接:将患者送入ICU、手术室、病房后要与接班护士共同交接患者,包括患者的病情、管道、皮肤及用药情况等一一交接清楚并签字,特殊情况应重点交代清楚,防止遗漏。危重患者交接时做到“三清”,即交班本上写清、口头交接讲清、床头交接看清。⑤严格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一定要复述一遍,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时注意三查七对,并保留空安剖。执行后及时记录抢救药品的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抢救结束后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以保证医护记录的统一、完整。⑥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抢救仪器专人管理,保持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每日由抢救班护士检查其性能,保持性能良好。每周由抢救仪器专管人员彻底检查1次,若有故障及时排除,或联系器械科人员维修。定期保养,建立定期保养、维修记录本。每种仪器旁都应有简明的操作流程及仪器故障的应急预案,确保抢救患者的安全。⑦促进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重症患者转运前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联系好检查科室、所经电梯、ICU、手术室或病房,做好接收的准备。出发前检查患者呼吸道和输液情况,有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的要彻底清除,保持呼吸道和输液的畅通。转运时携带急救药品箱、氧气袋、监护仪、除颤仪、气管插管及简易呼吸器等。对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护栏,必要时加约束带,医护人员不得离开患者左右,确保患者安全运送到指定地点[6];对咯血、呕吐患者要及时擦净口腔中的血迹及呕吐物,并使患者头侧向一旁以防窒息;对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 讨 论

建立健全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急诊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预见性难等特点,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因此对急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同时对护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和急危重患者的应急预案,使护士在抢救患者时有章可依。通过对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了急救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减少了护理纠纷;通过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了护士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因此,针对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张丽萍,庄负晓.急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11, 13(1):38.

[2] 汪爱晶.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5):1851-1852.

[3] 郑月玲,来华.如何加强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J].新疆医学,2010, 40(6):94-96.

[4] 董蔷,崔丹.急诊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证据保留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0,25(17):39.

[5] 张梅清,吴耀建,邹佩珍.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批量外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B):308-309.

[6] 覃丽锦,韦妹爱.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16.

R473

:B

:1671-8194(2014)32-0349-02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医嘱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