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26 03:46张岩岗夏咏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五国中亚因素

张岩岗 夏咏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已取得丰硕的成果。2010年我国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65亿美元。农业对外投资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0年累计实现农业对外直接投资2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6%。

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领域各有优势,中亚五国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尤其在小麦、棉花、葡萄的种质资源、病虫害的生物和机械防治技术、优质品种的培育、机械播种与收获等方面颇具优势。然而,中亚五国普遍存在鲜活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与此相比,中国在这些领域已有长足发展。通过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发挥各自农业优势,将会取得“双赢”。

一、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的影响因素选择

结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等国家直接投资理论,具体到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的情况,着重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包括中亚五国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技术资源。其一,由于各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在某种资源上具有各自的优势,再加上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能够吸引不同程度的直接投资。其二,劳动力资源禀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各个国家分工的不断细化,产业间分工逐步被垂直专业分工所替代,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不仅吸引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吸引了高科技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工序的直接投资。其三,中亚五国各产业中掌握不同层次的技术水平也会吸引技术获取型外商进行投资。

二是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因素,从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可以看出,市场是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诱因。一般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均收入越高,市场规模越大,就越容易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导致该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吸引的直接投资就越多。另外,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新兴市场吸引了源源不断的FDI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双边贸易联系。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和直接投资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也就是说,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减少对相关国家的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者从这个理论出发,阻碍进口增加的办法就是贸易壁垒,早期采用的工具是关税等直接壁垒,随着关贸总协定和WTO有关协定的实施,关税得到了较大的限制,很多国家转向了非关税等隐蔽性的壁垒。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避免出口所面临的贸易壁垒。

四是汇率水平。对外直接投资还会受到两国汇率水平的影响。Aliber和 Dunning认为,由于强势货币的升值和购买力的增加,国际投资会从货币相对强势国家流向相对弱势国家。近年来在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下,人民币不断升值,成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货币优势,这是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五是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Flores和Aguilera研究发现,地理距离的增大,会导致语言文化差异,增加运输成本和投资管理成本,投资风险增加。所以,距离是制约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是吸引外资政策因素。东道国设立吸引外资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外来投资者而言,该政策无疑会提高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政策因素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外直接投资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自身特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另外,由于政治及外交的需要,许多对外投资多以援助项目形式出现,并非以经济利益或经济效率为导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尤其是对中亚五国农业直接投资,多是出于政治需要。

二、各因素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的影响程度分析

基于2003—2013年面板数据,采用混合GLS方法定量分析影响效果的大小,得出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是农业资源导向性的,中亚各国中自然资源禀赋越高、农业劳动力禀赋越高或者农业科技水平越高的国家,中国会显著性的投资于以上国家。中亚各国市场规模以及双边贸易量对中国在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吸引外资政策以及距离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第一,中亚各国耕地面积、从事农业劳动力人口以及中亚五国农业机械数量每提高1%,将使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平均增长0.036%、0.087%、0.018%。中亚五国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口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对中亚国家农业投资有显著影响,表明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农业投资具有农业资源导向性。农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亚各国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廉价的农业劳动力,同时中国具有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比如棉花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这将会促进中国对其进行农业投资。

第二,中亚五国GDP每增长1%,将使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平均增长0.323%,这说明经济规模的增长可以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这与以往一些学者的结论相一致,如cheng、程慧芳等。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最大,中国对其的农业投资也最大。近几年土库曼斯坦的GDP增速最快,中国对其的农业投资增速在中亚各国中也是最大的。

第三,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双边贸易量每增长1%,将使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平均增长0.236%,这是因为双边贸易的增加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这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从商品贸易到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过程,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从事外贸的企业或个体掌握的中亚各国的信息不断增加,比较容易从出口商品、建立销售子公司转变到对外直接投资。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第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汇率每提高1%,将使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平均增长0.009%,但该值并不显著。可能因为近几年中亚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使然。

第五,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距离对中国对中亚各国农业投资的影响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中国对中亚各国农业投资作为一种援助形式出现,是政治需要。中亚各国设立吸引外来农业投资的政策效果并不显著,可能是样本选择的问题。endprint

三、结论

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充分发挥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可以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考虑:

(一)利用中亚各国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中国农业技术优势

中亚各国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但其农业生产资金缺乏,生产资料紧缺,设备老化、农业机械严重不足。在农业节水技术和农产品加工领域中,中亚各国多属于灌溉农业,而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尤其水利设施落后,现有耕地灌溉能力不足。中亚国家农产品加工能力普遍都很弱,国内对于蔬菜和水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以及炼乳和调味品以及其他一些加工食品的需求都要靠进口产品来满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了中亚各国吸引投资的重点行业,相比之下,中国具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丰富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因此,中国应积极抓住中亚国家缺资金、技术管理和支持外国企业投资加工业的有利时机,走进中亚。

(二)关注中亚GDP增速较快的国家

中亚各国中GDP增速最快的是土库曼斯坦,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然后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GDP的快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规模的扩大,基建水平的提高,这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因此,投资于增速快的国家,可以分享他们快速发展的成果。

(三)依托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投资

近几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逐步增高,农产品交易双方获得信息和经验越来越多,为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奠定基础,可以考虑从农产品交易向设立子公司或在东道国直接建厂等形式转变,降低贸易管理成本,进行直接农业投资。

(四)建立对中亚五国风险的防范机制,确保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安全

在中亚五国中,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个别国家社会政局动荡,构成了中国对其农业投资的直接威胁。为保证投资安全,需要在投资前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评估,对中国企业来说,为了获取必要的原材料,避开东道国所保护的农业产业,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利益,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应该建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借鉴已有经验,一方面,建立海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担;另一方面,通过WTO等有关国际组织协定的保护,或者签订双边多边协定,形成完备的风险防范和保障体系。

(张岩岗,1988年生,山西长治人,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投资。夏咏,1971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国中亚因素
一带一路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形势”暨第十八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举行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White 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