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区域发展大事综述

2014-03-26 03:49杨荫凯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区域战略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稳健推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一年来,中央围绕深入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不断深化、细化和实化区域政策,推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现将2013年我国区域发展领域的重大事件总结如下:

大事件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对促进区域发展提出战略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鲜明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实施步骤。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区域发展亦予以了必要涉及:一是在科学界定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同时,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职责;二是特别强调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出要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三是明确鼓励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通过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大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四是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强调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强调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任务;五是重点阐述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提出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质化。这些新要求和新部署,指明了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意义重大而深远。

大事件之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重要安排,区域发展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部署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六大任务时,将“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在第四位,这充分反映出中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区域发展问题在国民经济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四个新特点:一是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连续性,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二是强调区域政策和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创新方向,强调要缩小区域政策单元,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要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同时明确要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工作;三是强调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部署了推进扶贫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指出要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四是强调提高区域发展的开放性,进一步提出了增强对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要求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这些新要求,指明了2014年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科学铺排地区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事件之三: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示范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深入推进。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是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务院在批复该试验区时明确提出,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这既表明了中央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为其他一些地区谋求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努力方向。为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央还明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任务,这些部署体现了海陆统筹、内外统筹的战略思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拓展。

大事件之四:主体功能区战略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付诸实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制度保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制度的引导作用,“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推动发展”,这进一步反映了中央对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坚定决心。围绕这一要求,下一步应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的界限,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开发的用途管制。上述要求将为切实提高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效率、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大事件之五: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出明确要求。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科学推进城镇化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专门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特别部署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分别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城镇化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战略作用的进一步拓展、战略方向的进一步明确。endprint

大事件之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化区域规划不断获批。2013年,围绕深化、细化、实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又相继批复了一系列区域性战略规划。客观来看,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区域性战略规划获批的数量明显减少,但区域战略的特色更为突出,区域政策的空间指向更加明确。比如围绕全面探索区域现代化道路,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围绕探索发展临空经济,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围绕深化对俄开放,国务院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围绕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等。这些主题各异、特色鲜明区域性战略的批复,标志着区域规划的精准度明显提升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内涵的不断拓展,这对于激发和调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培育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具有积极意义。

大事件之七: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快于东部的发展态势,多年来形成的区域增长格局发生微调。近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打破,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6%,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2012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长速度整体加快,连续5年全面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发酵,并从总体上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日益加重的态势,这直接导致了各个地区发展态势和格局的变化。2013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同比分别增长9.1%、9.7%、10.7%和8.6%,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良好态势,但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区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低于东部地区。目前,2013年各地区全年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估计上述情况不会变化,这意味着2008年以来形成的较为良好的协调发展格局出现了新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大事件之八:中央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推进老、少、边、穷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看到,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从目标、原则、重点等方面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这进一步反映出中央对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2013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省藏区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对口援疆工作。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出台了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与以前相比,对口支援的深度广度均明显拓展,体制机制更为规范。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相关项目的顺利实施,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有效拉动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大事件之九: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实施,全国海洋经济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强国”首次写入党的重要文件,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任务。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进行了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对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向重点做了全面部署,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目标任务更为明确。201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海洋维权等涉海事务取得积极进展,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国务院批复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设立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了全国海洋经济首次普查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施加影响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事件之十:国内外区域合作融合互动,区域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2013年,有关方面围绕促进区域一体化,积极打造区域合作平台,深入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及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广州南沙等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并取得了一批可资推广的良好经验。安徽皖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区域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务实推进,产业传导功能积极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等有条件地区在社会管理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等纵深领域开展实践并积累了新的经验,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环渤海经济区、首都经济圈规划启动编制,跨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深入推进,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沿边开放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国际间围绕区域合作的高层交往与互动不断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中亚、东盟—湄公河流域等开发合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效果。

(杨荫凯,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镇化区域战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分割区域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擦桌子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区域发展篇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