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举重训练启蒙①

2014-03-27 05:26曾观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选材教练员身体素质

曾观金

(福建省长汀县少年业余体校 福建长汀 366300)

启蒙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运动员的训练启蒙,就是教练员通过训练的手段,帮助他们得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引导他们进入运动之门。举重训练的启蒙阶段在10~11岁之间。此时的儿童一般尚为小学阶段的学龄,身体处于全面发展时期,是培养其反应、灵敏、模仿、兴趣、爱好、习惯的有利时机。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举重启蒙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成材至为关键,是基层体校教练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

1 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基本原则

(1)儿童启蒙训练的思想教育。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在10~11岁之间(三至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思想上缺少团体意识,因此在启蒙阶段除了教育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举重理论知识、基本技术要领和运动保健常识外,还要引导他们养成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培养勇攀高峰、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儿童启蒙训练的教学手段。举重是以力量为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力量大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但是,如果忽视了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只强调力量素质,按照成人训练模式,进行大运动量或片面的力量训练,那么其结果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稳步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可能断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儿童举重启蒙训练,应十分注重运动员身体发育规律与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不会到会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实施训练手段,发展受训对象的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并使他们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逐步地适应以后的运动训练。

2 儿童举重启蒙训练基本内容

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在10~11岁之间,时间跨度为一年左右。在此期间,要完成运动员选材、训练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

2.1 运动员选材

选材是业余训练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工作。选好苗子,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因为被选对象年龄尚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练员在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要有针对性,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方法。

2.1.1 观察目测

观察目测是运动员选材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层教练员常用的一种选材方式,其结果为教练员对被选对象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做法是教练员深入基层学校,在体育老师、班主任的配合下,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会等场合逐年龄段、逐班级地巡视学生情况,从中发现、挑选外在表现合适的人员,并与他们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简单谈话交流(如,“要选拔部分同学参加举重训练,你愿意加入吗?”、“你家住哪里?”、“家里有什么人?”、“父母亲从事的什么工作”……)。这种选材方式的特点是教练员的视野宽阔、覆盖面广、人数众多,工作效率较高,容易发现目标。但此种方法依赖教练员对选材知识的认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的缺陷。因此,本环节所选的人员数量要多,留待后面的环节通过更具科学性的手段加以评价、筛选。

2.1.2 身体素质测试和形态机能要求

在观察目测的基础上,组织被选对象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形态机能要求。

表1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员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反应、灵敏等身体素质情况,且相关的数据收集、评价鉴定均容易操作、简单方便,是儿童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很实用的手段之一。

表2的测试操作简便,数据容易获取,其内容基本上反映了被选对象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情况,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被选对象,有效地帮助教练员科学选材。

2.1.3 体检

体检是运动员选材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体检资料也是运动员技术档案的内容之一。体检工作最好到医院进行。应特别注重运动员心血管系统以及与运动训练紧密相关系统的情况,有条件的还要做家族重大病史调查。如发现有先天性疾病、遗传病或其它不适宜运动训练缺陷的,应果断妥善处置、清退,防止运动训练事故。

表1 儿童举重运动员(10~11岁)选材身体素质测试表

表2 儿童举重运动员选材形态机能测试表

2.1.4 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

运动员的临场状态会受到重量、对手以及比赛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心理素质训练是赢得比赛的重要保证。在启蒙训练阶段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适合举重项目所需的心理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让运动员了解训练状态、训练成绩、比赛状态、比赛成绩四个不同概念,学会释放压力,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为创造最佳竞技状态准备必要条件。意志品质是顽强、勇敢、冷静、拼搏和自信。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要具备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重大比赛中,稳定沉着、情绪控制力强,同时具有不服输、好胜心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应用一些心理测试方法来测试,或通过观察以及调查了解掌握,如: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优秀的儿童,教练员在与其交流时,目光与教练员相视,注意力集中,动作模仿强,主动;同一般的儿童交流时,腼腆、问一句答一句,动作模仿时每做一次,目光总盯着教练,不自信。

当前,家长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而独立性和纪律性方面的教育则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启蒙训练时教练员让运动员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趣味活动及身体素质训练,实时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运动员在学校、在同龄人甚至高年级当中体育方面获得优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教练员要善于在训练中提高训练难度和设置各种困难,通过给予鼓励和指导,又力所能及的解决障碍和困难。在启蒙训练时应建立严格的生活制度,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还要经常不断地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促使他们将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又能很好的自我控制的心理意志品质。

2.2 启蒙教学训练

举重启蒙训练是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举重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有计划地、系统的应用各种不同训练手段和方法达到身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

2.2.1 技术训练

由于运动员年龄小,为掌握举重的规范动作,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训练。可以按照动作结构和用力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先分解练习,之后再逐步向连贯动作或完整动作过渡。练习时,要向运动员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简化教学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动作的各个环节。初学者,在安排力量、技术练习时,必须减小负荷,增加练习次数。但教练员在启蒙训练时必须注意标准动作是一个技术整体,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有机联系,一个动作做不到位,会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训练中严格按照技术要领进行练习,更好掌握各部分技术动作的环节,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

2.2.2 身体素质与专项训练安排

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举重技术的基础。启蒙阶段在身体素质与专项训练的安排上,一般身体素质占周训练总时数60%,专项训练占周训练总时数30%~35%。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及灵巧的素质。

2.2.3 兴趣培养

儿童举重运动员在启蒙训练时期的兴趣主要表现为注意时间短、兴奋、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强等。在启蒙训练要用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以及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的变化组织教学训练。应以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合理安排一些运动员感兴趣的游戏、球类之类的运动项目以激发运动员的情趣,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新鲜感,增强训练的吸引力,激发参与举重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启蒙训练兴趣培养方面有以下训练方法:(1)训练内容兴趣化。启蒙训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训练内容要符合儿童特点,新颖、丰富多样的内容,能吸引运动员好学的心理。因此,基层教练员要做到吸引运动员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训练中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进行。(2)训练方法游戏化。运用多种训练手段调动训练的积极性,激发其对举重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运动员的特点,通过比赛视频、图片等直观训练手段来训练,效果则截然不同。(3)捕捉亮点,正面鼓励。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敏锐的发现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关心集体等“闪光点”,哪怕仅有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促使发展成稳定的积极因素,让他们体验到爱抚、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但教练员在批评时要注意准确性、注意语气、声调方寸和场合,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等不尊重运动员的态度,以免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 教练员方面的其它相关工作

3.1 教练员与家长(或监护人)的关系

注重协调做好家访工作,统一训练、文化学习与家庭教育的步调,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启蒙训练的重要途径。教练员要特别注重通过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小孩在各方面的表现,又使教练员了解运动员在家庭中的表现及运动员家庭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共同研究探讨,在文化学习、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为以后运动员的健康成长、训练出好成绩打好扎实的基础。

3.2 教练员与学校(教育部门)老师的关系

教练员与学校老师都是运动员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教练员勤于与老师沟通对运动员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教练员要对每个运动员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成绩等了如指掌,这样既能表现出对运动员的关心和了解,又能与学习老师产生语言共鸣。进一步塑造教练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用热情的情感语言促使家长、老师满怀信心地配合教练员搞好训练、比赛工作。

3.3 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

教练员从出成绩、出人才的要求出发,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运动员训练、文化学习、比赛三个环节问题。如果协调不好,在启蒙训练中易发生运动员的情绪波动,加重思想负担,造成运动员无所适从。因此,教练员要因材施教,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运动员正确对待问题,勇敢面对问题,教练员更应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做到以运动员的成长责任感为重,共同搞好运动员的教育工作,帮助运动员协调解决在训练、比赛与文化学习三者产生的矛盾。

4 结语

综上所述,举重启蒙训练是训练、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通过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举重启蒙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成才至为关键。只有基层体校教练员深入细致的分析情况,足够重视儿童举重运动员的启蒙训练,才能为举重事业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1]彭可洗.举重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M].北京:国家体委,1990.

[2]钱光鉴.举重信息[C].国家体委训练竞赛四司举重处审定,1993.

[3]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选材教练员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锻炼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