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2014-03-28 10:32宋宗伟李世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爱伦文学批评女性主义

宋宗伟,李世荣

(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爱伦·坡的作品当时不为读者接受,出版商也不愿为其出版作品,比如《怪异故事集》的出版报酬只是答应给他一些样书。[1]爱伦·坡有着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唯美创作理念,作品风格独特,人物形象大都荒诞怪异,语言和形式非常精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爱伦·坡的小说还是诗歌,都塑造了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爱伦·坡之所以倾尽心血来描述他心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诸多因素。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其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以及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爱伦·坡提供借鉴意义。

一、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现代批评理论中富有革新精神的文学理论批评之一。它是西方妇女运动不断发展并影响到文学创作的产物,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女性主义,最初常称其为女权主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最富有代表性和创造性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这里仅对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它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妇女解放运动之前,文学批评界否认女性文学与创造意识的独特性,用男性的批评标准来衡量女作家与作品。凯特·米勒特于60年代末推出了标志着女权主义批评正式诞生的重要著作《性政治》,该书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批评男性的父权制社会。[2]60年代末的妇女解放运动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了颂扬女性文化的女性美学。70年代对“想象力是否带有性别”的问题进行了讨论。70年代的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受到了欧洲文学理论的影响,产生了专门研究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分析学中的“女性”问题的批评。80年代末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集中于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传统的实践,向传统文学史和美学概念提出了挑战,也冲击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观念,[3]它富有革新精神,进一步拓展了文学评论的空间。

二、爱伦·坡女性形象创作的渊源

爱伦·坡本身是处于男性父权制的男性作家,但是他却有着怜悯女性,欣赏女性的情怀。这除了爱伦·坡本身的经历之外,也反映了其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的一种美好愿望。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已经超出了女性地位低下的传统观点,大都崇高、博学、神圣。对比其他男性作家,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定程度上抨击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歧视。

爱伦·坡的人生经历是他创作女性形象的渊源。在他的一生中,几个女人的早逝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的母亲,1809年他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演员家庭,在他三岁时,母亲因过度劳累而死于肺结核,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此时的他还没有感知真正的母爱。“陪伴母亲在病榻前度过的时光或许是爱伦·坡终身挥之不去、难以忘却的阴影,那僵死的面容、深陷的脸颊、腐朽的气味和突兀的双眼不仅在爱伦·坡的作品中被一次次地精雕细刻,而且也在现实生活中被他身边的女性一遍遍重新上演。”[4]

当他后来得知自己的母亲生前是一名演员并且有着出众的相貌时,这激发了他对母爱的渴望。爱伦·坡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性是他的养母。生母去世后,他被一个商人收养。和养母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爱伦·坡感受到了女性带给她的温暖。不幸的是养母也在1829年病逝。第三位对爱伦·坡产生重大影响的女性是其少年时期一位同学的母亲斯塔纳德夫人。对于当时正处于学生时代的爱伦·坡来说,斯塔纳德夫人是美丽女性的化身。这位女性曾给予他体贴入微的关爱,他对这位女性产生了纯洁唯美的爱恋。不幸的是这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后来也因病去世,他内心无比悲痛,写下了《致海伦》这首优秀的抒情诗。正如他后来回忆时所说:“我在少年时代所写的那些诗句,写的是我灵魂深处的第一次纯粹的理想之爱——是我对斯塔纳德的至纯至爱。”[5]第四位对爱伦·坡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他的爱妻弗吉尼亚,并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弗吉尼亚是坡的表妹,这个生性可爱、美丽的女子,在14岁时就嫁给了他,在他们10年的婚姻关系中,他是幸福的,他爱自己的妻子,在他眼里弗吉尼亚独特而有魅力,是美的化身,然而命运对这对恩爱夫妻是残酷的,结婚不久,弗吉尼亚患肺结核,最终死亡。弗吉尼亚的死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这一连串特殊的经历,深刻地影响到了爱伦·坡以及他的创作。他悲痛欲绝,他把这种无法排解的愁苦转化为文学创作,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也就不足为奇。

三、爱伦·坡作品中女性形象

爱伦·坡创作的女性形象特点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美的化身,反映了他独特的审美观。

(一)女性之容貌美

爱伦·坡善于描写女性姣好的容貌,在他的创作中,女性形象常常有着超凡的美貌。在诗歌《致海伦》(To Helen)中,他借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你那黛色的秀发,绝美的脸庞,你那仙女般的风姿引我向往”,“你如同普赛克女郎从圣地走来,姿容曼妙”。[6]这首诗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美妙绝伦的艳后海伦,描写出了一位有着超凡美貌的女性形象。小说创作中也不乏对女性容貌美的塑造。在《乌鸦》(The Raven)中,勒诺被描述为“举世无双窈窕女”;[7]在《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中,坡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安娜贝尔的外貌,但是也把其眼神和月光相比较,反复使用“美丽的安娜贝尔·李”,还有“我的爱,我的生命,我的新娘”。[8]在小说《丽姬娅》(Ligeia)中,女性外表美的刻画达到了极致。肌肤“如象牙般白净”,“身材修长、略显纤弱”,“乌黑、油亮、浓密而自然卷曲”的“风信子般”的秀发、“我注视过那轮廓优美的鼻子——只有在希伯来人优雅的浮雕中,我才见过相似的完美”。[9]这些精致的描写使得丽姬娅的美貌超凡脱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二)女性之内涵美

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富有内涵的。这些女性形象大都聪慧过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或天真可爱、或敢于牺牲;她们大都纯洁善良。

在诗歌《致海伦》中,除海伦这一希腊神话形象之外,他还提到了普塞克(Psyche)这一形象。“你如同普赛克女郎从圣地走来,姿容曼妙”。[6]普塞克在希腊神话中被视为灵魂之身,通过隐喻普赛克这一形象,表达了女性的内涵美。在小说《莫雷拉》(Morella)中,女主人公被描述成睿智、聪慧的女性。她天资聪明、智力超群。男主人公对莫雷拉的爱慕可以称得上是膜拜。另一部小说《椭圆画像》(The Oval Portrait)中画家的妻子也体现了女性的内涵美,除有着美丽容貌之外,她心地善良,甘愿为了画家的丈夫的事业而自我牺牲。她又有着可爱的一面,每天就像快乐、可爱的小鹿一样。她热爱并珍视一切美好的事物。作为妻子,她能体贴并支持丈夫的事业。在《丽姬娅》这部作品中,丽姬娅深谙古典语言,现代的语言知识很难把她难倒。同时丽姬娅涉猎广泛,在伦理学、物理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三)女性之恐怖美

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即在美丽无比、风华正茂时走向死亡。这种结局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恐怖美。为了达到这种恐怖美,他善于营造恐怖的氛围。

爱伦·坡优秀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可以说是“恐怖美”的集中展现。在一开始他就将故事的基调定位“悲伤”。为了营造故事的低沉气氛,作者选用了诸如“难以忍受的阴沉”、“暗淡的墙壁”、“沮丧的灵魂”、“冰冷”等词语。[10]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双胞胎兄妹罗德里克与玛德琳,他们生活在一个阴森的古屋里,两人都身患疾病,玛德琳在断气之前,罗德里克活埋了她,但是最后玛德琳复活了并最终把她的哥哥拉倒在地,两人一起走向了死亡。“美女复活”是这篇恐怖小说的高潮。

诗歌《乌鸦》是爱伦·坡塑造的恐怖美的又一集中体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美女丽诺尔之死的深切悲痛和无尽的思念。诗歌的基调是低沉、阴森的。一个夹杂着暴雨的阴森夜晚,加之地点是在一个毛骨悚然的荒原,这本身就营造出了一种恐怖的氛围。作者又通过描述乌鸦这一意象,进一步奠定了诗歌的基调。整首诗可谓是故事情节悲恸,背景阴暗、旋律忧伤,最终美女走向了死亡。这一切在让读者心灵震撼的同时,感受到死亡所带来的恐怖美,这也集中体现了爱伦·坡关于女性死亡美的主张:“一个美丽女子的死亡是全世界诗歌最理想化的主题。”[10]

五、爱伦·坡的女性观

爱伦·坡塑造的女性形象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父权制社会里的男性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女性生存悲剧。[11]通过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男性的压迫和歧视,《椭圆画像》中的妻子形象就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她美丽可爱、心地善良,但是她的角色是处于边缘地位的,为了丈夫她只能牺牲自己,她为了丈夫的事业情愿在塔楼里住了好几个星期,最终身心疲惫,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没有话语权,缺乏自己的个性以及追求独立的意识。爱伦·坡也塑造了一些极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丽姬娅》中的罗维娜和《贝雷尼丝》(Berenice)中的贝雷尼丝,她们都具有抗争精神。女主人公丽姬娅甚至拥有了自主权利和独立意识。虽然这些女性形象最终大都逃脱不了死亡或者悲剧命运,但是以丽姬娅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正是爱伦·坡所拥有的女性意识的体现。

六、结语

爱伦·坡是独特的,他不仅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是世界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伟大的作家,虽然对于他的争议仍然存在,但是他的文学理论以及他的作品正日益受到重视。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他对不幸命运的艺术再现,但是他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生活的不幸。爱伦·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命运的不幸转化为伟大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参考文献:

[1]Irwin Porges. Edgar Allan Poe[M].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72.

[2]朱立元.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J]. 大连大学学报, 1996,(3):234-237.

[3]张京媛.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朱振武. 爱伦·坡小说全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5]朱振武. 爱伦·坡研究[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6]周向勤. 致海伦[J]. 大学英语,1988,(12):28-29.

[7]李正栓, 陈岩. 美国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刘象愚. 爱伦·坡精选集[Z]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9]朱振武,张秀丽,朱春艳. 爱伦·坡短篇小说(评注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0]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1]唐臻娜. 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语文学刊, 2013,(1):66-67.

猜你喜欢
爱伦文学批评女性主义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