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4-03-28 22:59白同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白同葵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白同葵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0)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要进一步的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使马克思主义逐渐的由政治主导型逐渐的转化为大学生群体和人民群众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学就是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思想中进一步的改革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教学;方法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党的前途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思想政治教学教学中,要正确的应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想也逐渐的进入到了我国的社会中,特别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侵入,对于我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阶段正是其思想逐渐形成独立的时候[1].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的价值标准等都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大众化的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人民的群众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白,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逐渐的从书本走向社会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各大党员和群众的普遍信仰.

坚持不渝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思想上的根本保证.不断的联系我国的现实和时代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我们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党的的建设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2].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结合,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又进一步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针对性和生命力.只有大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它代表了各个时代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能使大学生了解和明白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大众化、群众化的理论,所以才在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拥护.如果马克思主义成为了部分人的专利,就会和人民群众脱离,同时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现代化[3].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内涵能够形象化、通俗化的被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能够使党的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能够极大的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使广大群众和党员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2 推进马克思大众化实践教学的方法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说,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的和现实进行结合,不断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实践.马克思大众化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这些工作,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积极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教学,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实践方法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真正的实现马克思思想的传播和大众化[4].通过采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力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答疑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鼓励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中,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紧密的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每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存在着不同点,所以应当在教学中重视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在老师主导的课堂讨论,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是一种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它能够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个人认识以及集体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5].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讨论中紧紧的结合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围绕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课题,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切实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课堂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穿插,不断的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的相关论题,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注重总结,及时的纠正学生所产生的错误认识和看法.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案例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让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抽象理论变的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教学中通过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创新能力[6].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在老师的总结中进一步的修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正确的知识,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2 重视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和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解决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迷茫.马克思主义也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正确的理论,所以它能够对社会以及思想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充分的进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到现实社会中,通过正确的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的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7].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就能够保证学生理解和明白在社会经济发展背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使学生能够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理论意义,进而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学生中的思想困惑的时候能够自觉的利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的拥护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他们也处于渴望求知的年龄,对于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更加的关注,例如怎样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经济发展的实质等问题.通过老师对现实问题的详细讲解,进一步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不再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此外,还可以积极的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展开自由讨论,老师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形式都纷纷了实践教学,充分的弥补了不同方法局限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结语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内涵,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通过应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2):70-72.

〔2〕贺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01):70-72.

〔3〕吴波.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04):149-151.

〔4〕马文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基于宁夏师范学院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34(02):149-151.

〔5〕冯振萍,欧阳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0,25(05):97-99.

〔6〕李晓梅,史洪飞.“走进生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08):146-148.

〔7〕李晓梅,王红,王鹤岩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8-170.

〔8〕谢芳.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度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2(05):80-82.

G642

A

1673-260X(2014)01-0240-02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