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求与现状的矛盾及对策

2014-03-29 09:49张青青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程教学大纲英语翻译

张青青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求与现状的矛盾及对策

张青青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基于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演变史的解读,以及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分析,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翻译能力以及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却并未给予翻译教学相应的重视,没有跟上教学要求的改革步伐,上演了一场现状与大纲之间的矛盾隐形战。笔者从引起这一矛盾的三个关键因素入手,分析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翻译教学;矛盾;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可谓日渐加大。而翻译能力作为涉外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奈达为代表的翻译交际学派就曾指出“翻译即交际”。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做出几次调整与改革,作为大学生英语水平测试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中的翻译考试题型更是经历了多次重大改变。翻译教学本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是一致的统一体,然而,实际的教学现状却是翻译教学并未跟上改革的步伐,实则上演了一场矛盾隐形战。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蜕变历程之翻译要求进化史

基于满足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的考虑,作为大学生的输出源地高等院校将调整对大学生的英语培养计划与目标。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将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与革新要求。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发展史

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过程,其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化:即1980年由教育部统一修订《公共英语教学大纲(草案)》,我国第一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出台,而此时,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未作出明确要求;1985年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本科用),以及1986年补充的文理科本科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从某种程度上涵盖了整个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作出了基本的英译汉要求;1999年,在之前的大纲基础上,出台了针对全体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就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其翻译能力作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不同层次的规定;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翻译能力培养体现于“说、写”能力培养之中,有了更具体的培养规定。(方梦之2004:36)

由此可见,为适应用人单位以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力度更是显著加大。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之路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每一个阶段的升华,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检测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随之改变:一方面出台710分满分体制,另一方面采用“多题多卷”丰富考试形式。而其中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考察要求更是有着质的变革:第一阶段不包含翻译测试题型;第二阶段增加了英译汉句子翻译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词汇短语运用情况,分值在5%左右浮动;随后又换成了完成句子型的汉译英题型,仍然是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法与词汇的运用能力,分值固定为总分的5%;第三阶段翻译题型发展为段落翻译,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考查内容也从单纯的语法范围延伸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分值也增加到了总分的15%,翻译难度有所增加,同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当代大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需要用外语引进别人的东西,同时我们也需要用外语把自己的东西介绍给别人。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把翻译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之君 1999)

二、翻译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比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要求的改革,以及大学英语四六考试中翻译题型比重的增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教学大纲要求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本应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然而教学现状却残酷地曝露了这对隐形的矛盾体。

近年来,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可谓推陈出新,各种新教材也是层出不穷,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然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却未能得以较大的改变。正如上文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作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但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教学对象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明确,至今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穆雷 2004:25-26)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的脱节,也就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矛盾产生的导火绳,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存在于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师资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笔者就这三个因素作以分析:

1.教材滞后

目前相比大学英语众多的全国统编教材,专门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统编教材却是严重匮乏。一般的翻译教材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所编写,而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主要有常玉田所著《大学英汉翻译教程》,龚雪萍等编著的《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王立群所著《应用英语翻译》,司显柱和曾剑平编著的《英汉互译教程》和刘龙根等编著的《大学英语翻译教程》(按出版时间排序)。然而这些教材框架基本相同,内容大多较为陈旧,对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如《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一书在内容结构上便有些欠妥,其第二章“翻译的基础知识与技巧”实则为直接介绍词汇与句子的翻译技巧,对于翻译的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和策略却并未涉及。而且大多数教材是将文学作品内容列为实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翻译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教材课后虽设有翻译练习,但大多是单句翻译,且是以课文中出现的相关词汇为主,局限于考查学生对本课语言点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并未涉及大学英语四六级最新要求的段落翻译练习;此外,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教材还缺乏中国文化输入的相关内容,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最新的段落翻译题型指示说明,要求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汉译英翻译操作。然而我们知道,此类文本的翻译有别于教材所提供的文学类翻译,两者侧重点截然不同,后者除传递信息功能要求之外,还对情感以及文体也有所要求,而前者却主要要求实现文本的传递信息功能,对语言要求准确性强过优美华丽。所以,无论是在翻译案例难度上,还是在教学题材上,目前这些教材并不完全符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也不适合当今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

2.师资缺陷

近些年,高校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壮大了不少,水平也明显提高。然而,正如穆雷(2004)所述,“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较之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不少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所长以及研究方向都跟翻译无甚关联,缺乏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经验。较之专业的翻译教师,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深入、系统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包括译史、译论、翻译技巧等方面知识的阐释,便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不过,这也不排除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今大学英语面临课时逐渐递减的局面,挑战着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学校从而过分注重学生阅读与视听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改变翻译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有心但愁无力。

3.学生水平

一方面,近些年各高校面向全国大范围扩招,而各地英语教学水平有所不同,导致学生们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实属一大挑战,尤其是难度更大的翻译教学。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早已习惯根据考试范围看书复习,而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小,尤其是英语类课外阅读更是少之又少。就我校多数学生情况来看,除去对课堂所涉及课文内容的预习与复习,几乎再没有阅读更多的英语材料。正是由于局限于课内内容的阅读,造成学生们的词汇量明显匮乏,导致学生们知识面相对狭窄以及文化修养的缺乏。甚之,对翻译学习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意识到翻译学习即是对语言能力的磨练,更是一项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只是单纯地注重单词、词组的运用与翻译,误认为记住单词便能翻译,不能正确理解翻译的要领。

三、化解矛盾,改变现状

1.改革教材

自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以来,已先后进行了两次测试,而段落翻译材料也有六套之多。但是从考试后的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感觉段落翻译难度较大,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基础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故而翻译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知,有必要让非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翻译知识。为此,授课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就需要对相应的翻译理论与技巧作出介绍和讲解,以助提高学生的翻译意识和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现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都不完全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首先,教材内容应该是“真材实例”,而非抽象的文学作品。可以从贴近现实社会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等进行选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补充学生缺乏的词汇和术语知识。

另外,补充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与翻译方法和策略,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信息。具体可参照一些权威的英语专业翻译教程如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其中便介绍了十多条翻译技巧,分别针对词的翻译和句子的翻译进行了详细的方法和策略介绍,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因为对象是翻译水平相对较低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且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有限,针对基础理论和技巧的讲解以及翻译实践练习必须有所侧重。为适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认为教程内容可采取如下调整:增加翻译基础理论与技巧的导学内容,删减部分文体翻译的练习与讲解。因为如今的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翻译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理应以此为重点调整内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门专项地培养学生相应的实用翻译能力,如理工科类专业可将重心调整到科技翻译,而经济类专业则可调整为以经贸翻译训练为主。

2.提升教师翻译素质,创新其教学模式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非翻译专业出身,多为英语语言文学或者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翻译教学水平相对薄弱。因此,提高教师翻译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可以对现有的翻译教师进行系统性、计划性的专业培训。如参加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亦或学校自行组织教师培训,并鼓励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以便交流和学习。其次,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如我校开启了“校企合作”项目,与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和翻译公司进行合作,一方面让教师们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去以便积累翻译经验,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精英来校开展讲座,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

同时,大学英语翻译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创新。首先,可以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一些学者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理念曾提出“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学习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与学习者本人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一个适合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李德凤,胡牧2006)。其次,结合传统翻译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作用。另外,应社会对实用翻译人才的需求,翻译教学应该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尤其是贴近社会和时代的一些翻译典型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扩展学生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教学大纲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可以从教材和师资两个主要的方面入手。改革教材,采用“真材实例”,增加翻译理论与技巧的介绍内容,但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或调整。此外,翻译教师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丰富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其翻译教学模式也应“以学生为中心”,可采取分层教学,传统翻译教学和交际教学相结合,同时加大实用翻译案例教学比重。如此,充分激发学生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翻译的交际功能,提高其翻译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要求。

常玉田(2008).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 红(2008).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0)。

方梦之(2004).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庆华(2009).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龚雪梅等(2008).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德凤,胡 牧(2006).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

刘龙根,胡开宝,伍思静(2012).大学英语翻译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穆 雷(2004).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5)。

司显柱,曾剑平(2011).英汉互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立群 (2010).应用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谢之君(1999).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1)。

2014-9-11

猜你喜欢
教程教学大纲英语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挽碧制作教程
高效渲染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