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换结构理论对国外大学英语课的对话分析

2014-03-29 09:49于世彦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话语老师

于世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厦门363105)

基于交换结构理论对国外大学英语课的对话分析

于世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厦门363105)

运用交换结构分析理论,选取悉尼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一段互动对话进行分析,总结其授课技巧和教法特点,以期对国内英语教师授课有一些启发。经分析发现,教授十分善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并注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时,教授又善于运用一系列技巧引导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这些教学特点值得学习借鉴。

交换结构理论;话语分析;课堂授课技巧

1.背景介绍

Gerry Brown教授致教于悉尼大学应用语言专业,在教法研究上,他是该专业颇有建树的教师之一,他的授课语言幽默、教法灵活,很受学生的欢迎。本文选取Gerry Brown教授所讲授的一堂课中的一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这堂课的授课内容是:关于Phobia&fear的话题讨论。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学生来自于中国、日本、巴西、印尼、澳大利亚等)。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听力能力,扩大词汇量。

2.交换结构分析(Exchange Structure Analysis:ESA)

2.1 交换结构理论

交换结构理论首先由Sinclair&Coulthard(1975)以及从事话语分析的伯明翰学派提出,他们的研究是以分析课堂数据为起点的。2012年,Martin&Rose在 Sinclair&Coulthard (1975,1992)以及Halliday&Hasan (1976)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了ESA理论。按照 Martin&Rose的观点,对话可以看成由exchange组成,而exchange又由一系列move组成的会话结构。move是对话者在信息交流中所用的的最小话语单位,它与话语功能(speech function)密切相关。根据move所体现的不同话语功能,它可划分为synoptic moves和 dynamic moves。

Synopticmoves可进一步分为:

K1,primary knower:在move中说话者是给与信息的一方

K2,secondary knower:在move中说话者是寻求信息的一方

A1,primary knower:在move中说话者提供物品或服务

A2,secondary actor:在move中说话者需求物品或者服务

DK1,delayed primary knower:在move中说话者知道答案只是进行设问

DA1,delayed primary actor:在move中说话者暂缓行动以便检查行动的必要性

K2f,K1f,A2f,A1f—follow-up moves。

Dynamicmoves也有十分详尽的分类。在此段选中的对话中频繁出现的几个为bch(backchannel:在move中说话者告诉对方自己理解了上面的话语),rprq(replay request),rp(replay),jst(justification),rjst(response to justification),chall(challenge)及rchall(response to challenge)。

2.2 课堂话语分析

表格一展示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一段对话的交换结构分析情况。在这段对话中,老师一边翻动着各种phobia的图片,一边与学生对话。

3.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技巧

从表格一可以看出,老师的通篇话语多次充当了DK1。老师十分频繁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这种不断发问的方式,体现了老师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动者的教学思想,通过问题而达到更好的互动。在此段对话中,老师运用了几个十分值得注意的交流技巧。

第一、当老师发现自己所问的问题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会停顿一下并不断的重复问题,甚至是改述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微笑着、很有耐心的等待学生的回答。这点可从move 7,15,16中看出,其中老师的话语充当=dk1。通过重复问题或者改述问题,一方面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并组织语言,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

第二、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或者发音不当时,老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所给出的答案。这点可从move 21和move 22中看出,其中老师的话语充当rprq(replay request),学生的话语充当rp(replay)。这时候,老师会迷着眼睛,显示出迷惑的样子,实际上老师是在提醒学生:回答有错误。但如果学生不能自我改正,老师会如move 23显示的那样提供帮助。

第三、当调皮的学生故意给出不理想的答案时,老师并不会无视或者批评学生,相反,他会幽默地回答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挖掘正确答案。例如,在move 31和32中,学生的话语充当chal(challenge),老师话语充当rchall(response to challenge)。通过幽默地重复学生的给出的有趣答案,加上老师显得无可奈何的肢体语言,不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轻松,而且也鼓励了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互动。

第四、在讲课中,老师经常将课堂讨论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move 42中,当老师提及heroin时,他巧妙地将讨论拓展到悉尼Kings Cross街道上吸毒者使用的废弃针管(当时媒体正在报道此事)。通过这样的拓展讨论,学生加深了“heroin”这个词的理解,并且也了解了一些社会问题。这种拓展教学内容的技法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谈到一些悉尼大学里的新鲜事、人们关心的澳大利亚社会问题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这时候,老师往往有时会加快或放慢语速叙述,考验学生的听力和词汇量。

4.对课堂效果评价

虽然我们只选取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段对话加以分析,但从整堂课的教学上看,通过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学生的听力、口语技能以及词汇量得到了训练。可以预见,这样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必将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英文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老师的授课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4.1 特别注重学生参与

老师把这堂课设计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老师特意安排了两个有趣的课堂活动。首先是寻字游戏,在寻字游戏中,学生被分成两人小组,要求在一些混乱排序的字母中找出前一天学习的关于动物的词汇。找到最多单词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老师准备的巧克力)。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交流,口语技能得到锻炼,也起到温故知新地作用。其次是关于phobias的十个问题的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两组,对每个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最终看谁回答的好。在这两个课堂活动中,老师巧妙的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融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后一部分,就是前面分析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

可以看出,在整个课堂上,老师极力营造一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氛围,学生是主要的课堂参与者,这正是现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倡导的(孙鑫2008)。

4.2 注意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课堂上看,老师对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比较重视。每一课,老师总是会面带笑容走进教室,仿佛他的心情总是很好,这时候学生当然会受到感染,课堂上,老师还善于运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肢体动作,来活跃课堂,吸引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特别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老师一定会非常耐心的启发、引导,没有批评、责怪的表情,因此,他的课堂,学生不会因错误感到压力。实际上,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可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学习更加投入,这正是老师所求的,因为老师经常说:课堂教与学是愉快的事情。

5.结束语

通过对Gerry Brown教授的课堂话语分析,得出了课堂教学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从总体上来看,这堂课十分成功地帮助学生拓展了词汇,熟悉了新的话题并锻炼了口语技能。老师采用一系列娴熟的技巧来确保授课及交流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Halliday,M.A.K.&Hasan,R.(1976).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Rose,D.&Martin,J.R.(2012).Learning to Write,Reading to Learn:Genre,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M].London:Equinox.

Sinclair,J.&Coulthard,M.(1975).Toward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J.&Coulthard,M.(1992).Toward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In M.Coulthard(ed.)Advances in Spoke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Routledge.

孙 鑫 (2008).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

2014-5-4

于世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英语部,助教,悉尼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话语老师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