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汉语迁移的利弊分析

2014-03-29 09:49金小梅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母语汉语词汇

金小梅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英语教学中汉语迁移的利弊分析

金小梅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英汉语言有共性亦有差异。英汉语的趋同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正迁移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英汉语的趋异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有干扰作用。正迁移和负迁移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习俗等方面。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排除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同时巧妙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母语文化;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

引言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其干扰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负向的,被称作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朱中都 1999:107)。有关外语习得的语言迁移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用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这种现象。如果能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英语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但母语的负面迁移使英语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英语。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习俗等方面就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展开讨论,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也要排除母语的干扰作用,努力防止负迁移。

1.英汉趋同和正迁移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感到音难发、单词难记、语法难懂,因而造成了对英语学习的畏难甚至恐惧情绪。其实这是对英语学习的一种先天性的误解。英语和汉语虽属于两种不同体系的语种,但在规律上仍有许多相同之处。Ausubel(1968)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奥苏伯尔在论述回避本族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指出:“第一种语言知识的许多方面——大部分概念的意义,使用许多结构模式的技巧,这些在两种语言中几乎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直接地迁移到第二种语言的学习中。正因为这样,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要想不使用这种知识,不仅是难做到,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

1.1 语音方面

汉语声母的浊辅音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卷舌音[r]等。能发好汉语鼻辅音的学习者,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让他正确发好英语的鼻辅音(许余龙2002)。

汉语中也存在不少音译的英语词汇,如:bar吧、sandwich三明治、coffee咖啡等。汉语中还有大量的象声词和英语的对应:bang砰、tinkle丁当、ticktack滴答滴答等;再如汉语中哈哈ha-ha、呼啦hoola等。另外还有一批发音近似的英汉词汇,如stone石头,give给,bandage绷带等。

汉语与英语在用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如表示肯定和陈述是降调,表示疑问和怀疑用升调。如:

1.甲:你们打算明天走?↗(表示疑问)1.A:You will leave tomorrow?↗(表示疑问)

乙:是的,明天。↘?(表示肯定) B:Yes,tomorrow.↘?(表示肯定)

2.甲:我们打算明天走。↘?(表示肯定)2.A:Wewill leave tomorrow.↘(表示肯定)

乙:明天?↗(表示疑问) B:Tomorrow?↗(表示疑问)

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语音方面利用英汉语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基本相同、相似的对等音素,拼读相关英语音标;利用音译词汇的发音相似性学习英语单词;利用语调相通之处正确表达话语意义。

1.2 词汇方面

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上也存在着许多共性。英语中有不少以汉语为来源的词汇。如: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这些词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关历史文化:xiucai秀才,yamen衙门,dazibao大字报。(2)有关文体娱乐:pipa琵琶,Tai Chi太极拳,mahjong麻将,qigong气功等。(3)有关衣食住行:cheongsam旗袍,jiaozi饺子,chow mein炒面,ginseng人参等。(4)有关自然风土人情:feng shui风水,kowtow叩头,Cantonese广东话,typhoon台风等。(5)有关度量单位:yuan元,jiao角,fen分等。

汉英字词在语义、结构上也有趋同性,如:sunlight日光,basketball篮球,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iron rice bowl铁饭碗,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

英语的理性意义词汇多数可用汉语相应的词来表达,其意义在上下文中是完全相等的。如以上所列的专有名词。学生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可借助汉语的理解加速掌握。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记忆单词,教师还可以利用汉语中形声字构字法,指导学生分析英语单词的构成,通过学习词根、词缀,避免死记硬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进而促进正迁移。

1.3 句法方面

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便利。如:Istudy English.我学英语。即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如陈述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等,汉语和英语在基本结构和排列上有不少几乎完全是相同的。如:

1)那个图书馆很大。That library is very big.

2)你真要回家?You really want to go home?

3)祝你成功。Wish you success!

汉语中即使像复合句或带从句的复杂句,在结构上也有和英语类似的句子。如:

1)实验失败了,但是我没有失去信心。The experiment failed,but Ididn’t lose confidence.

2)既然您觉得不舒服,你最好别去。Since you feel unwell,you’d better notgo.

可见英语和汉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及共性,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迁移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教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汉语发挥其正面影响,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英汉趋异和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否认汉语的正迁移作用,但对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来说,其差异性远大于共性。因此汉语对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大过正迁移,这是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英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的负迁移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发音方面

英语中有些音素汉语中根本不存在,学生在发这些音时容易出错,甚至用汉语中的某些音来代替。如/l/在词尾或元音后时,例如well、people、told等。很多同学把/l/省去不发,或将它发成汉语拼音中/ou/的音,或发成卷舌音。/r/在汉语中也没有相似的发音,学生们几乎都将它与/ri/混淆。英语中清辅音和浊辅音分得很清楚,而汉语里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有些学生总是区分不开而造成发音错误。如:

1)[l]...[r]例:glass...grass 2)[l]...[n]例:line...nine;lead...need

在重音的变化上,英语和汉语也不尽相同。在汉语里,重音通常落在两个以上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有些同学也按照汉语习惯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将'basket-ball发成basket-'ball;将'dinning-hall发成dinning-'hall;'interesting读成inte'resting;将'influence发成in'fluence。但有时又将在其他音节上的重音读在第一个音节上,如将pre'fer读成'prefer。

正确使用语调十分重要,如果语调使用错误,很可能就无法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引起误解。学生们虽然对于一些基本的,例如一般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应该用什么语调有所了解,但付诸实践时却显得生硬。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所有的词一律使用降调。而对于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语调上的错误也是难以接受的。

2.2 词汇方面

在语义方面大多数英语单词的词汇意义在汉语里找不到一对一的词汇。如:汉语里的“人”同时相当于英语的man、person和people。又如汉语里的“开”,在英语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语义,开车:drive a car,开门:open the door。而汉英差异更多的是约定俗成的表达法。如:汉语说“三思而行”,而英语为think twice;汉语说“乱七八糟”,英语为at sixes and sevens;汉语说“成千上万”,英语为tens of thousands。最易忽视的是一些常用词语的语序问题。汉语说“高新技术”,而英语为new and high technology;汉语说“田径项目”,而英语为track and field events;汉语说“西南”,而英语为southwest。这些例子几乎可以对号人座,只是顺序不同,因此更容易出错。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特别是有着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的文化内涵词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底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社会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认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会因为不了解词的文化内涵而出错。如:The girl is as beautiful as butterfly.此句在语法上无不妥之处,却明显词不达意。“蝴蝶”在汉语中是美丽的化身,但在英美人眼里却代表轻浮。在中国人眼里是称赞,在英美人眼里却成了贬低。

2.3 句法方面

汉英句子结构特点不同,汉语结构较为松散,英语结构紧凑。英语句子是由断不可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喻为“竹节句法”;而汉语句子则被喻为“流水句法”,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仍行文流畅。所以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but、if、so、because、when、although、so that等,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汉语如没连接词,只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把概念或关系表达清楚。由于英语中广泛使用连接词,使得英语中出现“多枝共干”式的长句、复合句;而汉语则常用短句、简单句。如:

1)Conquer the desires,or they will conquer you.你如不能战胜欲念,欲念将要战胜你。

2)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被动句多,相对而言,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如:

1)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re is a fir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liver.

长期以来,大家知道心脏与肝脏的关系是最主要的。

2)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大火几乎使这家有名的旅馆全部毁灭。

英语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其丰富的时态,汉语基本上是借助各种词汇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汉语动词除了“着、了、过”的若干说法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对外,别无其他与英语相对应的时体形式。所以传递同样的意思,英语只要选用合适的时态,汉语则必须使用词汇手段。如:

1)You’re always askingme such questions!

你老是问我这样的问题!(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

2)Iam now living in a very pleasant flat.

我现在住在一间非常舒适的公寓里。(现在进行时表示满意)

2.4 文化习俗

日常生活中,寒暄、问候、致谢等都带有一定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固定模式。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因此“你吃了吗?”便成为一句普通的问候语。但英语国家的人没有这一习惯。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时,经常有人问他,而他不把这看作问候而认这是一个问题。他不知如何回答,他问一个学生:“他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有钱。”显然他理解为那些同他打招呼的人以为他没钱吃饭。

缺乏对西方文化习俗的了解,往往使学生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母语文化的干扰,导致交际失败。如一个中国学生A想请美国老师B帮忙办点事,他这样问到:

A:Are you busy recently,Professor B?

B:Yes,very.Ihave been working on an English play thatwill be put on nextweek.

上例导致交际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方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在交际中使用汉语习惯方式,结果B没有理解A,A无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3.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1 积极利用正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利用汉语的促进作用。根据汉语的特点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确定重、难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体系。一些与汉语相同的语言现象用汉语一点就明;一些抽象的语言知识用汉语稍加解释,就容易使学生领会和掌握。在句型操练时,一些无法在教室内创造语境的对话操练和抽象的短语操练,也可适当利用汉语提示,以达到预期目的。对汉英的不同结构作适当、适时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结构的特点。特别是在讲解语法知识时,可以把汉英两种语言的构成方法和特点做适当比较,效果会更好。这种巧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的方法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3.2 客观看待负迁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要领、地道的语音语调、构词行文谋篇的方法,还要教他们英语语言的一些规律和习惯。对于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情况,做好恰当的启发诱导工作。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英语的读音规则,避免用汉语的读音套用英语音标的发音。学生在拼读英语单词与句子的同时比较英语音标同汉语拼音、英汉语语调和语气的异同并掌握英语朗读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学生彻底排除汉语拼音以及汉语朗读习惯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干扰。

(2)对于英语句法、词汇出现的问题,则要突出英汉语句法、词汇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记准、记牢,熟练掌握。在教学中注重比较英语、汉语语法和句法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们在明确规则的同时熟练运用英语。

(3)教师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可先给出英语范文,再省去一些词让学生填充或加连接词,最后过渡到模仿范文写文章,逐步摆脱汉语作文的束缚。加强背诵、抄写范文是增加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它使学生在背诵范文的过程中养成了英语的思维方式,也培养了英语语感。

(4)在教学中适量引用国外出版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多听英文广播、多看原版电影,便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形成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切实避免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学习。

3.3 增加语言实践

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根源在于目的语输入不足。学生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情况下进行交际,必然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从而严重影响了语言交际的质量。可见,加强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及外语教学都十分重视背诵输入,这是因为背诵输入材料源于教材,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通过背诵,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蒋祖康1999)。

4.结语

语言迁移是一个系统而错综复杂的问题,它受心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英语也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汉语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绝非是单一的,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也不能完全决定迁移的程度。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或类型的迁移,不利于真正揭示迁移的本质,对英语学习也无实质性的助益。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应针对学习中出现的汉语迁移现象,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特点,尽可能利用汉语正迁移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汉语负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Ausubel,D.P.(1968).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蒋祖康(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许余龙(2002).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中都(1999).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

2014-6-16

金小梅(1976-),女,湖北襄阳人,硕士,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

猜你喜欢
母语汉语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