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理论释读

2014-03-29 11:04刘德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国民美育音乐

刘德波

(广东韶关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1 音乐教育的含义理解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够影响和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和感情的音乐活动,如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等等.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指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包括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和介乎两者之间的师范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家姚思源教授曾介绍说:他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的概念非常广泛,不是我们习惯所称的“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而是从学前儿童到大学,从大众传播媒介到音乐医疗,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音乐教育问题.因此,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事,而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事情.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人类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来说,音乐教育是音乐学的一个分科,也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音乐教育不断的发展、深入,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学是实践的概括,又是实践的指导,是一门理论,它对于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建立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然,音乐教育学本身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音乐教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二部分,其一是在中外音乐教育史的基础上,对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进行实际的阐述;其二是音乐教学论,包括目标、课程、教法、评估等.我认为这样来理解音乐教育是较全面、深刻的.

2 音乐教育的背景地位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五育教育方针中,美育的重要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注意.美育是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等能力以及爱好、感情的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旨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成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依靠的既不是生硬的口号,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丰富的情感、斑斓的形象.音乐教育也是整个音乐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音乐教育既是培养人的工作,又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既是培养音乐的听众,又是推动音乐的发展.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对美的趣味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早在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中就包括音乐教育的内容,把礼、乐看得同样重要.孔子就以音乐等“六艺”作为自己的教学科目.近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极力宣传音乐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王国维、蔡元培等也提出重视美育的主张,并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之一.可以说,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音乐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其本身的特性和特殊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提高到培养一代新人的心灵美、创造美的高度上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3 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

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为对人格的塑造、智力的开发、心身的休闲.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早就认为音乐具有“教化”的功能作用,“移风易俗莫尚于乐”,“夫声乐之人也深,其化为也速”.而西方的有识之士也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是医治灵魂疾病的灵丹妙药”.这些都说明在教育中,音乐可以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有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揭示了音乐开发智力的秘密.现代科学实验也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开发智力首先是开发大脑,而音乐教育就是开发右脑进而开发智力的利器.音乐教育可促进人们的联想、幻想能力,而联想和幻想能力又是科学创造、发明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如孔子、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泰戈尔、钱学森、华罗庚等为何能在各自的领域登峰造极?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视野外,极好的音乐修养是他们科学创造的催化剂.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有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但也不可忽视其针对在校学生独特的休闲娱乐功能.这种休闲娱乐功能既体现在音乐带给学生的精神愉悦,也包含有身心的放松.所以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疑难问题时,适时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可以打开心灵的门扉,开启创新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怎样利用音乐使学习过程张弛交替、提高效率,国外已有很多的研究.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积极的休闲娱乐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替代不了的.

4 音乐教育的目的意义

尽管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但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职业音乐家.而是把受教育者引到广阔的艺术世界中去,既培养一些专门的音乐人才,又培养全面的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优秀道德情操的各种人才,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把他们的音乐修养作为总的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来培养.

音乐等艺术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对最古老的文明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理解、认识过去文明的成就,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建设未来文明,是音乐等艺术教育的第一个意义.音乐教育的第二个意义是培养创造性.用人声唱出歌曲,用乐器奏出乐曲,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技巧,而且有助于他们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好处.同时,运用这些技巧来创作,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创作或表演的过程,也是积极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第三个意义是提高学生的批评或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应当使学生能够判断艺术品的优劣、好坏,并作出理智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反过来又会影响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地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 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

音乐教育总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培养专门的音乐表演和写作人才,毕业后能从事音乐创作、指挥、演唱、演奏、理论研究、音乐编辑等工作.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培养中、小学校音乐师资,他们将肩负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民族艺术素质的重任,他们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教”.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培养鉴赏音乐的听众,推动社会对音乐的参与投入,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以音乐教育的权利,最终提高全社会的音乐文化素养.其特点着重于“听”.

当然,以上各自的目标任务并不是绝对的.如专业音乐教育同样具有培养一些师资的任务,不然音乐院校的师资如何解决.师范音乐教育中也有少数人将成为专门的演唱、演奏、创作人才.普遍音乐教育还具有这样的双重目标任务,一是有部分学生将成为专门的音乐表演和创作人才,二是有部分学生将成为音乐教师.

6 音乐教育的偏见纠正

音乐界有人认为: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比从事创作、表演的人水平要低,或是从事创作、表演不胜任,或是年纪大而不能演奏演唱时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甚至有的人还瞧不起搞教育的.在音乐教育界里则有人认为:从事专业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才是高水平的,而从事普通音乐教育或师范音乐教育是一种降低了水平的普及性,或者是因为专水平低才去从事国民音乐教育工作.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音乐教育是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一定高深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音乐知识,而且还要求有高水平的组织与教学能力及研究音乐教育理论的能力.试想,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与能力,没有这样的教师,音乐专门人才从何而来?国民音乐教育怎样发展?反过来说某某演奏家、演唱家、作曲家、理论家从某单一专业水平看,肯定比教师高,但是,你有教师那样广博的音乐修养吗?再说你成为某一专家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吗?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否认专业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但这种区别绝不在于从事国民音乐教育工作的就低人一等,更不是因为水平低才去从事国民音乐教育.所谓专业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的区别仅在于培养目标任务的不同.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音乐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后一代乃至下几代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的重大问题.换句话说,没在国民音乐教育,就没有专业音乐人才的生源;没有国民音乐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众多的音乐爱好者(听众),演奏(唱)家,乃至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所以,音乐界的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和关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界的每个人也不该瞧不起国民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应该扶植、帮助国民音乐教育.

总之,专业音乐教育与国民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是音乐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发展、繁荣祖国的音乐艺术事业.

7 音乐教育的改进意见

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由于中小学课内、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上必须什么都得懂,什么都得会,什么都得教,可说是广而博的“杂家.当然在“杂”的基础上某一方面能略有所长,能成为“多能一专”是再好不过的.根据这一要求,教学内容上除了要学习并掌握音乐中的大部分课程外,还必须学习怎样当教师,如何教音乐中的这些课程等.因此,也就决定了师范音乐教育的内容必须包括这样三个方面:a.音乐学科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声乐、钢琴等)的素质训练;b.音乐教育基本理论(教材教法等)与教学能力方面的素质训练;c.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与应用.

然而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在许多师范院校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密切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特别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有的只强调a方面,并且象音乐院校那样,搞所谓主、副科之分.我以为主、副科现象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有的只强调a和b两方面,认为只要掌握了音乐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再学习一下教学法,就足够当教师、教音乐了.我认为这种观点,应该给予重新论证.至于c方面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和注意,甚至有人认为教育学、心理学与音乐学科不太大,可学可不学.我认为只要纵横交错地看一下,就显得很有必要.音乐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性质上,它属于教育的范畴.因而,音乐教育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教师在最低层次水平上,必须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语言和概念,以便交流、使用;在较高层次水平上,能够融会贯通教育史上一切具有进步因素的思想方法,并通过实践创立独到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其状态、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如果不掌握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将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又如何教好音乐?

此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的.其一是音乐中各学科(主要是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音乐欣赏的专业教师在教授本学科内容的同时,是否能够穿插本学科的教材教法的内容.这样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学得牢、记得住,待完整地学习音乐教法时,就更能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其二是对学生在声乐、钢琴、合唱、管弦乐器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专任教师能否安排讲授其理论方面的知识,如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钢琴发展史,管弦乐器、合唱的产生和发展等.从毕业后的师范那儿跟踪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理论知识很有必要.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邹爱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国民美育音乐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一直难忘
高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