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动工会职能转变与实现高质量就业

2014-03-30 17:33李冰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能工人劳动者

黄 姝,李冰仙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会只是作为政府在企业管理中的助理或附属部门,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职能亟需由体制化、官僚化向市场化、民主化转变。工会组织作为唯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合法团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始终是其最基本的职责。社会转型时期,企业侵犯工人合法权益事故频频发生,例如恶意克扣工人工资、增加劳动时间、忽视劳动合同等,并诱发了一些恶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严重降低了工人的就业积极性和就业质量。以提高工人的就业质量为取向,转变工会职能,成为了当前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一 工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载体

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的社会组织,因此,在促进高质量就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会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

只有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基础,也是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根本。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指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1]。而工会作为联系雇主与劳动者的重要桥梁,在协调劳资矛盾、化解劳资关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保证劳动关系上的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国内而言,我国工会的发展在促进劳动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徐文谋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指出工会在化解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张静通过对义乌工会的研究表明,工会有助于劳动者将劳资纠纷引向依法解决的渠道,降低个人事件转化为群体事件、社会冲突转化为政治冲突的概率[3]。宋艳慧指出,我国法律赋予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职能,使得工会参与渗透到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各个环节,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4]。李杭惠认为工会已形成了三方协调、工资协商、争议调解、民主监督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对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具有独特优势[5]。唐宏伟也认为企业工会组织通过组织职工参加工会,建立与企业平等协商的集体合同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实现了劳资双方利益的基本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6]。此外,工会的介入使得用人单位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的任意性受到限制[7],直接和间接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利,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劳动关系。

从国外工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可知,工会在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越南,工会组织不仅推动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确定、企业谈判、职工保护及解雇、工作时间及休假、雇主与雇员权利义务、劳资纠纷的处理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注重通过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和增强工会代表性来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也把加强专业培训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工人的培训、更有效地输出劳务和拓展就业渠道作为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来抓,鼓励工人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能、外语和道德水平,从而减少了劳资纠纷,提高了劳动者就业质量[8]。在澳大利亚,工会组织重视加强集体谈判协商制度,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特别重视医疗健康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大减少了工伤事故率的发生,增加了劳动者就业机会[8]。杨喆通过对俄罗斯工会的研究表明,工会在调节劳动关系、解决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紧张气氛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还指出工会可以调节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和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9]。新加坡的工会组织则强调劳、资、政三方协商精神,通过协商、调解或裁决等手段来解决日常的工业纠纷,从而保持了新加坡劳资关系的稳定[10]。并且,西方工会十分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代表群众利益,利用群体力量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法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一些对劳工不利的政策和法律不能出台[11],通过集体谈判和协商推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12],这些从客观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维持了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综上可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国内,工会均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助推器,是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必要保障。

(二)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工会的重要目标

转变工会职能,是一个以高质量就业为取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剔除自身弊病的过程。就业质量一词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于199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多层次满意度的综合概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从字面上看,就业质量分为量和质两个方面。所谓量,就是社会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的数量。就业机会与个人能力、经济形势、政府政策及企业责任等息息相关。在就业机会短缺,大量失业人员存在的情况下,高就业质量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所谓质,就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够体现人格尊严。在劳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劳动者频频被侵犯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就业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13]。具体来说,就业质量大体上应该包括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安全及尊重的需要等方面[14]。总之,实现高质量就业,就是要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出质量可让人接受的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就业量与质的统一,实现就业的可持续发展[15]。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代表和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良性运作的工会组织,不仅可以降低社会管理水平,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使劳资两利,实现双赢,促进高质量就业。一方面,工会始终代表工人的利益,维护工人的权力,表达工人的诉求;另一方面,工会作为资方和劳方的中介,能够化解劳资矛盾,避免或消除怠工或罢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从而维护企业利益。

虽说我国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益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劳动者融入了全球化经济时代,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劳资纠纷呈上升趋势,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工会需要重新定位其职能。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组织的工作思路、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仍深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和观念的影响,仍然具有官僚化、体制化的弊病,没有实现职能真正转型。事实上,工会组织存在角色定位不清晰、维权方式不科学、工会权力不明确等弊病。第一,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工关系是垂直结构,工会只是作为政府与工人的传输带,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带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并未真正成为为工人工作的群众组织[16]。新时期,仍然有许多工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认为工会工作就是“配合党政”干事,“开会发文、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帮困救济、慰问看望、布置会场”等等,把工会当作行政机关,作为一种“娱乐性”“福利型”的群众组织[13]。第二,一些工会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盲目借鉴西方工会工作经验,把企业的生产效益与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分开,搞劳资对立,主张工会强势,单纯运用斗争、罢工等粗暴维权方式解决劳资矛盾。第三,更有一些工会倾向于资方,成为为资方服务的部门,没有获得自主权,无暇或无力顾及劳方利益,工会形同虚设。如当富士康冻结招聘新闻、迫使员工辞职时,工会却置若惘然,其原因在于工会没有获取独立自主代表劳方利益的权力[17]。工会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病,以高质量就业为取向,是难以达到成效的。以高质量就业为取向的工会职能转变,工会应该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摆脱自身存在的弊病,从维权能力、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工资水平、发展空间等方面着手努力,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二 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促进工会职能转变

工会应该转化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拥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独立于企事业单位的群体,利用团体的力量切实为工人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一)落实工会维权职能

广东商学院“珠江三角洲工伤研究项目小组”曾对582名工伤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在遭遇工伤这种困难关头,您得到了谁的关心?”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统计结果是:朋友老乡占78.4%,同事占58.1%,工会的比例只占到1.9%。这反映出工会在行使维权职能中是“缺位”的,离群众的要求有很大差距[18]。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导致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常被侵犯。首先,工会组织要端正自己的立场,明确角色定位,获得独立自主权,切实站在工人的角度办事,既要去官僚体制化,又要破除对资方的过分依赖。其次,工会积极转变维权职能,不能仅仅局限于工人工作时间、工资、休假、福利、社保等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的范畴,更要努力延伸工会的目标,关注企业采用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变更组织管理,工厂的迁移变卖、收购、合并、分包以及生产计划等直接或间接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例如,海尔收购美泰克就必须和其工会进行谈判,欧美企业工会持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值得中国工会组织借鉴和深思的。最后,政府政策对工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工会权力的获得。工会运作的经济资本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工人的会费及企业资方的补偿,通常政府的补助和工人会费都是有限的,这使得工会在经济上很大程度要依赖资方,甚至成为资方的利益代表或附庸。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工会组织的补偿力度。法律权力上,《工会法》规定:企业要听取或研究工会的意见,但法律并未规定工会发表的意见有何效力,这使得工会在重大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也使工会的参与权大打折扣[19]。要保障工会的权力地位,就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增强工会的权力刚性。

(二)强化工会集体谈判职能

集体谈判是指在企业或产业内,由劳方、资方代表就劳动权益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的谈判达成一致,协调劳动关系的一种制度。劳方代表通常是雇主组织,资方代表即工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一个三方协商机制。建立集体谈判制度,有利于扩大工会权力,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降低工资的不平等,提高工人的就业质量。首先,应扩大工会集体谈判的覆盖面,提高工人就业的整体质量。以前很多市场经济国家只有参与谈判的工会会员才能享受工资增加、福利扩大等集体谈判成果,现在西方国家已扩大了集体谈判的覆盖面,所有会员都可以享受其成果,在法国甚至非会员也可以享用[20]。中国工会应学习西方成功经验,促进集体谈判的覆盖面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其次,提高劳方代表素质,争取在集体谈判中获得优势地位。劳资双方代表的素质,对集体谈判的输赢起着重要的作用。聪明能干、能言善辩的代表无疑能为集体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工会应适时转变集体谈判策略,使工会与雇主、政府发展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解决劳资矛盾的方式不一定是斗争、罢工,应该更多的采取与资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谈判、理解,并适时转变集体谈判策略,以使劳资双方达到和谐双赢。如日本以“春斗”出名的日本工会,当石油危机波及全国,企业为了减少生产经营成本,不得不裁员。日本工会在裁员与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工人的工作岗位,积极转变集体谈判内容,决定暂时放弃工资要求,强调“雇佣在先”,最终使企业平稳渡过经济危机,工人的就业质量(没有丧失就业机会)也得到了保障。

(三)增强工会管理服务职能

增强工会管理服务职能,以服务劳动者提高就业质量为立足点,包括工会对自身日常活动的管理,也包括工会介入企业管理。首先,对工会自身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陈旧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应使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网络化管理,有利于节约工会管理成本,提高工会工作的时效性,也有利于工会信息透明化和调动工人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杭州烟草工会近年来建立的工会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日常管理中效率低、区域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21]。其次,工会应该介入企业对工人的日常管理中,包括产量排配、日夜班安排、调休安排、加班安排等的介入管理。很多企业对工人的日常管理安排是不符合工人意愿的,但工人对此无可奈何。2013年富士康工会调研报告中指出:49.1%的工人期待工会介入“生产工作的速度和产量问题”,42.6%的工人期待工会介入“车间的日常管理制度”,44.5%的工人期待工会介入“日夜班安排”,62.1%的工人期待工会介入“加班安排”,53.7%的工人期待工会介入“调休工作安排”。可见,劳动者非常期待工会介入企业管理。再次,工会应积极建立预警机制,以防不时之需。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预警机制,就是要在完善企业各项信息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预测、预报和预防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排查处置有可能引发劳动争议事件的隐患,有效避免和减少社会不稳定现象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2010年富士康14连跳、2011年杭州出租车3天集体罢工、2011年潮州民工讨薪引暴乱、2012年华为大裁员等事件,就是工会缺乏预警机制的教训。最后,工会应完善宣传服务工作。很多工人并不清楚怎么加入工会,也不知道工会有何职能,工会的存在于工人关系不大。如果工人对工会的性质、职能不了解、亦不认识工会干部,就无法通过工会表达自身诉求、实现监管权力。因此,工会应在这些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四)发挥工会社会保障职能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分为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住房等保险。社会保障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缓解劳资关系、调解财富分配、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功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做好工会社会保障职能,应该要运用立法手段将各级工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监督和补充作用固定下来。工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仅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缴费和养老金的发放,而且可以使工会在处理职工劳资矛盾等方面获得法律依据和主动权。其次,对于工会职工而言,做好失业保险尤为重要。随着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力激烈,知识劳动会逐渐取代体力劳动,那么,不具备科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就容易被失业。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在瑞典,工会建立了失业基金会,专门管理工人的失业保险,失业基金由“国家出资,工会管理”。就业人员从失业之日起,5日内到工会办理有关手续,按原工资的80%领取失业救济金[22]。并且工会会帮助失业人员寻找临时性工作和加强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加强工会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失业基金会来保障工人的失业保险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最后,对于工会干部而言,做好福利保险制度相当重要。工会干部是开展工会工作的宝贵人力资源,没有一大批安心献身于工会工作的工会干部队伍,工会职能的转变和发挥便是一句空话[23]。然而,工会干部既代表工会,也是企业雇员,在经济上依附于企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会干部切实履行职能。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干部的履职风险日益突出。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工会干部工资、福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工会干部的基本权益,在此基础上,工会干部才能毫无顾忌的履行好工会职能。

此外,工会还应该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完善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同时借鉴西方工会工作经验,既要关注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更要关注不同层次工人的利益和需求。例如有些西方国家建立了青年工人工会中心、退休工人组织、跨国的失业工人组织体系、侨居工人组织等,有效地加强了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维护了青年、老人、失业人员等不同职工类型的利益。只有完善和转变工会维权、谈判、服务、社保、监督等多层面的职能,才能保障工人的工资水平、劳动条件、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得到改善,真正保证工人的高质量就业。

[1]刘铁明,罗友花.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139-142.

[2]徐文谋.关于工会作用的再认识:从经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工会[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5):7 -9.

[3]张静.义乌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3):74-79.

[4]宋艳慧.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J].人民论坛,2011(7):94-95.

[5]李杭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作用的思考与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11 -14.

[6]唐宏伟.工会在国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军工文化,2011(8):85-87.

[7]郭黎明,张雅维.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简析劳动合同法之下工会作用的加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5-6.

[8]司静,张国峰.澳越工会工作及启示[J].工会理论研究,2013(2):43-46.

[9]杨喆.从俄罗斯对工会的研究看工会转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3):73-79.

[10]郑桥,张喜亮.新加坡的劳资关系与工会运动[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3):55-57.

[11]郭懋安.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工会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运,1995(8):39-40.

[12]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3(51):4 2-48.

[13]王小用.强化工会职能发挥工会作用大力推进劳动者体面劳动[C].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2010:1-13.

[14]彭国胜,陈成文.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综述:以青年农民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72-75.

[15]秦建国.应对体面劳动趋势的工会职能转变[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2):8-11.

[16]殷建琴.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工会[J].管理纵横,2008(16):67.

[17]富士康工会调研报告:让工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富士康工会[DB/OL].[2013-10-12]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article_2013092492550.html.

[18]工会维权的困境与出路[DB/OL].[2010-02-10]http://www.hngh.org/content/showContent.jsp?Aid=200504038443.

[19]陆红.论工会职能及发挥工会效用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7):264.

[20]王贤林.西方国家集体谈判经验研究:兼论对我国工会的启示[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6):54-57.

[21]陈威,季元翔.工会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烟草工会日常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J].软件应用,2013(8):78.

[22]梁强.“顺治民富、和静民乐”:对瑞典、丹麦产业工会的考察与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3):52-54.

[23]李令成.适时转变工会职能促进国有企业改制[J].中国集体经济改革论坛,2010(27):43.

猜你喜欢
职能工人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在云端
基层关工人的梦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劳动者之歌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