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

2014-04-01 13:13王泽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髋内骨板螺钉

王泽良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河南 新密45237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及高能量创伤的增加,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早期内固定手术能够缩短病人卧床时间,减少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2]。但由于高龄病人多合并骨质疏松症,股骨近端内固定物把持力下降,髋内翻内固定切割的风险增加,可导致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致病人残疾,虽然早期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案,但选用何种内固定器械仍是争论的焦点[3]。笔者自2008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96 例,其中,男36 例,女60例,年龄65 ~86 岁;86 例为摔伤,10 例为车祸伤;左侧56 例,右侧40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肢短缩、旋转畸形;骨折按改良的Evans 分型:Ⅰ型22 例,Ⅱ型50 例,Ⅲ型24 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对合并有内科疾病的病人,请内科、麻醉科医生会诊处理。所有病人均选用腰椎硬膜联合麻醉,取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于大转子外侧沿股骨纵轴取长约10 cm 切口,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至股骨。在股外侧肌肌腹下用骨膜剥离器沿股骨表面向远侧潜行分离,无需剥离骨膜,牵引复位骨折断端,C 形臂X 光机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将解剖锁定板放置于股骨上段的外侧,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用C形臂X 光机透视复位情况,确定钢板与克氏针位置无误后,于钢板螺孔拧入套筒导向器钻孔。骨折近端于股骨颈内拧入3 枚锁定螺钉,不要求接骨板与股骨骨干紧密贴合。再次确认复位良好,螺钉长度适宜,冲洗伤口,修复股外侧肌止点,留置引流管,股骨小转子骨折不强求解剖复位。

1.3 术后处理 手术后48 h 拔除引流管。年龄大于65 岁者,术后第2 天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生素3 ~5 d 预防切口感染。术后2 d 通过关节康复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进行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主动进行患侧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的牢固程度、骨质疏松程度、病人的全身情况及X 线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和负重程度。

2 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平均出血200 mL,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本组随访12 ~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个月左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例,治疗后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现象;发生髋内翻2 例,病人日常生活均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及功能障碍。患髋功能按Harris 评分标准:优82例,良12 例,差2 例。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目的是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使病人尽早活动,降低内科并发症及病死率,减少髋内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时机:24 h 急诊手术,死亡率可明显增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伤后72 h 手术较为安全[4]。

手术要点:①股骨大转子要完全显露,便于解剖钢板放置位置正确。②解剖钢板放置在股骨的前中1/3 处,较为符合股骨颈的解剖特点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设计原理。③于大转子部拧入适当长度的锁定螺钉,尽可能到达股骨头软骨下0.5 cm。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点有:①与传统接骨板相比,锁定接骨板和锁定螺钉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可以提供高度稳定的内固定,避免骨折复位的丢失,对正常骨质或骨质疏松的骨质均可提供足够的稳定。②接骨板和骨皮质无需紧密接触,接骨板下有正常的骨质,螺钉通过正常骨质固定到股骨颈内,尾部有螺纹相互锁定,固定较牢固。③具有良好的防旋转抗剪功能,能有效防止股骨近端旋转,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发生。④外形与股骨近端外侧形状相匹配,钢板无需塑形。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切割、髋内翻畸形发生率高的病人,具有安全有效、内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临床治疗病例样本偏少,随访时间较短,断钉及骨折不愈合等一些并发症近年均有所报道,故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1]MaCH,TuYk,YuSw,et al. Reverse Liss plates for unstable proximal fractures Injury,2010,41(8):827 -833.

[2]周琦石,黄 枫,何才勇,等.LISS 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初步临床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592 -593.

[3]Cole PA,Zlowodzki M,Kregor PJ.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for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tibia:indications,surgical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MC clinical trial[J].Injury,2003,34(Suppl 1):16 -29.

[4]Marti A,Fankhauser C,Frenk A,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 tem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2001,15(7):482-487.

猜你喜欢
髋内骨板螺钉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内翻28例分析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