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4-04-04 12:46高小荣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训室文档实训

刘 韬,杨 平,高小荣

(苏州市职业大学 a.电子信息工程学院;b.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104)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在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主体地位,实践环节占有较大的课时比重,包括实验、认识实习、设计项目实训、毕业实习等方面.实验实训管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践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和保证.如何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全面把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并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鲜明地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是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1].因此,研究与探索实验实训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 建设目标定位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在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实践教学的发展,学校对实验实训建设的力度在逐年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规模也在扩大,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内涵.但在实验实训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体现在实践教学管理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其特点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2];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很多仍然沿袭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尤其是对构建符合高职实践教学特点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方面缺少应有的重视[3];实践教学实施管理环节存在着不足,普遍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处于低水平等[4].需要在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切实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出发,明确实验中心管理建设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建立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模式、制度化与系统化的工作规程、规范化与工程化的实践环境和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

2 管理体系内容

2.1 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教学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上面临实验室数量多、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探索建立集中与分散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将实验室分为基础的和专业的两个部分.基础实验实训室包括电子中级工考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包括专业机房).这些实验实训室面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部分面向机电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学生开放,主要涉及基础实践教学,日常承担的实践教学工作任务相对比较繁重,设备使用率较高,维护工作量较大,这些实验实训室由实验实训中心集中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室包括通信专业的微波通信技术、现代综合通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电机调速控制和过程控制等实验实训室,它们涉及到不同专业开设的专有实践课程,或是涉及某一专业的专有技术领域,实验实训室主要对一个或几个专业的学生开放使用.这些专业实验实训室分属于电气、电子、微电子和通信系,由各个教研室分散管理,各教研室安排兼职教师履行实验实训管理员的职责,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

不论是基础实验实训室还是专业实验实训室,都指定实验实训管理员,专人负责实验实训室的相关管理工作.基础实验实训室为专职管理员,由实验实训中心人员担任,专业实验实训室为兼职管理员,由各教研室指定专业课教师兼任.

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物品登记管理、管理员变更时的工作交接管理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档资料均由实验实训中心统一管理.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日常维护、物品整理、卫生和安全检查记录,以及形成的与此相关的工作记录和日志等文档由各个实验实训室分散独立管理.在设备维修方面,对于维修难度大的设备,由管理员及时调换到实验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库房,然后集中组织维修.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缓解了实验实训中心人员少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专业实验实训室对管理维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难题.

2.2 系统化与制度化的工作规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从工作的实际出发,以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机制开展岗位和制度建设,设立了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库房管理员、安全检查监督员等7种岗位,系统地建立了《实验实训室工作规范》、《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实验管理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建立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变动交接登记制度,保证了人员更替前后的资产和物品帐目与实物的一致,确保了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延续性;设立的实验实训室具体检查项目,包括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故障登记表、卫生情况记录表和安全检查表等,通过这些检查项目,真实地反映了各实验实训室工作情况,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的日常工作制度,保证了值班登记、安全检查、钥匙使用管理的规范操作.制度建设使实验实训管理工作能够做到分工到人,职责明确,使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场所、技术档案的管理都有章可循,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根据管理规程的要求划分管理文档,将所有文档分为实验实训中心文档和实验实训室文档两大部分.实验实训中心文档主要包括设备登记管理、日常耗材采购管理、各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更换交接登记、各实验实训室的技术资料备份文档等.各个实验实训室文档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即讲台文档、日常管理记录文档和历史资料文档.讲台文档包括日常工作制度及表格、实验实训项目指导文档和实训设备技术文档,它的建立方便了实验实训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日常管理记录文档包括五个内容,即一个管理人员联系信息,四个实验实训室使用及存在问题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文档以文件夹形式粘贴在墙壁上的固定位置,方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维护和问题反馈等记录,记录填满后可以方便地更换保存,这些记录文档反映了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工作情况.历史资料文档包括所在实验实训室的技术指导、实验实训指导和维护记录等历史资料,它的建立保证了实验实训室的人员变动交接办理和设备核查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范学生实验实训项目使用的物品采购程序.对学生需要的实训器件,由课程负责人编制采购计划,实验实训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购买,并严格按要求办理入库手续,然后由学生在实训时分班级领用.实验实训中心设置元器件库房和仪器设备库房,严格库房入库和出库制度,集中统一办理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的领用,既充分利用了资源,也方便了故障设备的及时调换与集中维修.

安排专人收集整理新旧实验实训室的各种技术资料,在实验实训中心建立所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技术资料备份文档,资料备份包括实验实训室的项目建设申请、采购合同、施工验收和仪器设备技术手册等.将备份的文档资料以实验实训室为单位分别放置,分类保管,为实验实训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维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3 专业化与工程化的实践环境

按照专业标准规划基础设施,依照电气和电子专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改造旧的实训设备供电的接入电路,使其既符合供电的专业技术标准,又方便设备的停电检查维修.在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严格执行设备的供电接入标准,做到规范、安全和方便操作,给学生以专业的实验实训环境.设备的各种电源插头和电源连接线都采用专业的线槽布线,避免了实验台上仪器设备纷乱,以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使用电烙铁等烫伤线路等不安全事故,同时也方便了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做到仪器设备的整齐摆放和对设备的检查整理.

近年来,逐步推进专业化和工程化的实践环境建设,已经完成了16个新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30个原有实验实训室的改造.新建实验实训室严格按照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的要求完成,原有实验实训室改造了供电线路,所有实验设备电源接入一律按专业技术标准施工完成.

配置备品货架专门放置备用设备,配置工具柜用于存放常用的设备元器件和维护工具等,配置文档资料柜用于存放和保管相关的管理文档资料,并规范实验实训操作区的仪器设备摆放位置.实施实训室做到实训操作区、备品放置区和工具资料保管区划分明确,管理有序.

明确实验实训室文化环境建设标准,统一各个实验实训室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特别是新建的实验室,做到文化环境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建设内容主要为实验实训室功能介绍、重点实验实训项目介绍、励志宣传、与实践相关的警句、警示标志和安全标志等.专业的文化环境可以帮助进入的人员方便了解实验实训室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用途,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可以激励学生树立志向,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严格执行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专业化和工程化的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专业技术规范的实验实训环境,为学生专业素养和严谨工作作风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按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工作规程开展工作,各个实验实训室的实训课时数统计、物品登记管理、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设备日常运行记录、各种文档资料情况,以及卫生情况和安全检查情况都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实验实训中心还对各个实验实训室的人员变动交接情况、耗材使用登记情况、安全卫生检查情况、技术资料备份文档情况建立相应的记录,这些量化的工作记录为实验实训管理工作的量化考核奠定了基础.

学院在年终根据实训课时数统计、物品登记管理、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设备日常运行记录、各种文档资料情况、人员变动交接情况、耗材使用登记情况和安全卫生检查情况等,对实验实训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量化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制订各实验实训室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并据此分配学校年终的实验实训课时.初步的分配起到了较积极的效果,各个教研室由原来不太愿意接手专业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到现在能够比较主动承担该项工作.

3 结语

实验室管理作为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管理需要切实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出发,明确目标定位,在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模式、系统化与制度化的工作规程、专业化与工程化的实践环境和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近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框架,有效地保证了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工作和各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1]谢安建,王礼贵.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83-285,300.

[2]侯亚彬,宫德龙,丁颖. 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1):156-157.

[3]万长建,姚菊香.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94-196.

[4]姜丽伟.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202-204.

猜你喜欢
实训室文档实训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