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息通晓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模型

2014-04-04 12:46张学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阶段利用

张学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4)

面向信息通晓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模型

张学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4)

高等教育中施行面向信息通晓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模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分为入门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及高级阶段,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间普遍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从而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知识,达到信息通晓之目的.

信息通晓;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型

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但是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如何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如何辨别真假,如何充分利用获取的信息.所以在这样的信息社会中,衡量个体的相关综合素质时,仅关注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信息通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与“信息素质”、“信息素养”相比,信息通晓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及更高的技能要求,必将推进传统信息教育内容及模式变革.

“信息检索与利用”(或“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时代特征很强的课程,自1984年教育部下文推广信息检索课以来[1],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要求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等方面因素不断发生着变化,其教学内容与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不仅讲授信息检索基础内容,还要改变传统信息检索课“重理论、轻实践”、“重检索、轻利用”的情况,引导学生将多学科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相融合,达到通晓的程度.

1 信息通晓的含义

信息通晓这一概念最早于1993年出现在由澳大利亚图书情报协会主席霍默利[2]呈交的一份报告中,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南部大学联合会(ACS)发起信息通晓教育项目,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信息人才,能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图书馆、批判性思维解决各类信息问题.ACS认为信息通晓是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的交集[3].2001年佛罗里达大学(UCF)进一步完善了信息通晓的定义,添加了其第四要素,即沟通表达能力,认为达到信息通晓的人不但具备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进行知识创造,还具备沟通表达能力进行知识交流和传播.2003年,安妮特把信息通晓的三个基本要素总结为思维、阅读和技术[4].综合两个重要文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与《信息技术通晓》并结合其他各种理论观点进一步阐述“信息通晓”这一概念.此后,这一新术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属的信息技术素养委员会(CITL)认为具备信息通晓的人能够在多维信息环境下,将技能、理论和创造力融会贯通,并将其用于新的情境[5].

综合各种定义和理论可将信息通晓能力标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素养,要求能够在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搜集和整理所需各种类型的信息;二是计算机素养,要求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技术,包括网络、常用软件及专业软件的原理与应用,并能够利用这些技术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三是思维素养,主要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选择信息源、查找信息、评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表达素养,包括将原始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将研究成果通过办公软件进行转化、将新知识用恰当的文字进行解释以及在与同行交流时的口头表达能力.

2 面向信息通晓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模型

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主要在大学阶段的某一个学期开设,虽然对教师来说非常方便,却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即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计算机技能、专业能力、思维方式、观察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如果该课程在低年级开设,鉴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以达到一定深度;而若在高年级开设,对于新生来说,在遇到信息检索方面的问题时无法得到解决,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提高信息能力和积累经验的实践机会.鉴于这种两难困境,面向信息通晓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别,采用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模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侧重点地教授不同内容,并通过布置相应作业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检索技能、计算机技能与固有的专业知识.具体按学年主要分为入门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四个阶段.

2.1 入门阶段

由于绝大多数高校会为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与基础”类课程,所以“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入门阶段可以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的中后期或第二学期进行,此阶段主要讲授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的信息检索利用途径,主要偏重于基础学习与生活、娱乐方面,如网上常见搜索引擎的基本检索方法(初级)、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OPAC)、在线书目、图书馆音视频资源、各种浏览器的使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使用、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等等,此阶段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特定需求正确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并批判性地评估信息以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常见问题.此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趣味教学法,应把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引起新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如开展比赛,通过馆藏书目查询系统以最快的时间从书库中找到教师指定的书籍、通过工具书、网络搜索引擎为时下热播的影视剧查找与史实、法律、科学等不相符的情节,以及在节假日来临之时制作详细的出游计划等,可令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所学到的信息检索理论与技巧加以实践操作,同时提高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阶段大约占用6个课时.

2.2 初级阶段

大二是大学生活的一个过渡时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独特的学习方式,并通过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这时教师可向他们介绍一些常用全文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的编排原理及检索文献信息的各种途径,并引导他们尝试通过阅读科学论文来获取本专业最新知识,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论文中的内容大胆提问,并利用所学的信息检索技术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师生之间针对这些论文进行讨论,以此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介绍专业数据库和学科软件,指导学生处理和利用二次文献和信息,还应讲授知识产权与专利检索方面的知识.此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诱导式教学法,可诱导学生针对论文提问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通过信息检索将固有的孤立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和实践的统一.教师应鼓励并协助学生综合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此阶段占用8~10个学时.

2.3 中级阶段

在前两年中,学生已经完成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大三时可以重点学习外文数据库的使用(全文数据库与引文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专业检索方法(如GOOGLE学术)、中文著名数据库的深度使用(如CNKI、万方等数据库的引文检索、论文相似度检测等使用)、论文编辑软件ENDNOTE的使用、科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学生应能使用科学计量学原理与方法对学术信息进行评价,对学科知识进行脉络分析、能够发现学科研究趋势、搜集指定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能使用常见统计软件进行引文处理工作,能够批判性地阅读学术论文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阶段主要使用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主要作业是让学生分组合作撰写综述并进行宣讲,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检索学术信息、深度总结一个课题研究现状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此阶段占用8~10个学时.

2.4 高级阶段

大四学生在已完成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学习,且通过前三个阶段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检索技术,并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此外,学生在中级阶段写综述的过程中,对本专业热点课题和最新研究进展也有了一定认识,这时教师可介绍查找学术会议和期刊投稿指南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本专业情况和个人兴趣撰写科技论文,在指导的过程中,讲授数据分析研究型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例如论文开题、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帮助学生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最终能够独立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会利用检索技能自主学习,进行自我知识的构建,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高级阶段应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此阶段占用8~10个学时.

3 结语

“信息检索与利用”正是为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而开设的一门课程,集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6],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已成为大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创造新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信息教育的主要方式.信息通晓是新的信息环境对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应该顺应时代需求,按照信息通晓的四方面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授课过程中密切配合大学不同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掌握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的同时,能够与自身固有知识相整合,并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和利用,从而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知识,达到信息通晓.

[1] 葛敬民. 结合实践谈信息检索课内容的扩展和授课对象的转移[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72-74.

[2] 张文彦,王丽. 信息通晓概念研究述评[J]. 情报科学,2011,29(4):628-632.

[3] 尹雪,赵林. 信息通晓:一个新生概念的源起与发展[J]. 图书馆杂志,2013(1):18-21,43.

[4] 山口源治郎. 日本公立图书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日本公立图书馆专业性及公益性功能的退化[J].图书馆杂志,2008(1):53-57,73.

[5] 尹雪,刘琼,任树怀. 信息通晓,新理念,还是旧思想?[J]. 图书馆杂志,2010,29(6):2-7.

[6] 吴晓明, 凌波.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2011(5):171-174.

(责任编辑:李 平)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sage Teaching Model with Information Fluency

ZHANG Xue-mei
(Library,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After introducing th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fluency and discuss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on teaching mod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sage,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odel,which considers the gen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and adopts a stage-by-stage & point-to-point mode and analyses the contents,methods,and procedures in each step.

information fuency;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sage;teaching model

G252.7

A

1008-5475(2014)02-0081-03

2014-02-18;

2014-03-12

张学梅(1978-),女,宁夏银川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阶段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