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4-04-04 12:46卜树坡孟桂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化师资队伍意识

卜树坡,孟桂芳,金 薇,程 磊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是关键.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就是以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为核心,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队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师资队伍职业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职业素质,首先是职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高职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者,其职业意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生的过程,应贯穿于教师一生工作之中,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服务的理念.理清职业意识,即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高职教师需要具备角色意识、目的意识、问题意识、行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等职业意识[1].能够清晰意识到高职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定位、功能及特色,准确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学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职业道德.它是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行业性、影响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新时期,树立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在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和高职教师职业内在要求入手,将崇尚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终生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最后是职业技能.它包括实践应用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是基础,社会服务能力是关键,科技研发能力是核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教师职业技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2].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科研能力薄弱,教师实践渠道不畅,缺少科研实验平台等.

2.1 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由于高职专业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其个人经历基本是学校到学校,课堂到课堂,缺少机会和渠道深入实践进行锻炼,有些专业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工程项目或企业实践,其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指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践时,真正能担当重任的教师寥寥无几.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由于没有实战经验,部分教师不能援引工程实例阐述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不能以实际典型案例来充分阐述教学内容,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3].

2.2 教师科学研究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薄弱,科研氛围不浓,存在着缺少科研团队、缺少科研项目、缺少科研平台、缺少科研经费等问题.表现为教师的纵向科研项目少、企业横向课题少,导致教师的科研成果少,科研能力薄弱.即使有部分科研项目,往往是倾向理论研究,在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社会服务上很少有突破,不符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质量[4].

2.3 教师实践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困难,不少企业没有积极性,不愿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出现职业院校‘单头热’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渠道不畅,必将影响其专业实践能力及企业经验,影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2.4 教师在校内缺少科研实验平台

高职院校科研实验平台是教师科研、开发、实践和创新工作的支撑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拥有许多学生应用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大多用于验证性实验和实训,而教师从事科研、开发和实践的实验室很少,不能满足教师在校内从事科研工作的实际要求[5].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据调查,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共有“省级工程中心”44个,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投资超过5亿元,如何发挥省级工程中心的科技综合平台作用,备受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关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学院的省级工程中心,拥有近30人的科技团队,由教授、副教授、青年骨干教师(包括博士)和企业专家组成;拥有校企合作共建的国内先进实验室6个,如网络测试分析实验室和电磁兼容(EMC)实验室等;拥有科研项目、横向课题和科研经费;凝练了4个研究方向.经过五年的建设,初步建成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高水平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

3.1 提升师资队伍科研开发能力

“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增强研究性思维,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最新科技动态,拓宽专业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科研又能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升研发能力,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企业和区域经济.学院工程中心由教授和博士领衔,每年省、市级纵向立项科研课题3~5项,形成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都有6~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他们从中得到了实际锻炼,熟悉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增加了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和教书育人的水平.目前,利用省级工程中心科技平台发表科研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5篇、EI检索论文16篇、核心期刊论文2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3项.

3.2 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经过项目实践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当了解行业、紧贴企业和市场发展,面向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以生产第一线的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行业、企业和区域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利用工程中心科研实验平台,开展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学院教师依托工程中心,每年签订企业横向课题5~8项,有2项专利技术在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成果转化并得到实际应用.除此之外,每年还利用工程中心实验室开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竞赛.目前,已获得省、市级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3.3 提升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职院校要真正被社会所接受,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主动服务社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将现代科技直接融入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培养专门人才;将职业技能融入支柱产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学院工程中心的网络性能测试分析实验室的先进设备(美国进口),针对阳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线通讯产品——无线多媒体服务器、无线多媒体适配器进行性能检测.公司将工程中心实验室当作一个产品检测室,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学院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获得了效益,教师在产品检验和测试中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申报课题、融入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到先进设备和产品检测的实际操作训练,而且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过程中使教师、学生与企业品牌共同成长.学院还利用省级工程中心科技平台为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开发产品检验、测试软件2项,为苏州科达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开发“校企合作视频直通车”项目1项,参加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品研发3项,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证证书.

4 结语

新时期,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的高职院校教师责任重大,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地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意识,重树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

[1]刘育锋. 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化[J]. 职业技术教育,1998(26):16-18.

[2]王宇苓.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3]王军.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途径与保障机制探析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4-136.

[4]费云生.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J]. 职教论坛,2012(35):97-99.

[5]张小军.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方向与途径[J]. 江苏社会科学,2012(SI):35-39.

猜你喜欢
职业化师资队伍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